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不准孩子哭!

“不许哭,憋回去!你做错了事就应该受罚,你有什么资格哭?”

这样的话,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真的是太残忍了。

孩子想哭,是因为内心积蓄了很多的负能量。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宣泄,迟早有一天会不受控制地爆发。

你凭什么不准孩子哭!

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首先“哭”代表的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先不论起因,家长不妨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来疏导孩子为什么哭闹,而不是把“哭”归类到孩子不应该做的事情里。作为情绪来说,“哭”、“ 害怕”是中性的,没有好坏,孩子需要为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出口,所以他们用哭来宣泄。

换位思考一下,家长有时候也会情绪失控,更何况是孩子呢?情绪是会不断积累的,让情绪积累到极限再爆发,不如让孩子在平日里能够自行宣泄而出。

情绪经常被接纳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一般比较平和、与父母的关系也比较亲近;而经常被阻止宣泄情绪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压抑的,有什么话也不会对父母开口,亲子关系也往往不是很亲密。

如何处理孩子的哭闹

上次跟大嫂送侄子去幼儿园,看到一个刚入园的小女孩因为妈妈的离开而哭闹不止。一个老师搂着小女孩,让她趴在自己的怀里哭,边拍着她后背说:“我知道你跟妈妈说再见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嗯,是非常非常难过的事情……不过,你要知道下午放学,妈妈肯定就来接你了,我们一起来做点什么,让你开心一点好不好?”

一边说着,老师一边慢慢领着女孩往屋里走。这时孩子已经由大声嚎哭变成了小声抽泣。进屋之后,老师拿给她一张纸和各色蜡笔,和她一起坐下来写信,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开始写写画画了。

这位老师对待哭闹的孩子的方法值得我们很多的家长学习:首先,认可孩子难过的情绪,然后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孩子的心情好起来。

让孩子表达真实的自己

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害怕,如果孩子说怕恐龙,妈妈就说:“那有什么好怕的,都灭绝了”;如果孩子怕黑,就说:“妈妈都不怕,你也不用怕” 。

然而这些话给孩子的暗示是:妈妈不喜欢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应该害怕,否则妈妈就不爱我了。为了取悦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时和害怕时就会压抑自己,犯了错会撒谎,遭受欺负会隐瞒不说。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在哪里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呢?情绪压抑久了,一旦爆发,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多少孩子想要一个可以在家人面前自由哭泣的环境。没有斥责、没有焦虑、没有攻击,不找寻答案,家人就是静静地拥抱着自己,做一个最好的陪伴者。

其实,家长可以等到孩子不哭了,再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和孩子沟通,和孩子交流,给孩子讲道理,而不是在孩子哭泣时,高高在上地进行批判。

哭泣……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利,家长无声的拥抱和安慰有时比任何恐吓都管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