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獻給那些通過臆想而自圓其說的大師們,獻給那些以孫子思維解釋祖輩思想的想當然者


太極的陰陽本源

我們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為什麼要出發。——紀伯倫

那些文人雅士啊,引用典籍典故時,頭頭是道,總是聖人前和聖人後,最終在不斷重複解釋的死循環中落下文化的俗套。他們比大眾多讀幾本傳世的書,憑著舌燦蓮花的本領,投機取巧地撫慰著人們空虛的心靈。然而這些書,遠遠不夠。

我們尊重古人的思想,就要尊重他們的本意,更需要尊重他們時代的侷限性。以今人之心過度昇華或玄化古人的思想,並不可取。古人在理解更古的人的傳世作品時,因當時的傳播條件,誤會的可能性會很大,久而久之,我們後來的人,就越來越找不到原本的“初心”。

研究中國的文化,尤其是語言文字、哲學思想、數術、民俗、神話傳說等,有兩門學科相當重要,那就是:考古學和中國古代天文學。純文科生一般很難有能力以實證的思維、綜合的推理來追溯古人思想演化的過程,以“文化”作為貼金手段的某些人,更是不假思索人以訛傳訛。

如今我拋磚引玉,分享淺薄的學識,從太極的陰陽說起……

陰陽是中華文化傳承已久的哲學思想,陰陽是一種以簡易成其博大的哲學。究竟是太極催生了陰陽思想,還是陰陽思想催生了太極?我想,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太極究竟是如何獲得的圖案呢?古人是憑空想象的還是有所根據的呢?

《易傳·繫辭上傳》記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上古的先民,沒有時間和空間的觀念,思想一片混沌,思想有多混沌,人類心中的世界乃至於宇宙就有多混沌。到後來,傳說中的華夏始祖之一的太昊伏羲氏,站在前輩智者們的肩膀上,立杆測日,畫出先天太極圖(太極圖的前身)。據考古學和歷史學,伏羲身份有待考證。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


一年365-366天,每一天都記錄日影的數據,將這些數據點按照古人的思維連接起來,就成為了最原初的太極圖。進而太極生兩儀,陰陽始分。

延伸知識:在四時規律被應用之前,我們的祖先直接觀察到的是日出和日落,白天和黑夜,夏至點和冬至點(陰陽)。因此很久以前,祖先的歷法一年只有春秋兩季。為什麼我們以“幾度春秋”而不是以“幾度夏冬”來形容年歲,其原因莫過於此。

太極圖生成之前,智慧的先知們也逐步發現了四時的規律,在一年當中,日夜平分有兩個點,就是春分和秋分;白天最長有一個點就是夏至,冬天黑夜最長的有一個點就是冬至(在太極圖中能看出來),四個點產生了四象(四個象限),所以兩儀生四象。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2

進而產生四象的內涵:

原初內涵:少陽、老陽(太陽)、少陰、老陰(太陰)。

從數學角度論四象為:七、九、八、六。

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

從一年季節論四象為:春、夏、秋、冬。

從飛禽走獸論四象為:青龍、朱雀、白虎、玄武。

從五行的角度論四象為:木、火、金、水。

四象規律確定後,進而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點。進而四象生八卦。正所謂四面八方,四正四隅,一幅後天八卦圖,展現了上古先民的時空觀念(如圖3)。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3

而後,八又增加四而成為十二,十二月,十二時辰觀念確立,十二乘以二為二十四,進而二十四節氣觀念確立。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4

太極的陰陽本源是:人類立足於地球,觀測太陽一年之內兩次經過日夜平分點(春分與秋分)的往返運動(本質上是陽光直射赤道兩次),從而產生了上半年陽生至陽極,下半年陰生至陰極的“陰陽”運動。太極圖是陰陽此消彼長的圖像表達(當然演化至今,陰陽思想的內涵遠不止原本的那樣)。

詳細說明: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2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4

如圖2所示,冬至點是1,夏至點是中間的13,13這個點有一根立杆,參考圖1所示,冬至正午日影最長,所以日影點在1(圖2),夏至正午日影最短,在北迴歸線上的就是沒有日影(在其他緯度日影最短時就可經過換算,映射成中心點13,或者是讓圭表傾斜一個角度,讓夏至正午太陽針對斜立杆沒有日影即可),夏至點在於立杆點13,14是夏至的後面一個節氣小暑,古人並不是將小暑文字的表述定在夏至的順時針方向(實際上看數字所在的點),而是定在了冬至的逆時針方向(請看圖1),這樣的映射處理,才能體現陰陽始分之思想,形成陰陽相對的太極圖。空心原點實際上是冬至的復歸點,代表測日影之始。在上古時代,曾經是以冬至作為一年的開始,流傳至今仍有這樣的俗語:“冬至比過年大。(粵語說就是冬至大過年)”如圖2所示,把24節氣的24個特徵點,加上覆歸點,用平滑的弧線連接,就勾勒出先天太極圖的線條,將左上半部分以陽表示,右下半部分以陰表示,然後古人做了一下調整,將右半部分的節氣上下倒轉,從圓周上形成24節氣的順序循環,冬至為一陽之初動,陰極而陽生,夏至為陽極而陰生,結合圖4看,冬至點是黑色之極,白色開始的點,夏至點是白色之極,黑色開始的點。

先天八卦的本源

除了從太極圖上的“陰陽魚”表示分兩儀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表示太極分兩儀呢?於是,上古的大巫利用了筮佔以“爻”來表示“奇偶”的方法,進而用“爻”來陰陽。畫一奇以象陽,畫一偶以象陰。陽就是陽爻,用"—"表示,單為陽之數;陰就是陰爻,用"--"表示,雙為陰之數。這就是構成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基本符號,是矛盾的形態和萬物演變過程中的最基本的陰陽二氣的基本符號。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5

一陰一陽這個兩儀又各生一陰一陽之象,也就是一分為二,生出四象,四象即少陽、老陽、少陰、老陰,是謂"兩儀生四象"。四象再各自生陰生陽(一分為二),生出八卦。即四象生八卦,也就是說在少陽、老陽、少陰、老陰這四象上,分別各加一陽爻或陰爻,“疊之為三”,即產生八種符號: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種八卦排列次序及其卦數,就是先天八卦之數,由左至右,稱做先天八卦橫圖。

將先天八卦橫圖放在太極的外圓上形成閉環,就形成了先天太極八卦圖。

《周易·說卦傳》記載:“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乾一坤八相對,艮七兌二相對,震四巽五相對,坎六離三相對,兩兩相對的卦序之數相加,都為九。(參考圖6、圖7)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6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7

先天八卦方位與先天卦數的排列形式,由乾一至震四,是由上而下,中間從震四由下而上旋至巽五,然後由巽五至坤八又由上而下,其路線形成S形的曲線,這種運動方式稱為"逆行",將運行規則分成陰陽兩半。這種運行規則是上古智者陰陽思想的表達,是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乾、兌、離、震四卦初爻為陽爻,巽、坎、艮、坤四卦初爻為陰爻。

先天太極八卦圖就如此形成了,它表示的是陰陽二氣轉變的規律,代表的四季以及一天之內陰陽二氣的變化,其本質就是代表的時間的變化造成陰陽二氣的變化。

後天八卦的本源


後天八卦的原理主要來源於洛書,洛書也可稱為九宮算術圖。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8 洛書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9 九宮算術圖


9個不相同的數字形成9個方格,橫向、縱向、斜向3個數字加起來都相同,並且都等於15。

如此基礎而又特殊的九宮算術原理,華夏祖先們認為這是天意的、神奇的、尊貴的並帶有啟發性的,由此衍生出後天八卦。

那麼我們的後天八卦又如何與方位發生關聯呢?

上古的華夏先祖首先認識一年分為春秋兩季,方位分為太陽昇起的東方和太陽降落的西方(一個春秋就是一年,而不說一個夏冬,形容一個事物叫作一個東西,而不是一個南北,造詞的歷史來源已久)。而後,華夏先祖認識了一年有四季,一地有四方;再後來,一年分為八加四為十二,而一地分為東、南、西、北四正,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隅,合稱為四面八方,中間部分稱為中宮。八宮與中宮合稱為九宮,就跟洛書的九宮格對應了。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0 四正四隅演變圖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1 後天八卦演變圖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2 新石器時代刻有十二規則與八規則的玉版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3 苗族背兒帶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4 苗族的經典民族圖案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5 後天八卦


將卦符、卦序、八方(九方)與九宮對於起來,形成了後天八卦,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宮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其卦序剛好對應著九宮中的數字。後天八卦代表空間的變化規律。

根據後天八卦原理如何畫出太極圖呢?於是再分析九宮算術圖。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6 各宮與中宮相減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7 根據後天八卦太極圖的簡單畫法


就這樣,太極圖、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如此完整地搭配了。先天太極八卦圖,後天太極八卦圖是堪輿、占卜等數術的重要基礎之一,許多數術系統的重要方面都是從太極八卦衍生出去的,但不能說太極八卦就是華夏數術文化的全部哈。

風水門派之間不同的理論框架,都是從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規律衍生出去了,具體如何衍生的,有緣再說。


太極、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本源

圖18 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對照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