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圖南先生的太極勁和四種打法

太極拳泰斗吳圖南先生是我的師爺,關於他對武術的貢獻和其太極拳的造詣,在國內外是有很大影響的。凡見過師爺推手,或親身體驗過師爺推手的人,無不為之驚歎。我自弱冠始即與吳圖南先生練習太極拳,二十年以來 ,幾乎每次見面都要與師爺摸摸手,還和師爺一同參加過“首都首屆武術家座談會”等大會,並一同表演過推手。曾被師爺摔打過無數次,雖然因生性愚鈍,對其領悟甚淺,但對師爺的太極勁卻感受頗深。(傳統文化,站樁,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吳圖南師爺常說 :“所謂太極勁乃學力也。”就是說我們與生俱來的或通過鍛鍊而產生的力,我們一般稱之為本力。而通過太極拳或太極勁訓練,所產生的特殊的力,我們則稱之為---太極勁。

師爺在打手上講著打、勁打、氣打、神打四種打法。其著打就是按照太極拳的動作、招勢應用打擊對方;勁打是應用太極勁發拿打化;氣打是應用氣功來控制打擊對方;神打即凌空勁,在特定的情況下用神氣的變化在一瞬間令對方跌出。

吳圖南先生的太極勁和四種打法

“著打” 記得剛剛練習太極拳用架時,我常常到師爺家裡,請師爺講每著每勢的用法。一次師爺給我說“提手上勢”的用法,當時師爺家住在一間四米來長兩米來寬的小屋裡。我和師爺站在屋門口,我用右拳猛擊師爺胸部,師爺出手將來拳封住,我隨之想掛住師爺的手,再圖進招,不知怎的反被師爺翻手掤得懸起來,只覺胸口上部被搓了一下,人竟被打得雙腳離地飛了起來,“砰”的一聲,後背撞在兩米以外的牆上,一頓,然後又滑落到牆根置放的單人床上,呆坐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傳統文化,站樁,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後來師爺說這一擊本應在頜下,因為怕我受傷才改了道兒。過去有人說 :“打人如掛畫。”我想大概就是如此吧。近來太極拳界有許多人認為,太極拳沒有或者不講招法的應用,並將其貶為低級無用的,我個人以為,這是十分錯誤的。武術之所以產生,開始所求的就是招法的應用及其變化。故而招功是武術各拳種所共有的、應用時所必須具備的功法。對此吳圖南師爺非常強調要“由著熟漸悟懂勁”。

“勁打”是師爺所提及的第二種打法,太極拳的勁種類很多,其中一大部分是需要單獨反覆體會的。師爺說 :“招勢是方法,而勁是變化;方法有窮盡,而變化無窮盡。一定要把著和勁的變化,練成條件反射。”和師爺推手感覺其變化之快、空靈、清脆,是無人能及的。有一次,我和師爺等幾個人,一起到積水潭醫院去找化驗室的李先生玩兒。講起推手,師爺興起,即讓我和他推手。被髮出去幾次後,我猛然覺得被一股鼓盪之勁粘得人不由自主地向前傾出,我急忙將意氣回收,妄圖穩住身形,隨即又感到一種輕柔的勁反彈了回來,再想變化已經來不及了,人“轟”的一聲向後飛去,撞到牆上,不想這裡是灰木隔斷牆(兩層木板和灰),因被髮的慣力太大,牆被撞破,整個人竟瓖進牆裡,屁股坐到另一間屋裡。大家嚇得大叫了起來,一面七手八腳地把我從牆裡拉出來,一面忙著找人來修理牆壁。師爺勁的變化多得不勝枚舉,這只是無數次中的一次而已。

“氣打”是師爺說的第三種打法,這是在練習太極氣功之後,能做到古人所說的“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程度,方能使用之。它在使用時,一種是松靜地用遠距離感覺去探知對方虛實動靜,另一種使用自己的呼吸去控制對方的呼吸。然而在使用時必須要結合其它打法,才能穩操勝券。師爺曾開玩笑說 :“我除了鬍子和眼珠子不能打人,別處都可以。”事實也是這樣。在師爺九十多歲時,一次到老人家去,師爺很高興地說:“小子,我技癢了,咱爺倆來玩一會兒。”我幾日不挨師爺的摔,身子也就有些不自在。於是爺兒倆在屋裡推了起來,打了幾下輪之後,我雙手佔住裡圈直奔師爺前胸按去,誰知老人竟不遮不攔,用胸向前輕輕一迎,我只覺得用出的勁被激盪而回,喉嚨象被捏住,一股氣憋在胸腔裡突然炸開,不由自主全身之勁一併發出,人竟象用盡全力地按在一輛向前飛馳的汽車上,被踫得向後飛去。我後面就是窗戶,外面是九層高的樓。一時情急,後腿忙用力向牆根蹬去,只聽“喀嚓”一聲,我的一條嶄新的的卡軍褲由褲襠至褲腳分做兩片,腳上的“懶漢鞋”後跟也幫底分家了。師奶奶一面埋怨師爺,一面幫我縫褲子,“沒想到你用這麼大勁,嚐嚐這截氣滋味怎麼樣。”我也打趣地說:“人還受得住,就是鞋得踏啦回家了。”一句話惹得師爺師奶奶大笑。另外師爺還常常似接非接地順著你的來力空開,以至你的氣不由自主地提到嗓子眼,使人騰空向前翻去。這一點看來容易,其實非要控制對方呼吸和掌握“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奧妙不可。要掌握其中奧妙,就得下脫胎換骨的功夫。而那些沒下工夫也學著做的人,根本無法應敵。(傳統文化,站樁,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至於師爺所說的“神打”,也就是凌空勁。有關於凌空勁的說法很多,同時也有些人學著樣子做,並稱這是用自己意念控制對方意念的打法。我也看了不少人的演練,感到和師爺所演示和講解的完全不同。師爺在近百年前,從少侯先生學得凌空勁時曾賦詩一首,裡面詳細地談了修煉過程及其用法。詩曰 :“露蟬班侯孟祥間,三世心傳凌空難,可嘆恩師多器重,教我其中步驟全……”由此可見,凌空勁不僅是象有人說的用意念的問題,而且是一種經過刻苦訓練的結晶。

吳圖南先生的太極勁和四種打法

有一次,我們在天文館練習,師爺看看周圍沒人,笑著一捋鬍子說 :“這會兒沒人,讓你嚐嚐足的。你先活動活動。”我心裡琢磨︰“常挨摔還活動什麼。”隨口道:“剛才活動半天了,現在就來吧。”誰知剛剛一搭手,師爺輕輕一採,我還沒來得及變化,人已被騰空摔出一丈多,躺在地上還向外搓出很遠,後背肩膀的衣服全破了,皮肉也出了血。我跳起來跑到師爺面前,衝著師爺伸手就是一下。師爺盯著我,十指朝前一探,我心裡忽然一驚,就覺得氣衝到喉頭,腳也離地懸了空,又感到腰間被人託了一下,腦中一片空白,人竟從師爺肩頭飛到身後,我急忙藏頭縮背一個翻滾躺在地上,半天才回過神來。師爺說過“凌空勁”也叫“失驚手”,是雙方剎那間勁氣神的組合,應用是要有條件的,抓住時機,在一瞬間用神拿打對方,方能奏效,若你給瞎子使凌空勁就沒用。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露蟬先生教漪貝勒(後來的端王載漪)時,一天他們出城去遊獵,漪貝勒騎馬在前,他年輕氣盛想試一試露蟬先生,於是回身舉鞭,不料露蟬先生雙目吐神,手向前一揚,竟將漪貝勒嚇得翻身落馬。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能對凌空勁多一分了解。

至於那些所謂能用凌空勁打人的人,和對方接手時,瀟灑得連人都不看,真是令人難以理解。而那些自稱單純用意念就能控制對方意念,雙方間隔三四步遠,隨著發勁人的手勢,被髮者前仰後合、左搖右晃。我未見師爺如此用過。我認為他們所用的決不是凌空勁。

以上所講的四種打法,是必須在相應的功法基礎上,經過刻苦磨練,練熟上身,相機而用的。師爺說 :“一定要反覆練習,形成條件反射,象巴甫洛夫學說中講的,狗看見肉就流口水一樣,不用腦子想,隨對方之勢,自然而出,令彼失利。才算捨己從人功夫練成。使用方能自如。” 作者:李璉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吳圖南先生的太極勁和四種打法

吳圖南先生的太極勁和四種打法

吳圖南先生的太極勁和四種打法

吳圖南先生的太極勁和四種打法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