不注意這3點,開展工作時你將寸步難行

不注意这3点,开展工作时你将寸步难行

華章經管20週年

這種情況的發生與業務能力無關,而是與人際交往的方式有關,而這一點恰恰容易被人忽視。

孔子學說的繼承人曾子曾經總結出“三貴之道”,古往今來一直被視為人際交往的準繩。掌握“三貴之道”可以提高人際交往的效率。以下,Enjoy:

不注意这3点,开展工作时你将寸步难行

曾子是孔子學說主要的繼承人和傳播者,他在70歲時一病不起,魯國大夫孟敬子去探望他。孟敬子為人任性,生活奢侈,曾子規勸道,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使自己的容貌莊重,便可以避免別人的粗暴和輕慢;使自己的臉色端莊,就接近誠信了;使自己說話的言辭和語氣得體,就可以避免別人粗鄙,說出悖理的話。

後人將動容貌、正顏色、出辭氣合稱為曾子的“三貴之道”,被奉為人際交往的準繩。

01 動容貌

所謂“動容貌”,關注的是與人交往時的形象,在人際交往時可以減少阻力、提高溝通效率。在第一次接觸時,對陌生人所形成的判斷叫做第一印象。

英國一位著名的形象設計師曾說過:

這是一個兩分鐘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鐘展示給人們你是誰,另一分鐘則用來讓他們喜歡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第一印象通常會在人們初次會面後的數十秒內形成,許多人都依賴第一印象所獲得的信息對與其交往的對象予以判斷。

在商務交往過程中,第一印象對於生意的順利推進並獲得一系列有利的交易條款非常重要;對於一位上任伊始的管理者來說,在員工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也非常關鍵。

不注意这3点,开展工作时你将寸步难行

通過大量的研究,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得出一個公式:信息的全部表達=7%語調+38%聲音+55%表情。可見,在人際交往和商務談判中,“動容貌”和“正顏色”所表現出來的信息容量佔全部溝通信息容量的一半以上。

美國相關學者的研究也發現,職業形象較好的人,其起始的薪酬水平比不太注重形象的人高出8%-20%。許多公司在面試環節非常注重對員工外在形象、儀容儀表的考察。可見,在職場上,“動容貌”具有良好投入產出效益。

在這方面,孔子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他要求自己“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出門就像接待貴賓一樣莊重,役使百姓就像承當大祭典一樣莊嚴,只有這樣,才算是具備良好的外在形象。

曾先後擔任過福特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CEO的艾柯卡總結自己的經營之道,不外乎就是處理一大堆人際關係而已,讓人們——從顧客、員工到銀行家都信任你,覺得親切。

那麼,什麼是“動容貌”的最佳境界呢?

孔子給出了答案:“貌思恭。”

不注意这3点,开展工作时你将寸步难行

莎士比亞說過,衣著往往反映人的心靈,服飾是人的第二肌膚。軍人即使在夏天也戴上一副白手套,舉手投足間便平添了幾分威嚴之氣;而諸葛亮正是憑藉一身羽扇綸巾的裝束,才給人以運籌帷幄、鎮定自若的信任感。

在現代企業中,為了贏得員工的愛戴,許多CEO在上任前會接受穿著、儀態、語言等形象塑造訓練。

02 正顏色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有句名言: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說出來的東西更多、更有趣,因為嘴巴說出來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說出來的是思想的本質。

在叔本華看來,相對於有聲的語言而言,“正顏色”這一無聲的語言是一座更加深邃、更加重要的溝通橋樑。因此,孔子強調“色思溫”,認為君子的臉色一定要溫和。

在企業管理中,“色思溫”對上應該表現出敬而不諂,才容易獲得上級的賞識;對下應該表現得溫文爾雅,才可以獲得穩固的群眾基礎;面對顧客,則應表現得和顏悅色,才可以獲得巨大的市場空間。

春秋時期,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位大力士侍奉齊景公,以有勇力與老虎博鬥而聞名,但因自認為功勞大,沒有將丞相晏嬰放在眼裡,對他極為不敬。

晏嬰非常生氣,對齊景公說,“現在君王所蓄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之禮,對下不講究長幼之倫,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人,是禍國殃民之人,不如趕快除掉他們。”

齊景公被晏嬰說服,但擔心這三人力氣太大,硬拼不過。於是,晏嬰請求齊景公將兩隻鮮桃賞賜給他們,人多桃子少,三人論功勞吃桃,以挑起他們之間的矛盾,最後一一除之。

在《晏子春秋》中,這則“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充滿戲劇性,但起因卻非常簡單,三位大力士太自以為是,對上不敬。

不注意这3点,开展工作时你将寸步难行

其實,在職場中,面對上級,人們的內心很容易生出一種天然的敬畏感,做到“色思溫”還不那麼困難。但是在面對下屬時,內心則很自然生出一份天然優越感,“色思溫”實現起來則要困難得多。

“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的這一價值判斷發人深省。話說得動聽,臉色裝得友善,但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又怎能稱得上是仁義呢?

因此,“正顏色”不僅僅關注“顏色”的表象,更為關注“顏色”的實質,即這種“顏色”不是偽裝出來的。

在一些情形之下,“令色”未必是討好權貴之人,也可能是為了自欺欺人、自抬身價。有些人底氣不足,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因此拿腔拿調,裝腔作勢,譁眾取寵,滿臉虛偽之色;有些人自慚形穢,自愧不如,只好將自己封閉起來,冷若冰霜,滿臉冷漠之色。

如此看來,在“正顏色”的背後,首先是正心。完善的顧客服務需要出自肺腑的同心感和親和力,和諧的企業人際關係需要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將心比心。

“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這是愛新覺羅·敦誠在緬懷曹雪芹時所寫下的詩句。與其面對殘杯冷炙,看別人有恩於你的臉色,不如在黃葉村著書立說。

不注意这3点,开展工作时你将寸步难行

所謂德色,是指自以為對別人有恩而流露出來的神情。與人為善,給人幫忙,自然是好事情。但如果幫忙之後,卻整天將居功自傲、盛氣凌人的表情寫在臉上,或者逢人便誇、恨不得天下人人皆知,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了。

對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言,在資源佔有上顯然處於不對稱狀態,處於上位的管理者在資源的掌握上毫無疑問比下屬具有更多的優勢。因此,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上級對下屬的關照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遺憾的是,許多管理者卻喜歡將對下屬的特殊關照時時刻刻表露在臉上,掛在嘴邊,實在不明智。

企業中越是地位高的管理者,內心越需要有清醒的認識,不斷提醒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如果權力的不對稱引發過多的德色,就會引起下屬的反感,甚至可能導致優秀的下屬棄你而去。

可見“正德色”應成為企業領導者由內而外所表現出來的豁達胸懷,是企業領導者內在修養落實在臉部表情所表現出來的寧靜與安詳。

03 出辭氣

“出辭氣”是一門藝術,是企業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說話的時候,只有注重措辭和語氣,講究方式和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溝通和激勵效果。

孔子認為,“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還沒到說話的時候先說,叫做急躁;到了該說話的時候卻閉口不言,叫做隱藏;不看別人臉色就隨便說話,則是睜眼瞎。孔子告誡我們,要言而有度。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之死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教訓。自以為有點小聰明,就妄加揣測領導的心思。在領導沒有認可的前提下,就到處宣揚領導的想法。楊修最後被曹操以惑亂軍心之罪處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注意这3点,开展工作时你将寸步难行

此外,在人際交往中,還要講究說話的方式,中國人講究“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在現代人的眼中,曾國藩是位不苟言笑的沉穩君子。但年輕時的曾國藩卻是一個心直口快、愛出風頭的人。他多言健談,甚至常常與人爭得面紅耳赤,還有背後議論人短處的毛病,經常得罪人。

有一次,曾國藩的父親做壽,他的朋友前來賀壽,席間兩人觀點不和,爭論不休。後經父親教導,曾國藩意識到給人留面子的重要性,並親自去朋友家道歉。此後,給人留面子成為曾國藩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

在企業中,處於上位的人在話語權上顯然佔有絕對的優勢。但可悲的是,許多人卻不珍惜這種權力,致使話語權濫用。雖然下屬迫於“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壓力,對上級的過分教訓敢怒不敢言,但下屬完全可以通過“出工不出力”等各種方式進行無聲的抗議。

因此,越是處於上位的人,越需要謹慎地運用自己所掌控的話語權,多一分體諒,少一分隨意,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埋怨,或許,一些難辦的事情也就因此變得順利。

不注意这3点,开展工作时你将寸步难行

管理者不僅要注意說話的言辭和態度,而且在說話前要思考哪些話該講,哪些話不該講。要做到孔子主張的“訥於言而敏於行”。

古希臘有一句諺語:“聰明的人,藉助經驗說話;而智慧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孔子認為,君子應“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即先實行自己想要說的話,再把這些話說出來。

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要想在員工面前起到引導作用,行動的效用遠遠勝過語言。光說不練,光想不做,必然形成“兩張皮”,使企業擁有兩套完全不一樣的價值體系,導致員工思想渙散,阻礙企業發展。

說話是一門藝術,溝通是一項技巧。如果你在一個團隊中無法處理好與同事的人際關係,那麼在開展工作時你將寸步難行。不可否認,有的人天生就討喜,而有的人,只能通過後天的糾正和訓練。沒關係,學會這三貴之道,或許你就會品悟出一些道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