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FOF全解析(聯訊證券李奇霖、鍾林楠)

FOF即基金中的基金,是指投資標的是基金的產品,是基金公司旗下眾多產品中比較特殊的一類。它與股基、債基等僅投資於一兩種資產的金融產品不同,FOF通過廣泛化的投資可以實現多種資產的覆蓋,最大化的降低頭寸集中於某一類資產的系統性風險。

從起源來說,FOF發源於美國一級股權投資。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內仍然實行利率管制,過低的存款利率使儲戶難以獲得高收益,大量投資者轉向理財產品。在當時的理財市場上,雖有部分公募產品,門檻低能滿足儲戶的需求,但有些儲戶風險偏好較高,對投資收益的要求高於穩定性,看中了當時高風險高收益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家庭資產、收入及金融市場投資經驗等方面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普通儲戶很難直接投資。

部分基金公司看準了投資者的需求,於是開始推出投資標的為一籃子PE基金的公募產品,幫助這些有需求的理財儲戶參與股權投資。這也就成為了FOF的最初開端。

此後,隨著美國理財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基金數量與類型激增,投資者的選擇性增多,開始希望能通過專業的基金管理人代理自己挑選跟蹤管理基金,於是又進一步催生出以共同基金(公募)為投資標的的FOF產品。

如今,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美國市場上,FOF基金已經從幾十億發展到了上萬億的規模。它的產生可以說是由市場需求倒逼所致。但在一個新生事物出現發展後,在此後的時間裡還能保持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進一步發展壯大,可能就不僅僅只是需求這麼簡單了。其背後體現的更多是FOF產品確實有內生價值這一事實——它是資產管理業務不斷髮展,從單個產品投資到基金組合投資再到一籃子基金個性化,需求導向化的必然趨勢。如果說單個基金實現了對基礎資產風險收益的第一次緩衝,那麼FOF可以說通過對大類資產配置實現了風險收益的二次平滑。

一、中國式FOF的幾種類型

目前,我國FOF發展尚處於一個萌芽的探索階段,規模在整個基金行業中佔比較小,按性質分類主要分為私募類FOF和公募類FOF兩種。進一步根據發起機構,私募FOF又可以分為基金(子基金)專戶FOF、券商集合FOF、私募基金FOF等。

1、私募基金FOF

與海外相比,我國私募基金FOF在2014年後才開始獲得較好的發展。2014年以前,私募機構由於不能發行監管認可的私募產品,處於灰色地帶,只能藉助信託發行陽光私募基金,因此大部分採用的是TOT的形式。

2014年後,監管部門發佈一系列文件對私募機構進行規範,給FOF的發展帶來了政策紅利。2月份,監管允許私募在基金業協會備案,承認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6月,監管又下發《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私募基金財產的投資範圍包括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以及投資合同規定的其他投資標的,首次將私募FOF納入陽光私募的範圍,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進行監管。

不過,雖然監管對私募基金及私募FOF開了綠燈,但也僅此而已,對於私募FOF其他方面並沒有更多的規定與限制。比如說缺乏產品准入標準,採取登記備案制進行管理,在其他諸如基金管理人准入、信息披露、銷售監管等方面也沒有硬性的統一規定。同時監管也處於多頭監管的境地,對於跨行業金融產品和金融機構的監管,監管機構權責不夠明確,容易導致監管重複、較差和監管真空。

因此私募FOF雖然在2014年後出現了增長的小高峰,但絕對規模與業績表現並不好。根據中國證券投資資金業協會的數據,在已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產品中,FOF類目前有182只,佔整個備案36743個產品的0.495%,成立時間均在2013年之後。業績方面,雖然相對私募本身,FOF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但是由於各種機制不完善,發展不成熟,目前我國私募FOF的整體收益分化比較明顯,年化收益最高可超過50%,但跌幅超過20%的也很多,甚至有產品跌幅超過50%。

2、券商集合FOF

券商類FOF是我國FOF品種中出現最早的一種。早在2005年,招商證券就發起了第一隻私募性質的FOF招商基金寶,募資規模13.58億元。

從歸屬上講,券商類FOF屬於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一個分支,近些年總體發展呈現出規模佔比始終較小,發展由盛轉衰的特點。在圖表2中,我們能明顯看出,券商FOF在2010年達到發展巔峰後開始由盛轉衰,且在近年券商資產管理規模不斷增加的過程中,集合計劃資管增速遠不及資產管理總規模增速,FOF類集合資管的重視程度更低。

中國式FOF全解析(聯訊證券李奇霖、鍾林楠)

中國式FOF全解析(聯訊證券李奇霖、鍾林楠)

在過去13年時間裡,共有38家證券公司曾經發行過FOF集合資管,但是發行數量均寥寥無幾,僅發行過一隻的券商就有29家。同時,截至目前,共有10家因為清盤或者到期終止了FOF的運營。整個行業情況可謂慘不忍睹。

具有種種優勢的FOF,為什麼不能受到國內券商的青睞和重視呢?最致命的原因在於業績表現相比其他資產沒有優勢。縱觀48只有歷史數據的FOF集合資管計劃,簡單平均年化收益率不足5%。相比風險較低的債券類產品,不足5%的年化收益率著實沒有競爭力,更不用說其他產品。具體到產品內部結構,雖不乏業績良好的產品,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13%以上,但總體來看,業績平平。

業績不佳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觀察券商資管的持倉情況可以發現,除了2007年與2008年FOF資管計劃投資基金比例達到了75%外,其他年份對基金的持倉一直保持在50%-60%的水平,股票的持倉佔比排在第二,債券持倉最少,大宗商品和另類資產持倉幾乎沒有。

不難看出,由於處於發展初期,FOF資管計劃在資產配置方面並沒有掌握FOF的核心要義—風險對沖,依舊屬於對於基礎資產股債的組合,底層資產的關聯程度比較高,並不能達到風險對沖的效果,進而並不能在風險配置的基礎上獲得優秀的絕對收益,FOF基金的收益好壞完全取決於股票市場的好壞,波動非常大。而這背後的深層原因,在於我國金融市場的不夠成熟,金融工具和另類資產種類不全。比如目前,我們只有不足10只的場內期權與商品基金,對沖基金方面更是剛剛起步。在金融市場的放開進程上,依舊沒有完全放開,對於海外資產和全球市場的投資仍然存在諸多限制。

其次,我國的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期限較短,FOF的資金端始終缺乏長線基金,導致難以有效的展開大類資產配置。具體表現為集合資管產品淨值出現下跌,FOF管理人容易受到投資方的各類壓力,影響管理人的動態調倉和投後管理。

最後在監管方面,2010年銀監會對於銀信合作叫停導致銀證合作需求增加,2012年發佈的《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辦法》提出適度擴大資管投資範圍與資產運作方式,大幅擴寬了券商資管計劃的投資範圍,減少了投資的限制,直接導致了通道類為主的定向資管計劃和資金池業務的迅猛發展,定向資管計劃在券商資管中的佔比一度達到了80%。相比於低門檻技術含量偏低的通道業務而言, FOF所展現出來的高技術門檻、高管理難度及產品資產配置與投資者需求不匹配的特點導致了FOF集合資管的不被重視,並逐漸衰落。

3、公募FOF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全球FOF市場的主要部分就是公募FOF,FOF發展的標杆性國家——美國的FOF也是以公募FOF為主。但我國對公募FOF的限制遲遲沒有放開,也沒有出臺相應的管理發行等規範條例。

隨著國內近年來金融市場的放開,公募基金迅猛發展——截至2018年2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6家,公募基金合計4887只,公募基金資產合計12.64萬億元,為公募FOF的出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4年,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行管理辦法》,首次提出公募基金FOF的概念,正式確立了公募FOF的法律地位。兩年後,中國證監會發布《基金中基金指引》,各大基金公司都爭相設計FOF產品,希望提前佈局搶佔先機。

截止2017年7月,就已經共有44家基金公司申請了78只公募FOF產品,最終6只突圍正式發售,分別是南方全天候策略、嘉實領航資產配置、泰達宏利全能優選、建信福澤安泰、華夏聚惠穩健目標、海富通聚優精選。

隨後同年9月,養老金正式入市給FOF發展再次帶來利好,市場上開始出現與其長期投資定位相匹配的優質長線資金。

縱觀上述已發售的六隻FOF,不難看出,都屬於我國老牌基金公司的產品,在持倉方面,除海富通持股比例較高外,其他幾隻都選擇了重倉貨幣基金,策略上相對保守。

在業績方面,根據我們對Wind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第一批公募的業績並不突出,在絕對收益方面全線飄綠,夏普指標也沒有表現出較投資單一資產的基金更為顯著的優勢。

當然,半年週期對於一隻基金來說太短,對於業績的評判為時過早,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二、中國式FOF的現實困境與理想需求

從上述對國內三類FOF產品發展的簡單解析,不難發現如今中國FOF發展並不好,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如業績分化不佳、產品不受重視等。對這些問題,我們認為背後有多種原因,既有國內政策環境仍存在較大限制,有經驗的投資管理人偏少,缺乏長期限資金無法真正做到風險分散等原因。

1、政策環境有待改善

首先,國內關於FOF的相關法律法規不足,投資限制多。在上述所述的三類FOF產品中,只有公募出臺了《基金中基金指引》,私募FOF及券商系FOF方面始終只是淺嘗輒止,沒有對概念界定,估值披露,流程管理,准入條件等各方面進行明確規定。沒有政策的指引會導致相關機構在這方面嘗試的動力不足。

同時,目前我國金融市場處於全面開放的階段,但仍存在較大限制,很多另類投資和海外資產投資經驗少,FOF底層資產標的種類較少。而觀察全球市場,其他幾個FOF發展較好的市場,比如美國市場、歐洲市場,可以發現,其FOF的底層資產呈現出基金佔比大、底層資產配置種類多,均為全球股權市場的配置的特點。

其次,另一個突出的問題在於信披機制不夠完善。目前,雖有晨星等部分機構對中國公募產品進行評級,但在私募機構、券商、銀行理財方面的評級不足,部分網站如私募排排網僅有部分陽光私募的評級,但陽光私募在我國私募基金中也僅僅是一小部分。對於業績的披露也存在缺乏規範統一的業績評價標準,業績披露不夠及時不夠透明,週期過長的問題。

由於信息披露機制不夠完善,金融機構之間對於產品的信息不對稱性導致信息不能互聯互通,同業調研的成本會大大增加。如此一來,雖然外部FOF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內部FOF基金風格雷同,同質化程度高的問題,但是調研成本的增加也會導致費率相應提高。

2、配置端產品條線不足,管理經驗不足

目前我國FOF類產品正處於一個發展起步階段,在資產配置端,表現出的問題可以概括為軟硬件均有欠缺。

硬件方面,所謂“FOF,得體系者得天下”。一隻好的FOF,需要定性和定量的雙向分析。而目前我國FOF,在投資流程上大多不夠完善,缺乏最初根據偏好對於產品收益結構和風險結構的預期設計環節,缺少量化模型的支撐,管理機構缺乏系統完善的風控系統和績效歸因系統,導致FOF的投後管理不足,風險監測不夠,不能及時的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相應的倉位動態調整。

軟件方面,雖然FOF可以通過配置基金實現大類資產配置的功能,但在市場上挑選優質且各指標都匹配的基金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一來股票研究員覆蓋較為全面,人手充足,而基金產品研究員相對小眾;二來對於非公募基金而言,沒有獨立正規的第三方評級機構和審計機構,能夠獲得的資料只有定期披露的少量數據,因此在篩選難度上事實上遠遠大於股票,對於基金經理的專業素質,投資眼光和佈局有相當高的要求。

我國的基金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就算是資歷最深的“老十家”,成立至今不過20年,而美國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先鋒集團於1974年成立,前身威靈頓基金早在1929年就成立了。在FOF產品的研發與投資上,時間更短。

這種發展時間較短的劣勢導致我國基金公司在FOF投研體系上相對不足,具備專業FOF投資能力的投資經理較少,容易陷入歷史規模陷阱和歷史收益率陷阱。

所謂歷史規模陷阱是指基金的規模與基金業績之間並沒有直接的正相關關係,而投資者通常會在思維慣性的指引下,將基金規模與基金業績聯繫起來。而歷史收益率陷阱是指基金的歷史收益率與基金業績之間也並沒有直接的正相關關係,廣大個人投資者通常理所當然的認為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可以代表未來業績,盲目追逐明星基金。

但事實並非如此,ICI整理了美國從2007年-2017年的共同基金業績遷移情況,顯示前5年業績最好的20%公司在後5年只有27%依舊處於行業領頭,大部分業績出現了下滑甚至下滑嚴重,而前5年業績最差的20%公司在後5年有14%躋身行業領頭。歷史業績並不能說明未來業績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式FOF全解析(聯訊證券李奇霖、鍾林楠)

理想來說,基金管理人應該具有卓越的自上而下的研究能力、成熟的風控體系及靈活的基金組合動態調整機制。此外,子基金管理人歷史業績穩定,各子策略相關度低,母子基金交易結構清晰,相關費用低。且母基金的管理人對子基金管理人構建了有效的業績激勵制度,以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但這些要求對於我國目前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人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最後,當前我國的FOF產品大多屬於利潤導向型基金,主要目的為獲取較高超額收益率,而美國公募基金FOF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以養老基金為主要資金端,家庭部門個人投資者是主要客戶,種類風格多樣化,結合客戶具體風險偏好,收入結構給出投資建議,FOF產品也往往以一系列的形式出現,涵蓋各個年齡階段投資不同的客戶群體。

從這個層面來說,我國目前FOF產品在定位上存在偏差,依舊處於向其他資產一樣的中短期投資理念,利潤導向,單純為了降低風險獲取絕對收益,基金經理以幫助投資者盈利為目的來管理公募FOF,對於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年齡結構、投資目的分析做的不足。

未來FOF作為大類資產配置工具的一個發展方向是公募基金從利潤導向型向目標導向型的轉變。針對客戶需求提供更加針對性更加具體的投資計劃。提供更加多元化、種類豐富的基金,比如針對不同年齡層次,年輕人側重於教育、住房方面的需求;而老年人側重於退休養老的需求。

3、資金端缺乏優質長線資金

FOF在策略構建的邏輯和投資標的篩選上都有著嚴格而且複雜的工序。而目前FOF除了受制於管理機構本身專業投資人才缺乏外,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資金的短期性也讓管理機構備受困擾。

我國FOF的主要投資力量可以分為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兩類,個人投資者方面,我國投資者專業化教育尚處於初級階段,投資人不夠理性成熟,風險承受能力較差,更看重收益指標而非波動率或者長期有效的配置,對於FOF的收益特徵和自身風險偏好不夠了解,往往導致資金具有短期化、穩定性差且易受情緒因素影響等特點,對FOF做大類資產配置帶來了極高的挑戰。

機構投資者也是如此。很多機構投資者對FOF投資的認知和理解較為薄弱,更多將FOF投資單純當作一個選基金與基金管理人的過程,而非有效做大類資管配置,分散系統性風險的過程,且容易在投資過程中和投後管理上干涉FOF管理機構的操作和策略調整,甚至還有投資者甚至在基金公司挑選出擬投資基金後,自己私自聯繫基金管理人進行投資的越級跳單行為。

之前就曾出現幾家私募FOF因短期業績表現不佳,受到打新基金、港股通、可交換債和定增等項目的資金分流壓力,出現了機構和大客戶贖回的情況。

這些現象的背後反映出的是投資者並沒有深入瞭解FOF的功能和真正意義,而僅僅是將FOF作為一個挑選基金的工具。

4、中國式FOF值得期待

儘管當前中國FOF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發展尚不規範,但一方面,從需求上講,由於後資管新規時代,在缺失剛兌的優勢後,為滿足投資者的低風險偏好,搶奪客戶,各類都有利用FOF產品形式做大類資產配置,做宏觀對沖,穩定淨值的需求,另一方面,從發展條件而言,未來中國養老金將採取目標期限策略的投資形式將給FOF帶來長期限穩定的資金,使其成為真正的風險對沖。

(1)資產管理業務面臨轉型,FOF國內需求大

在2018年4月出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明確提出金融機構應該打破剛性兌付,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讓投資者在明確風險,盡享收益的同時自擔風險。

在這個產品更替,剛兌打破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廣大投資者一時無法接受要自行承擔投資風險的心理落差,因此對於剛性兌付的替代產品有巨大需求(既平衡用戶對與低風險資產收益過低的排斥,又平衡用戶對於高收益資產高風險的排斥)。

而FOF由於投資於多個市場,若做好風險對沖,是能夠避免由於單個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淨值過多回撤,從而在中長期呈現淨值穩步上漲的情況。因此在後剛兌時代,如果做得好,FOF將是除現金管理類產品外,另一個具有廣泛需求的產品。

(2)FOF是養老金入市的最佳配置方案

目前我國日益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以社保養老金為主要支撐的養老金體系面臨嚴重的資金缺口,對保值增值有著極強的訴求。

2018年3月中央出臺了《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明確指出我國養老目標基金應該採用FOF的形式管理,同時應採用目標風險、目標日期的策略,從而為養老金與FOF的全面對接指引了方向。

從兩者的可洽性而言,養老金屬於中長期資金的配置,投資管理方面與FOF較為搭配,尤其是FOF名下的目標基金。通常而言,養老目標基金分為兩種,目標風險型和目標日期型,統稱為生命週期基金。

所謂目標風險基金就是客戶依據自身的投資風險偏好,設立一個固定的預期風險水平,然後基金管理人設計權益類基金和非權益類基金的配置比例,篩選基礎資產,並通過有效措施控制組合的風險水平,使其與客戶所設預期風險水平相同。

而目標日期基金則是指依據客戶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的不同風險偏好,做不同的資產配置,源於生命週期理論。人在一生中的風險偏好會根據生活需求的變化而逐漸降低,從而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資產配置比例,比如在青年時期,主要目的在於實現財富的快速累積,對於絕對收益率較為看重,風險偏好較高,因此可能會配置更多的權益類資產,而在退休後的老年時期,對安全邊際較為看重,是一個支出大於收入的過程,可能會配置更多的貨幣類或固定收益類資產來保障安全與流動性。

這兩種組合策略基金在國內並不是首次出現,早在2016年,我國基金市場就出現了第一隻目標日期型基金—匯豐晉信生命週期2016。但此後一直沒有發展起來,背後有很多原因,包括策略、政策和國內投資者教育落後,更偏好中短期投資等。

策略方面:早期3只生命週期基金僅規定了持有日起至到期日的資產配置比例,對於用戶的實際年齡風險偏好匹配程度比較低;

政策方面:國內公募發行的限制門檻在2億元以上,公募FOF也沒有放開,投資標的限制多,不能投資房地產、商品期貨、私募等,公募FOF無法實現有效的資產配置,投資標的限制過多導致風險不能實現有效的對沖,投資標的相關性強、同質化程度高,並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風險分散;

投資者方面:國內投資者普遍偏保守,偏好中短期的投資,這與嚴格意義上生命週期基金應該保持較長期限投資的理念背道而馳。

此次養老金入市及政策的放開給市場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或會讓國內的生命週期基金搭上FOF的快車實現發展壯大。FOF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三、中國資管機構該如何做好FOF?

鑑於國內FOF發展呈現出需求前景廣,但實際發展仍相對弱後,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的特點,我們選擇將目光移到海外,去看FOF發展最為突出的美國基金業是如何做好FOF的,希望能對國內各類資管機構有所借鑑。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FOF起源於美國,目前美國市場上FOF規模龐大,行業高度集中化,前3大FOF管理人佔據了50%以上的份額,前10大管理人佔據75%的市場份額。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先鋒基金(Vanguard)、富達基金(Fidelity Investment)和普信基金(T.Rowe Price)。

在FOF管理三巨頭中,作為美國第一大FOF基金管理人、世界上最大的不收費基金家族的先鋒基金最受矚目,它代表了國外大型基金的普遍發展模式和產品特點,同時能成為行業的領頭羊,肯定也存在獨到之處。因此,接下來對先鋒基金進行剖析,以增進對海外FOF機構的瞭解,並給我國FOF未來發展提供參考。

(1)先鋒基金開展的FOF業務

為了分析先鋒基金FOF的類型和具體模式,我們先整體看一下先鋒基金的服務結構和提供的產品。

先鋒基金的服務功能分為四大類:個人投資者服務,機構投資者服務,金融諮詢服務和海外投資者服務。其中針對個人投資者的共同基金產品又分為一站式基金,核心基金和個體基金。

個體基金指所有的單個共同基金產品,一站式基金和核心基金是建立在個體基金的兩個FOF系列,目的是在單隻基金裡實行分散化的資產配置,力求單隻基金就能滿足投資者特定的目標。一站式基金又分為退休儲蓄基金,入學儲蓄基金,管理退休收入基金和特定時間或目標基金,其中退休儲蓄金系列和入學儲蓄基金屬於生命週期基金(又稱“目標日期基金”)系列;核心基金即目標風險基金,目的是滿足投資者的各種投資風險和時限的需求。

中國式FOF全解析(聯訊證券李奇霖、鍾林楠)

從以上介紹可以知道先鋒FOF具體包括五個系列(圖表4所示)。由於生命週期基金和目標風險基金是美國公募FOF的主流產品,接下來對先鋒的這兩類基金產品展開介紹。

生命週期基金主要由退休養老金賬戶持有。先鋒對接退休養老金的是退休儲蓄基金系列,這個系列的基金以FOF方式構建,投資於先鋒旗下的指數型基金產品。

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講,養老投資的目標是保障退休後的生活,會在工作生涯裡定期將收入存入養老金賬戶進行投資,投資目標和資金來源使得退休儲蓄基金在初期傾向於配置較高的權益類資產,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來保證更好的退休後的生活水平,隨著退休時間的臨近,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逐漸下降,投資組合會向固定收益類資產靠攏,減小投資風險,保證未來現金流的穩定性。

並且為了擴大客戶群,先鋒將該系列分成多個子基金獨立運作,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有適合自己退休日期預期的基金。

先鋒的入學儲蓄基金指的是先鋒529計劃投資組合,是一組簡便的稅收優惠的投資產品。529計劃是美國政府為了支持教育發展,以州為單位發起的,先鋒基金推出該系列基金,幫助管理這些入學儲蓄的投資。529基金也採用生命週期基金的方式運作,根據孩子的入學時間,以及家庭的收入情況動態調整標的資產配置,並且與退休儲蓄基金類似,也做到了產品細化,因為529 計劃‛分為 0-5 歲、 6-10 歲、 11-15 歲、 16-18 歲、 19 歲以上5 個階段,該系列為各階段的529 計劃提供對應風險水平的產品。

先鋒另一類重要的公募FOF是核心基金系列,子基金分佈在股票全市場指數、國際股票總指數、債券市場總指數、全球債券總指數和短期抗通脹證券指數基金上,投資者可以在子基金之間組合,滿足特定的投資風險的需求。

(2)先鋒基金的發展歷程

先鋒基金是如何成長為FOF市場的領頭羊,FOF系列又為何是如今的類型和模式呢?接下來我們從它的發展歷程中尋求答案。

先鋒基金於1975年由John Bogle創立,總部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其前身威靈頓基金則早在1929年就誕生了。

從一開始成立,先鋒基金就從眾多的投資公司中脫穎而出,這主要得益於其簡單而又有革命性的股權架構。

與典型的投資公司不同,先鋒基金沒有外部股東,公司的所有者是其基金,基金則由投資者持有,換句話說先鋒基金的股東就是它的客戶,這種安排類似於信用合作社或傳統保險公司,使得先鋒基金能將在決策時將客戶放在首位,與投資者的利益保持一致,並且能收取較低的費用,給客戶保留更多的回報。

成立第二年,先鋒集團就開設了第一個指數共同基金—先鋒500指數基金,此基金現已發展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

低廉的基金收費和謹慎的管理使得先鋒基金的好口碑口口相傳,公司業務發展迅速,隨著資產的增加,先鋒集團降低了成本,並推出了包括指數化和主動管理型在內的更多的基金。

到了85年,先鋒基金推出了美國市場上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公募FOF基金,70%的資產投資於股票,30%投資於債券,且均投資於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基金推出後,規模從最初的1.12億美元增長四倍至4.54億美元,推動了先鋒其他基金的銷售。

90年代開始,尤其是進入本世紀以來,得益於基金的發展和養老金制度的不斷完善,FOF在美國市場走向了繁榮,先鋒基金乘上這輛快車,管理基金規模擴張迅速,FOF業務不斷完備。

中國式FOF全解析(聯訊證券李奇霖、鍾林楠)

一方面,90年代經濟的繁榮使得家庭部門對於金融產品需求大幅增長,進而為公募基金規模的壯大創造了條件,表現在規模上大幅增長,產品類型和風格多樣化發展。公募的發展壯大帶來了公司管理難度和投資人篩選難度雙重增加的問題,在資產配置上為FOF的產生創造了契機。

96年頒佈的全國證券市場改善法案取消了對基金公司發行 FOF 的限制,基金公司開始大量發行FOF, FOF 基金數量由上一年的 29 只暴增至 74 只,總資產管理規模增長 54.65%至 182億美元。美國基金公司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養老金制度的完善也有了推動了FOF的發展。401K計劃在90年代迅速發展,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社會保障體系。401k計劃是70年代末推出的由僱員和僱主共同繳費的養老保險制度,繳費和投資收益免稅,只在領取時徵收個人所得稅,僱員可以自主選擇養老金的投資方式,同時期,個人退休賬戶(IRAs)也不斷完善。

龐大的商業養老金體系資金催生了對以養老為目標的投資產品標的巨大需求,而作為針對這一特定需求產生的產品形式,生命週期基金在90 年代中期應運而生。生命週期基金的特點是資產配置隨著投資者年齡的增長主動調整固定收益、權益及另類資產之間的配置,迎合了投資者由財富積累期過渡至消耗期的需求,本質上來說是一個長期的動態資產配置工具,對底層資產的收益風險穩定性的追求要高於對於自下而上標的選擇的需求,其風險厭惡的特性與FOF分散風險的特性是相匹配的,數量龐大的養老金計劃作為養老產品的重要資金來源無疑推動了FOF 的發展。

為了滿足廣大養老需求,先鋒基金在03年設計了以FOF形式運作的目標退休基金,還倡議一站式服務,全面負責401K計劃管理的整個流程,包括僱員的個人養老金計劃登記、證券組合管理等等。

美國國會在2006年通過的養老金保護法案,該法案使養老計劃的默認選擇由之前的貨幣基金或固定收益基金改變成為了考慮投資組合產品,直接促進了生命週期基金的快速發展。

目前生命週期基金市場呈現三強鼎立格局,先鋒基金、富達基金和普信基金佔據超過 2/3 的市場份額,是僅有的三個管理規模超過 100 億的公司,在三巨頭中,先鋒基金市場份額佔比最大,增速最快。

(3)先鋒FOF開展的主要優勢

綜合而言,先鋒FOF業務之所以發展的如此迅速,能成為美國FOF市場上的龍頭,有諸多原因,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第一,建立完善的產品線,滿足投資者的各種投資目標。

從第一部分的介紹可知先鋒有一站式基金和核心基金兩個FOF系列,一站式基金又包括目標退休基金、入學儲蓄基金、管理退休收入基金和特定時間或目標基金,並還在各類型的基金基礎上再次做到了進一步的細化,例如針對不同年齡的人提供不同的退休儲蓄基金產品,管理退休收入基金又分為不同的風險水平。核心基金的子基金包括風險不同的多個基金產品,客戶可以構建多種投資組合。如此細緻且豐富的產品線,讓各類投資者在先鋒都能找到能滿足其需求的產品。

第二,採取低投資成本策略。

先鋒基金成立之初即確立了低成本運營的理念,表明“沒有人能控制市場。但投資者可以控制他們的投資”。1975 年先鋒基金的平均費率為 0.89%,90 年下降到0.38%, 2017年的平均資產加權基金費用比率是0.11%,不到0.62%的行業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先鋒基金也積極宣傳低成本特色,在幫助客戶定製低成本投資計劃上享有美譽。而之所以能維持如此低的費率,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在前面介紹過的客戶共同擁有的模式;二是得益於完善的產品線,先鋒基金的FOF系列主要投資於自家的基金,在母基金層面實施零費率,只對子基金收管理費,有效降低投資人成本。

中國式FOF全解析(聯訊證券李奇霖、鍾林楠)

第三,優秀的資產增值表現。

如果將先鋒FOF各系列中具有穩健配置特徵的基金與行業同類基金比較,先鋒FOF產品稅前收益率總體上要顯著高於行業同類基金平均水平。

這種良好的基金業績與投資策略分不開。先鋒FOF產品的資產配置策略的選取非常靈活。例如,先鋒FOF產品中的生命週期系列採用較為穩定的戰略性資產配置,隨著時間推移,會不斷調整各類別資產的配置比例。

由於先鋒指數型基金產品線發展成熟,旗下的普通指數基金和ETF產品覆蓋了國內外的主要股票和債券指數。同時指數型基金收益較為穩定、作為子基金費率較低,該系列的子基金以指數型基金為主。

同樣是穩健配置型的管理退休收入基金和特定時間或目標基金,則在投資組合中加入更多類型的資產,以達到分散目的,來改善組合的長期風險調整回報,底層資產不僅包括股票、債券、現金、抗通脹類別基金,還有大宗商品,全球房地產投資信託和另類投資等。

第四,以服務客戶為宗旨,提供增值服務。

先鋒為基金產品的投資者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包括設立入學儲蓄服務中心,為529基金的客戶提供入學計劃和入學教育,為退休儲蓄基金的客戶提供退休規劃的服務等等。

2、可以借鑑,不宜照搬

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出,先鋒基金在FOF業務開展經驗豐富。其發展經驗給國內機構發展FOF的啟迪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先鋒具有多種FOF系列,各個系列又推出細化基金產品,能滿足不同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人的需要。國內市場上的FOF產品規模小、多為利潤導向型。未來可以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推出更豐富的FOF產品,例如針對退休養老需求的,應對突發事件的,在教育或住房方面儲蓄投資的等等,在提供這些基金產品的基礎上完善配套服務,實現客戶投資組合的定製化,真正做到服務客戶。

其次,FOF投資專業化要求較高,不僅涉及自上而下篩選基金,而且還要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整基金組合。國內機構未來應重視制定投資戰略、構建基金組合、動態風控和績效評估等環節,學習海外的先進經驗,例如在養老金入市對接生命週期基金方面,先鋒的生命週期基金設計的VLCM模型,就有一定參考價值。

再次,費率是基金業競爭的重要方面,先鋒基金的低成本策略也非常值得國內機構學習。在降低費率方面大型基金公司可以依靠建立完備的基金產品線,產品完備了,一方面母基金可以投資自身旗下的基金以節約成本,另外有利於業務擴展產生規模效應;還可以建立指數型基金作為FOF投資標的來削減成本;先鋒獨特的股權結構也是得以低成本運營的重要原因,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最後,選擇優秀的子基金是FOF產品成功的關鍵。在2017年嚴監管、資管行業被重新整頓之後,我們能看到FOF在飛速的發展,無論是FOF的研究員還是FOF基金都在快速增長。在增長過程中,不難發現,對以業績優秀的私募基金為投資對象的FOF產品在投資者面前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在短期內就能獲得較高的募集資金。在後資管新規、業績分化、優勝劣汰的時代,產品競爭力的強弱直接體現在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的業績水平上。先鋒基金能夠經久不衰,依靠的也是這一點。

同時我們對於未來中國FOF的發展持有的看法是,可以借鑑,不宜照搬,因為美國與我國在公募市場結構、歷史發展及法規限制等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在FOF這種產品的未來發展上,註定也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可以預見的是,養老基金的長線資金定位與FOF的長期資產配置定位是符合的,未來可期,但是除了養老基金方面,基於我國投資者偏好中短期投資的特點,我們也可以轉換思路,如果我們能夠做出一個特色的能夠實現中等收益中等風險的FOF替代類產品,又何嘗不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