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鑒定家具年代早晚,有時可憑某些構件的造法作出判斷。雖然僅憑造法判斷不十分可靠,但有

定的參考價值。當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宜只憑某壹構件作出判斷,而應結合其整體造型和其他構件的造法來判斷其時代。家具構件的鑒定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類:

搭脑

靠背椅和木梳背椅的搭腦中部,有壹段高起的(如埃氏《中國家具》第23、25),要比同類椅子用直搭腦的晚。靠背椅的搭腦與後腿上端格角相交,是廣式常用的造法。如果系廣造,其時代多較晚。蘇州地區所造的明式椅子,此處多用挖煙袋鍋榫卯,時代較早。

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16-17 世纪 黄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搭脑为苏式

屉盘

椅凳和床榻屜盤有軟硬兩種。軟屜用棕、藤皮或其他動植物纖維編成,硬屜則用木板造成(壹般采用打槽裝板造法),包括近年修理時改裝上去的木板草席貼面硬屜。

埃氏在《中國家具》壹書中,誤認為貼席硬屜是中國古代座具兩種基本造法之壹,這當然是錯誤的。不過,他認為軟屜、硬屜對鑒定家具年代有參考意義,在某種情況下是對的。

由於考究的明及清前期家具,大都是16世紀至18世紀初蘇州地區的產品,屜盤多為軟屜,硬屜的只是少數。因此我們今天如果遇到棕藤編織尚完好的軟屜家具,或早已破損而被改裝成草席貼面的硬屜家具(在邊抹上的穿孔可驗),可以認為很可能是蘇州地區的制品。

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16-17世纪 黄花梨圈椅,藤编软屉

反之,如果我們遇到屜盤打槽裝板,邊抹上無穿孔,也就是說從來就是硬屜家具,那麽它就很可能不是蘇州地區的制品,而是廣州或其他地區所造。鑒定家具年代,我們審視其屜盤造法,再結合觀察所用的木材和制作手法,就可以對其時代和產地作出較好的判斷。

牙条

桌幾牙條與束腰壹木連做的早於兩木分做的,即“假兩上”的早於“真兩上”的。直牙條,或牙條中部“窪堂肚”輪廓圓婉的(如艾克《圖考》圖版2),比“窪堂肚”生硬而下線為平直的(如艾克《圖考》圖版6左、28)要早。“窪堂肚”如浮雕五寶珠紋,則時代更晚。

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十八世纪黄花梨直棂围子玫瑰椅,为“洼堂肚”

椅子迎面的牙條如僅壹直條,或帶極小的牙頭,為廣式的造法,時代較晚。蘇制明式牙條下的牙頭都較長,或直落到踏腳帳,成為券口牙子,其時代較早。

牙头

夾頭榫條案的牙頭造得格外寬大,顯得臃腫呆笨的,是清中期以後的造法(如埃氏《中國家具》第58)。

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清中期 榆木夹头榫平头案,牙头宽大

帐子

羅鍋帳的彎度小而生硬,無圓婉自然之致的(如寇慈家具書第44、48),時代較晚(圖1)。管腳帳明式都用直帳,清中期以後常用羅鍋帳(如艾克《圖考》圖版6左、寇慈家具書第95)(圖2),至晚期蘇式更為流行。用此來區分明式和清式是相當可靠的。

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卡子花

明式卡子花有幾種常見的式樣,如幾套環、吉祥草、雲紋、壽字、方勝、扁圓等,俊俏而疏透,裝飾效果很好。清中期以後,卡子花增大趨繁,有的造成花朵果實,有的造成扁方雕花板塊或鏤空的如意頭(如寇慈家具書第46,埃氏《中國家具》第116)(圖3),效果反而不佳。根據卡子花的紋樣,也可以區分明式和清式,並判斷其大致年代。

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腿足

明式家具除直足外,有鼓腿彭牙、三彎腿等向內或向外兜轉的腿足,線條無不自然流暢,寓遒勁於柔婉之中。至清中期而矯揉造作,作無意義的彎曲,晚期蘇式,每下愈況。其常用的造法是先用大料造成直足,到中部以下削去壹段,向內驟然彎曲,至馬蹄之上又向外彎出,大自寶座似的大椅,小至案頭幾座,幾無不如此,生硬庸俗,明式樸質簡練的風格,喪失無遺(圖4)。

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近年竟有人把此種清代晚期蘇州制造的、退足作無意義彎曲的大椅,也說成是繼承了明式的優良傳統。這種論點不符合事實,對今後我國的家具發展也有害,故不敢茍同。

马蹄

明式和清式的馬蹄,有顯著的區別,前者向內或向外兜轉,輪廓優美勁峭,後者蛻變成長方或正方,往往加上回文雕飾,庸俗而呆板(圖5)。以此區別明、清兩式,可謂屢驗不爽。頤和園藏紫檀條桌,全身光素,但據其方形馬蹄,可以肯定是清中期的制品。

从构件造法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