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員工不能靠砸錢!這才是好的薪酬績效方案,底薪+提成已過時

作者/曾老師

導讀:

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企業中實施績效考核,但是很多企業在設計的時候卻本末倒置了,我經常問企業老闆,請問你做績效考核,你的出發點是為了績效還是為了考核?

激勵員工不能靠砸錢!這才是好的薪酬績效方案,底薪+提成已過時

答案都是:績效!

運營作者/曾老師

先來看兩則故事引發的績效思考:

故事一:

從前有隻羊,每天干8小時的活。一天,主任告訴它,多幹活有獎勵,於是它每天干10個小時。然後,主人每月把它身上的羊毛剪下三分之一。年底到了,主任給他織了件毛衣,告訴它:“諾,這是你的獎勵,明年繼續努力吧!”羊很生氣,把它的故事寫成童話,起名叫績效工資

思考:

一老闆與員工商量,你現在每月5000,加雙薪全年是65000,現在我想每月發你4000,年底按標準25000(須達到95分),總數是73000,幹不幹?這是一家企業老闆親口告訴我的“年薪制”。

以年為單位評價員工表現與激勵看似很合理,可這都是事後諸葛,員工每天、每月的工作成果與及時激勵遠比年終評價更有意義。年目標是天、周、月為目標而行動的成果合計,目標週期越短,成果肯定越多。企業一方面要將激勵長效化,一方面還要短期化,這才是長短兼顧、相得益彰。

激勵員工不能靠砸錢!這才是好的薪酬績效方案,底薪+提成已過時

故事二:

有一個年輕人在酒店客房喝了很多酒,抽了很多煙。第二天早上起來退房的時候,服務員發現客房地毯被菸頭燙出了三個洞,於是就告訴年輕人損壞酒店設施要賠錢,年輕人就問如何賠法。服務員說,根據酒店規定,每個洞要賠一百元。年輕人向服務員確認了這個賠法後,點燃菸頭毅然將三個洞燒成一個洞。

思考:

很多企業喜歡將“毛利率”設定為核心的考核指標,考核指標就是風向標,它指引著員工行動的方向和動機,毛利率作為考核性指標會片面的鼓勵員工銷售高毛利的商品、或因為在議價時缺乏必要的靈活性,沒有考慮到整個盤子的大小對公司的利弊,最終反而損失整體毛利。一般情況下,要優先選擇毛利額。

激勵員工不能靠砸錢!這才是好的薪酬績效方案,底薪+提成已過時

作為老闆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如何設計薪酬績效機制讓員工與老闆利益趨同?

企業要想能激勵員工,那就不能是固定工資

固定工資就是養懶人,就是告訴員工做或不做,做好或做不好都一樣。

無論什麼崗位,都不建議給員工發固定工資或高底薪,固定工資就是固定成本。

國家、市場會要求我們要不斷地給員工加薪,如果採用固定工資制,就是在固定漲成本。

總有一天,公司會因為成本過高而無法經營。

所以,一個企業,想要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必須要解決三個事情:

第一、讓員工的每個行為,都能得及時的反饋。

第二、給員工做事的過程給予欣賞,給做事的結果給予激勵。

第三、讓員工的行為和企業的利潤掛鉤,和自己的收入掛鉤。

【企業如何構建以員工為中心、以激勵為導向的薪酬模式】

1、讓員工為自己幹,讓員工自己為自己加薪。

2、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結果是王道,效果是力道。

3、員工得利,企業獲益。員工賺到錢了,企業會賺到更多的錢。

4、企業要想實現利益最大化,必須先做到員工價值最大化。

5、人才是資本,也可能是成本,這由他創造的超價值和剩餘價值來決定。

作為老闆應該會發工資:

什麼樣的薪酬方式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給員工增加加薪的渠道,讓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高薪

將員工的薪酬與價值結合起來,員工獲得高薪資,企業獲得高績效,實現員工和企業的互利共贏

激勵員工不能靠砸錢!這才是好的薪酬績效方案,底薪+提成已過時

薪酬全績效模式 ——結果導向,數據說話,效果付費

我們認為,做企業不應該給員工發固定工資:

老闆:工資 每個月都會給,每年都會漲,可是員工做的產值和價值卻未增加;

員工:幹多幹少錢都一樣,幹嘛多幹?xxx他每天那麼拼命,不還是和我拿一樣工資?

這就是固定工資的弊端!

當然,為了達到目標,一些企業制定了考核,做不到就罰,不管制定是的目標是否科學,客觀,最終都會打擊員工積極性!

而很多企業注重 考核 ,嚴抓過程,往往流於形式或者半途中止,忽視了結果。

如何讓員工做到數據說話,結果導向?看圖

激勵員工不能靠砸錢!這才是好的薪酬績效方案,底薪+提成已過時

現在我們從總工資裡面拿出60%-80%作為彈性工資,分攤到各個K指標上(崗位價值)——薪酬分塊

A.將工資細分模塊,根據目標完成度,發放相應工資,充分激勵能者多勞,減少企業閒耗。

B.根據不同職位,設置不同比重的薪酬架構,最大程度激勵員工積極性。

C.每個職位的績效考核,必須有明確的數據指標作為標準,以結果為導向,員工的激勵與壓力並行。

激勵員工不能靠砸錢!這才是好的薪酬績效方案,底薪+提成已過時

同傳統薪酬、績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著眼於五個要點: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

·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

  • 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
  • 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

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 1.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
  • 2.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
  • 3.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
激勵員工不能靠砸錢!這才是好的薪酬績效方案,底薪+提成已過時

企業不做績效管理,等於沒有管理,政府也一樣,中小企業主們,你還在用固定工資嗎?你的企業的績效管理模式是怎樣的?歡迎私信和曾老師交流。

文:曾老師:zwwjx168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