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到底平不平等?真的給大宋帶來諸多好處了嗎?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也不是所有乘勝簽訂的條約都對自己有利。

《澶淵之盟》到底平不平等?真的給大宋帶來諸多好處了嗎?

對於《澶淵之盟》是利是弊的問題,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曾有大量分析,靜夜史認為:

《澶淵之盟》對於北宋的弊要遠遠大於利!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如下:

1、邊界底定,北宋再無可能收回燕雲十六州

奪回燕雲十六州一直是北宋歷代君主的夢想。

這個夢想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經過宋太宗趙匡胤,一直到宋徽宗時代,都沒有徹底消弭。

之所以這麼痴迷,不是北宋皇帝有多麼熱衷於向外開拓,況且這片區域面積也不大。實在是因為這裡地理位置太過重要,不僅僅是中原王朝的屏障,更是重要的養馬基地。

《澶淵之盟》到底平不平等?真的給大宋帶來諸多好處了嗎?

一般而言,宋遼兩國的實力會隨著時間的發展此消彼長。換句話說,兩國面對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只要不確定,就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一旦條約簽訂,雙方約定以白溝河為界,就徹底宣告了燕雲十六州的永久丟失,此後北宋永遠失去了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正當理由!

對於北宋而言,失去燕雲十六州絕對是不負責任的,而且北宋絕對沒有自我感覺可以高枕無憂。其後北宋在河北大造柳樹林和河網防線就是最好的證明。

真正能和平發展的,是遼國,因為他們軍力強大,且佔據主動。《澶淵之盟》讓遼國沒有了後顧之憂,而北宋仍然是心驚膽戰!

《澶淵之盟》到底平不平等?真的給大宋帶來諸多好處了嗎?

2、承認遼國正統地位,北宋形勢更加被動

從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帝王開始,中原正統成了後繼王朝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這個正統問題在大一統王朝還好一些,而一旦中原突變,南北分裂,那就很麻煩了,就不僅僅是搶奪個傳國玉璽這麼簡單了。

西晉滅亡後,伴隨著五胡亂華,中原進入南北朝時期。一般認為,南朝被認為是中原正統。而隋朝要成為中原正統,就必須要徹底消滅南朝,統一天下。

所以,中原正統只能有一個,為了爭奪這個正統,並存的兩個或者多個政權必須要進行殊死的爭奪,比如北朝的前秦皇帝苻堅南征東晉,南朝的陳慶之北伐等。

《澶淵之盟》到底平不平等?真的給大宋帶來諸多好處了嗎?

而北宋建立後,南北朝局面再次出現。對於北宋而言,局面更加被動。首先遼國造成了封建化改革,已經具備了爭奪正統的資格,其次遼國建國比北宋更早,比北宋更加有合法性!

所以,北宋面臨的形勢比南朝更加被動,北宋如果想要爭奪正統,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爭議狀態,也就是不確定狀態。

而《澶淵之盟》後,雙方約為兄弟之國,就等於北宋默認將正統拱手讓人。因為遼國佔據的空間更大,包括西域、高麗等都以遼國為正統,至今俄語中還以契丹作為我國的代稱!

條約的簽訂不僅讓當時的百姓和藩屬國比較蒙逼,讓後代修史的官員也很為難。元朝史官脫脫權衡之後,將宋遼、宋金兩國作為並立的王朝,即都是中原正統。

《澶淵之盟》到底平不平等?真的給大宋帶來諸多好處了嗎?

3、歲幣加重北宋負擔,經濟戰徒有虛名

《澶淵之盟》被傳頌得最厲害的,就是它的經濟價值。

在這個經濟價值中,流傳著兩種觀點:

一是“省錢理論”。即北宋和遼國戰爭每年花費數以億萬計,而條約一簽訂,北宋每年只需要付出歲銀10萬,絹20萬,實在是非常划算的買賣!

二是“經濟戰”理論。即北宋利用這30萬歲幣和邊境的榷場對遼國進行經濟戰。雖然賠了30萬,但榷場一會兒的功夫就賺回來了,而且還可以讓遼國對北宋產生經濟依賴,北宋用經濟手段足以拖垮遼國!

說省錢的,大概不知道仁宗時期的“慶曆增幣”,看到北宋和西夏屢戰屢敗,遼國就趁機來訛詐北宋!而且雖然宋遼停戰,但遼國從來沒有化身和平使者,他們開始退居二線,轉而扶持西夏和北宋開戰,北宋之前在遼國戰爭中花費的錢,現在花到了西夏的身上!

《澶淵之盟》到底平不平等?真的給大宋帶來諸多好處了嗎?

就好像你雖然不抽菸20年,但是也不一定就可以攢下一輛寶馬的錢。錢不花在煙上,也可能花在其他方面!

請問錢省到了哪裡?

說經濟戰的,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從來沒有一個弱國可以成功對強國發動經濟戰的!

因為經濟戰發動的前提,是強大的國力!在經濟戰玩不轉的時候,強國可以毫不猶豫地訴諸武力,比如美國這樣的。

而當遼國感覺吃虧的時候,可以毫不猶豫地打擊北宋,而北宋如何能保證經濟戰的成功實施?

所以,《澶淵之盟》對北宋而言絕對是吃虧的。因為隨著北宋“三冗”問題的加重,後期歲幣也成了北宋的巨大負擔!

《澶淵之盟》到底平不平等?真的給大宋帶來諸多好處了嗎?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