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作者/曾老師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點擊右上角“+關注”【環球績效方舟】頭條號,長期分享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預算的專業知識!)

導讀:

最近,在企業輔導,有一家上海企業老闆跟我說:做企業真的好難,人工成本越來越高,還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企業賺的錢越來越少了。

老闆們都有一愁,就是“薪愁”,如何發工資員工滿意,老闆也願意?

企業抓管理,要一手抓帽子(職位),一手抓票子(錢)。沒有票子,員工不珍惜崗位工作,管理就抓不下去。票子從哪裡來?票子從經營中來。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有一個權威調查,隨機調查了3000多家中國不同行業和不同規模的企業(包括在華的世界500強企業),結果顯示這些企業都在做績效管理和考核,但他們對績效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如下: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看了這個結果頓時就讓人心情不好了:達到“滿意”和“很滿意”的只有17.6%,然而“很不滿意”和“不滿意”的總和(也就是績效工作失敗的)則高達71.7%!

現實很多中小企業,做績效為什麼容易走向失敗?

很多企業的績效考核還是:底薪+提成+ 績效工資

詳細說明:底薪較低,提成較高,每月將“底薪+提成”總工資的30%來做 績效 工資,如:“底薪+提成”=1萬元,就會有3000元拿來做 績效 工資,然後按佔不同比例分解到不同指標上,企業每月對每個績效指標都會提出相對應的目標,最後根據目標達成率用KPI評分方式進行打分,最高分得100分!但員工幾乎沒有拿到過100分,也就是說員工每個月都會被扣掉幾百元!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當下每一家企業都有一套自己制訂的薪酬模式,但是薪酬方案是否有效,能否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當前,企業人力成本不斷攀高而利潤持續下降,其實跟薪酬模式設計不當、不給力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馬雲對於加薪也有他的看法:

  • 外國人或者一些跨國企業,喜歡給高管漲工資,給員工漲工資的倒不是很多。
  • 其實,咱們中國企業應該多給員工漲工資,因為企業的發展和士氣有很大關係,而士氣與員工有非常大的關係。
  • 而且,你給一個高管加個30000元,50000元,高管根本沒什麼感覺。但是,如果你給一個普通員工加薪3000,5000,這個員工就能感激你很久,工作也會更加的努力。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到底如何激勵員工更富積極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直是各個中小企業苦苦思索的問題。合理的分配製度作為一種激勵和價值導向機制,企業應該如何設計呢?

基於以上種種,想讓讓員工拼命幹,為自己而幹?必須懂最具激勵的薪酬模式——全績效三大模式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種最具有激勵性的KSF薪酬設計實操案例,行業差異自己變通參考對照調整

KSF增值加薪法: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如何設計富有激勵性的薪酬模式?

  • 逐步打破固定薪酬制。
  • 薪酬與績效完全整合。
  • 共贏與創造是核心。
  • 實現計薪的產值化(公司與個人產值)與價值化(工作分割定價、增值)。
  • 目標管理、團隊建設助力績效文化。
  • 一切用數據說話、明確各項標準與要求。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 什麼叫KSF
  •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 基於人本增值的加薪方案(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割、薪酬分塊。)

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 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 回款率指標
  • 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 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 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 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 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 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 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操作:以過去的實現值作為基點,超過這個基點(也可以建共識標準)就可以給予獎勵加薪!

具體方案:建立業務員等級體系,等級體系主要在以下維度進行設計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入職3個月KSF薪酬績效方案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入職6個月KSF薪酬績效方案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入職1年KSF薪酬績效方案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KSF思維:

詳細操作如下: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2、每個K指標從數據分析找到平衡點;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渠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渠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

1、打破三個傳統模式:

  • ️固定薪酬,轉變為寬帶彈性薪酬;
  • ️底薪+提成,轉變為平衡經營模式;️
  • 年薪制,要強化短期激勵,轉變為KSF+合夥人。

2、量化價值結果,實現效果付費。

3、遵循趨勢,破除簡單固化,完善多元化激勵設計!

方案點評講解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放棄“底薪加提成”,改做這種薪酬績效模式!

激勵性薪酬設計關鍵點剖析(以K1銷售額為例):

1、平衡點取值為歷史過去12個月的歷史均值

這家企業經營狀況,相對較為穩定。平衡點取歷史均值,這個數據是之前員工做到的,以它為支點,超過了,代表員工做的比以往歷史水平好,給與獎勵;反之,就會少發;

這樣的考核沒有對提出高要求,只是和自己過去對比,做的比過去好,還可以獎錢,這種考核員工內心是認可的;而且要做的比過去好了才加工資,也解決了老闆被動加薪的困擾。避免了給員工增加了工資,乾的活卻還是一樣的局面。

2、激勵的力度。

激勵的力度可以通過刻度和尺度來調節:本案例是超過平衡點後,每多400元,獎勵1.5,反之少發。激勵的力度是否合理可以通過激勵的幅度來把控。

  • 一般能直接反應經營結果的指標,激勵的幅度在60%~80%左右是相對合理的。
  • 至於激勵的幅度合理範圍為什麼是60%~80%左右?為什麼刻度是400,尺度是1.5呢?
  • 這個關係到大數據分析、數據測算,比較複雜,此處省略5千字……也可以加小編好友,互動交流

3、薪酬說明

明確考核的標準,數據取值來源,計算方式,包含的範圍,力度上下限的控制,數據的提供部門。

已本方案K1銷售額為例:

  • 1、收人按實收金額計算:在第二張圖上可以看出,這家企業收入有幾項,這裡明確了數據取值。
  • 2、少發不超過本項佔比工資:對少發的金額進行了一定的限制,給了員工一定的安全感;沒有對獎勵做上限做要求,意味著員工只要能做,獎勵是無限的。

一般對於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效果的產值類指標(例如:銷售額、利潤額,訂單生產企業:產量、產值等),不做獎勵封頂,其它指標建議都要對獎勵、少發做出一定上、下限的控制。

企業不做績效管理,等於沒有管理,政府也一樣,中小企業主們,你還在用固定工資嗎?你的企業的績效管理模式是怎樣的?歡迎私信和曾老師交流。

文:曾老師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