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張飛,竟然是個能文能武的儒將?不光「猛」

歷史上真實的張飛,竟然是個能文能武的儒將?不光“猛”

《三國演義》裡說張飛身高八尺,換算成現在的標準是一米八五,是個燕頷虎鬚、豹頭環眼的彪形大漢,特別有個稱號叫“猛張飛”。

想當年,張飛橫矛當陽橋,三聲虎豹之吼、霹靂之聲,嚇退曹操百萬大軍,夏侯傑更是被嚇得肝膽碎裂,墜死於馬下,怎麼一個霸氣了得。

而傳統戲曲中的張飛,臉譜被勾成黑十字門蝴蝶臉,蝴蝶有飛的意思,有張“飛”之意,面譜有豹頭環眼之態,表現其兇猛、驍勇之相,這麼一來,“猛張飛”、“莽張飛”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這樣一個個性鮮明、有些魯莽的赳赳武夫,自然和儒雅、有文化扯不上邊,不過有後人研究過真實的張飛,並且為其正名,說張飛不但文武兼備,並且素有才情,能書善畫。

歷史上真實的張飛,竟然是個能文能武的儒將?不光“猛”

明人卓爾昌在《畫髓元詮》中說:“張飛喜畫美人,擅草書”。同樣記載的還有清代的《歷代畫徵錄》裡講:“張飛,涿州人,喜畫美人”。

也就是說張飛喜歡畫畫,特別擅長畫美人,很有審美觀,據說涿州鼓樓北牆上的《女蝸補天圖》就是張飛所畫。

並且,張飛字也寫得不錯,南北朝時期的陶宏影在《刀劍錄》記載了一個故事:張飛新拜新亭侯,親自書寫刀劍銘文:“新亭侯,蜀大將也”,很有氣勢。

在四川流江縣有個摩崖石刻,上面刻有兩行隸書大字:“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濛,立馬勒銘”。此石刻叫《八蒙摩崖》,也叫《張飛立馬銘》。

《三國志》裡記載,建安二十三年秋,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曹將張郃率三萬曹軍進犯巴州,張飛率領萬餘精兵大破張郃於八蒙山,高興之餘,張飛用丈八蛇矛在崖壁上刺鑿下這幾句雄健的“立馬銘”。

此事清代大學者紀曉嵐有詩稱讚:“慷慨橫戈百戰餘,桓侯筆札定然疏,哪知榻本摩崖字,車騎將軍手自書”。車騎將軍指的便是張飛,張飛後官拜車騎將軍。

歷史上真實的張飛,竟然是個能文能武的儒將?不光“猛”

此外,據說張飛賦也寫得不錯,打敗張郃後,張飛率部下游玩真多山,詩興大發,寫下了《真多山遊記》:“王方平採藥此山,重子歌玉瀘山澗。雪,住宿方行

”。雖只有十九個字,但情景交融、言簡意賅,體現了很深的文學素養。

張飛有兩個女兒,先後嫁給了後主劉禪,被冊封為皇后,阿斗同志很好女色,亡國了能夠“樂不思蜀”,他看上的女人長相和氣質應該不會太差,按照遺傳學的角度,作為皇后父親的張飛不可能僅是《三國演義》中那樣的粗魯武夫。

關鍵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力太大了,以至於“猛張飛”先入為主,成了大多數人的印象,真實的張飛不僅能繡花——粗中有細,還是個能文能武的儒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