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得了艾滋病,他一起生活的孩子容易感染吗?

309886125


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性关系、以及母婴等方式传播,单纯的生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是不会被传染的。因为我们的皮肤是防止病毒和细菌入侵的天然屏障,即便是接触到艾滋病病毒,只要皮肤上没有伤口或者是破损,在接触到这些污染物后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受到传染的几率几乎为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艾滋病患者身上出现了伤口,比如手指划破了、流血了,需要戴一些橡胶手套,避免血液沾染到家中物品,而且患者的分泌物,包括被分泌物和血液濡染了的物品,都要做消毒处理。最好也不好和患者共用牙刷、毛巾等洗漱用品。家中有人感冒时,避免和艾滋病患者接触。如果家属不放心,可以做一个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及早清楚自己是否已经感染。

患艾滋病不是最可怕的,最令人难过的是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和疏离,这种心理上的压力也不利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


健识局


如果纯粹从答题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题目问的是和HIV感染者一起生活,孩子是否容易感染,这个答案可以很明确---和HIV感染者在一起生活,不容易感染HIV。

看了前面的回答,包括一起一些类似问题,很多人都说虽然HIV传播途径就是血液和性途径,一起生活起居并不存在感染途径,但是在一起生活,密切接触,还是难以避免磕磕碰碰,所以问到是否愿意和感染者一起学习工作生活,很多人是还是但是有感染风险而不愿意。这一点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比较艾滋病还不能治愈,又背负着很多歧视的眼光,根据调查在所有疾病中,艾滋病一直稳居歧视排行榜第一。

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说到丙肝的传播方式提到“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也是潜在传播丙肝病毒的经血传播方式。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对乙肝传播也有类似描述,但是表示生活接触和同一办公室工作,同住一个宿舍不会,共用厕所不会感染。但是同样2015年颁布的艾滋病诊疗指南,并没有提到过剃须刀和共用牙刷可能是感染途径,而是说了“同吃同饮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表述差异,是以往专家认为确实存在不同,还是只是不同专家的不同表述方式而已。

从真实世界来看,确实乙肝和丙肝存在更多传播途径不明的感染者,尤其是家庭成员存在感染者,而在排除性接触途径后,仍有其他阴性家庭成员转阳,所以推测存在共用剃须刀和牙刷感染或者其他密切接触感染的可能性。但是HIV却没有这样的案例,至少没有确切的报道证实存在这种途径(也许有报道而笔者孤陋寡闻没有看到,希望大家提供信息补充)。

最后,我个人观点认为,和HIV感染者共同生活很难被感染,但是要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东西。长辈照顾孩子,避免咀嚼食物后再喂孩子尤其是婴幼儿。从我们看到的感染者家庭来看,家庭成员对HIV感染者的照顾都是一如既往的,亲情可以战胜对疾病的恐惧,反过来,如果是自己孩子感染了,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很少担心自己安危,而是把照顾患者房子第一位,但是医护人员要告知必要的防护知识。

本人观点不代表所就职单位或所属任何协会、系统观点,不代表所发表平台的观点。


感染科李侗曾


现在老人带小孩的想象非常普遍,如果老人得了艾滋病,小孩会不会被传染呢?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从这个来看似乎,爷爷和孙子之间不存在传播可能,实际情况是这样么?

艾滋病的筛查方式,有抽血查抗体,查艾滋病病毒核酸。

现在在公共场所有一些投入使用的快速自检艾滋病方式,检测标本可以是血液,可以是唾液。

对,唾液!

据多项对比调查研究发现,调查对象为20-30岁占57%,大专以上学历者45.7%,未婚者占78.5%,调查对象唾液快速自检准确率95%。

李佑芳,王玉淼等.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唾液快速自检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72-75
张国磊, 姜影, 梁欣,等. HIV唾液快速检测在公园场所MSM人群中的应用[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4):261-263.
宁夏, 张海艳, 徐文彩,等. 北京男男性行为者HIV抗体唾液快检检测试剂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4, 21(1):16-21.
韩梅, 冯连贵, 蒋岩,等. 快速检测、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和集合核酸检测在MSM人群HIV-1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11):1185-1186.

说明唾液和血液一样,作为体液的一种,一样可能携带了艾滋病病毒。

老人带着小孩,为小孩做饭,给小孩喂饭,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老人习惯把大块的食物先自己咬碎了,再喂给小孩。如果,刚好,小孩口腔有溃疡,或小的黏膜破口,就极有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入侵小孩。

老人有艾滋病,会不会传染给小孩?

答案并非绝对肯定,如果大家都非常注意生活习惯,吃饭用公筷,大家用自己的碗筷,感染的可能也就大大降低。


重症医生康骏朋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不过是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

所以题主所说的问题,父亲和共同生活的孩子,期间是不是会发生病毒传染,应该也仅剩血液这一种可能的渠道吧。

血液传播,便意味着两个不同个体的血液会发生交叉,这种几率是极罕见的。

我们不妨把父亲比照成“患者”,把共处的孩子比照成“医生”,那么在医生和艾滋病感染患者接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也就是本题可以参考的答案了。

也就是说,医生需要防范的职业暴露,也就是艾滋病患者家人需要注意的事项。

家属需要和医生一样,避免意外被患病亲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可能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所以,感染者本人出于对家人健康的保护,一方面要约束好自身行为,比如:

1、不要好刮胡刀、刮脸刀等自己用过的锐器传递给家人,或是放置在家人尤其是孩子轻易能触及的地方;

2、刷牙、刮胡子等情况下,尽量减少出血。

3、洁身自好,远离毒品。

作为其他家庭成员,也要规避上述可能存在的风险,另外注意认真洗手,安全处置家庭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尤其是用过的针头、刮胡刀、刀片等。

如果患者本人发生出血等情况,家属成员在协助处置时要避免粘膜接触。


辽沈名医


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生存能力并不强,常温下,在体外的血液中只能存活数小时,常见消毒剂均可杀灭它,艾滋病病毒的这种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比如握手、拥抱、接吻、一起吃饭、共同居住、工作等这些行为方式都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和乙肝传播途径相似,但就传播能力来说,乙肝病毒要比艾滋病病毒强100倍(乙肝病毒在自然界的抵抗力比艾滋病病毒强多了)。




艾滋病主要经血液、性途径和母婴传播,这几种传播方式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艾滋病人与正常人交换体液的结果,原则上只要人体双方相互不发生体液交换,就不会传播艾滋病。父亲和孩子之间除非双方均有皮肤、粘膜破损,否则一起生活相互发生体液交换的几率并不大。

可能有人会脑洞大开:得了艾滋病的父亲会不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染给孩子呢?这个问题国外有关专家早已做过研究,结果是艾滋病不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蚊子吸入血液是单向的,由食管吸入而不会再由食管吐出,而是由另一条唾液管吐出唾液,唾液中不携带艾滋病病毒;另一方面蚊子叮咬艾滋病人后嘴上残留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载量非常小,不足以引起被叮咬者感染,所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艾滋病是不可能的。



艾滋病固然可怕,但我们不能盲目恐惧,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已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三种传播途径并存,但主要传播途径已从注射吸毒途径转变为以性传播途径为主。总的来说,父亲得了艾滋病,在一起生活的孩子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并不大,但为更安全起见,父子双方都要了解一些艾滋病预防的基本常识,尽可能的避免传播危险因素,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疾控工作者


艾滋病的传播条件比较苛刻,只要注意好防范,艾滋病是不容易被传染的!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所以艾滋病的可怕不是由于它病毒本身带有致命的物质,而是它能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使我们对外界的防御力下降,甚至近似消失,如果免疫系统崩溃的话,那么人体就会容易被这些细菌、病毒击溃的。平时很多人遇到艾滋病患者都是像见到猛虎一样,都是一种能不接触就不接触的态度,因为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这也是很正常的心理,毕竟艾滋病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其实我们不必如此紧张的,因为艾滋病虽然可怕,但是艾滋病病毒是很脆弱的,在常温下存活时间很短,所以艾滋病的传染不是那么的普遍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主要是途径是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但是一般的接触是不会传播的,肢体的相碰之类的都不会传染的,比如共同进餐、握手、说话、共用马桶,这些都是不会传染的,还有甚至蚊虫的叮咬都是不会传染的,因为病毒在蚊子的体内已经被杀死了,或者被处理掉了。很多人担心唾沫有病毒的,其实病毒是只能长时间存在血液和体液之中,唾液很少会有的,就算有,艾滋病病毒会很快死亡的,就算像是有位艾滋病患者对着你打喷嚏,如果病毒可能随着唾沫会进去到你的身体中,它也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所破坏,所以和艾滋病患者交谈等,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一个人之所以被感染是因为,艾滋病病毒是从患者身上的血液或者体液直接进入到你的血液或者是体液的,比如输血时,输入的血液带有艾滋病病毒或者是针头带有艾滋病病毒,或者是同用一个剃须刀这样都可能传染艾滋病的,因为剃须刀会损伤表皮的,而表皮的病毒就可能从剃须刀传到另个人的表皮血液之中,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防范好这些。


带伞鱼



扁鹊兄弟的小信徒


目前我国提倡全社会对艾滋病正确认识,科学防控,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关爱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高的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针对本题目我再次科普一下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不耐高温,体外生存能力差,热敏感性高,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

家庭成员感染艾滋病后,只要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对感染者的血液及体液严格消毒处理,皮肤黏膜脆弱、免疫力相对低下的婴幼儿和存在皮肤破损的家庭成员避免接触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理论上是不会造成病毒传染的!



了解了病毒的传播方式,我们应该科学理性的对待艾滋病感染人群,不要“谈艾色变”,他们需要更多关爱!

个人见解,供参考!健康中国,预防先行



麻醉医生谈健康


日常生活中,个人洗漱用品尽量都各用个各的,不要混合使用。虽然共用物品不会感染,但是就怕万一父亲有伤口破损流血污染了物品。有体液污染的地方,一定要严格消毒擦拭干净。

感染了艾滋病,作为父亲,更应该调整心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不要让整个家庭感觉陷入困境。


洗禮303


说到艾滋病大家肯定会联想到他是目前还无法治愈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对此也都有着比较格外的防范心里。好在随着相关医学专家对该病的深入了解,发现了该病主要传染途径的方式,在国家大量的广而告之的宣传之下,使得人们对此病也没在早那样谈及色变唯恐避之不及的了。

经研究认为该病源于非洲后由非洲移民带到了美国,1982年这种病被正是命名为艾滋病(hlv)不久后此病就开始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名外籍旅游患者人员入境,发病后经抢救无效不久死亡,经后期的化验检查确诊了该患者为艾滋病患者。这也是中国大陆首例艾滋病患者。

被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后因个人体质等因素,其发病时长也不相同,有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在一两年发病也有的会在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才会发病,称为医学定义上的真正的艾滋病患者(病人)。

随着该病发展和患者体质的下降患者也会陆续的出现一些其他病症的显现早期会出现如感冒,发烧,咳嗽,乏力等常人常见不适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也会出现如带状疱疹,肺炎,胃肠炎,肿瘤等病症。随着国家对此病和该病患者的重视已将此病列入为乙类传染病的管理范畴,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目前医学界对于艾滋病来说,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药物和方法能够防范和治愈他。但现如今在国家及相关医研人员的重视支持和努力下,已有药物能使大多数艾滋病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延长和提高。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常人已没什么差别。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对于该病在有效的预防上还没有什么像乙肝疫苗那样的疫苗药物来预防艾滋病。但我们幸运的是知道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会大大降低不被该病毒所传染的机会。说到这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艾滋病,病毒所主要传染的途径,做到避开艾滋病传染的途径就是做到自我保护的最佳办法。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由以下几点,血液传播途径如母婴传播,(现在该传播途径在孕妇配合医师的药物治疗下几率较以往比已经大大降低很多以做到了母婴阻断)输血,输液(由于现在都使用了一次性的注射器,还传播途径也已大大降低),针灸,拔牙,伤口,唾液,鼻,泪液等液体接触到对方的伤口等。吸毒(共用针头是主因)性传播是当前主要的一个途径。该病的传播的途径不是借助空气传播,无论是患者和常人还是父子间,只要是正常的交流接触被传染的几率极低。所以大家对此不必过于担心,也没必要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