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疑似13.68萬起售 大衆探歌是否能成爆款?

距離大眾探歌正式上市還有一週,這是一汽大眾品牌的首款SUV車型。

臨近上市,網絡上有消息稱探歌的市場指導價為13.68-21.98萬元,將推出8款車型,最低配車型為手動擋車型,搭載1.2T發動機,其他均為自動擋車型,頂配與次頂配還將配備四驅系統。此外,還有一款電商限量版日前已開啟預售,預售價格為18.5萬元,共888輛。

「觀察」疑似13.68萬起售 大眾探歌是否能成爆款?

毫無疑問,這款車將會是一汽大眾的一員猛將,儘管SUV對很多車企已經是紅海,但對一汽大眾來說,針對年輕消費者,是一個尚未開墾的藍海市場。

那麼,這款頭頂“一汽大眾首款SUV”光環的車型,能否像途觀、朗逸等這些大眾車,成為新的“爆款”呢?

設計精緻與“眾”不同

眾所周知,中國消費者對大空間的偏愛正是SUV車型走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深諳此道的大眾自然不會錯過。

據瞭解,探歌採用了短懸長軸的設計,在不增大外部尺寸的前提下,擴展車內空間。與海外版車型相比,探歌在長度與高度上都進行了一定的加長,更重要的是直接將軸距加長了77mm,相比同級車型更為出色。

此外,車身結構高強度鋼的使用比例高達88%,在主被動安全配置方面更是擁有包括自適應巡航、胎壓監測、併線輔助、碰撞預警等功能在內的60餘項安全裝備。

「觀察」疑似13.68萬起售 大眾探歌是否能成爆款?

上上週,這款車型就已經到店,從現場來看,相比於大眾的其他車型,探歌的整體設計顯得要精緻得多,其外觀部分國產版本的探歌與海外版T-ROC完全一致,可以說是“原版”引進。

從細節上來看,X佈局的前臉設計,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三層燈組的佈局維持了設計的秩序感,具有很濃的德國工業風,而側面的造型緊湊簡潔。因為它的前後懸比較短,前後車輪更加靠近車前、車尾,所以看起來更加穩健。

「觀察」疑似13.68萬起售 大眾探歌是否能成爆款?

尾部設計一如既往的簡潔,大眾logo承擔了尾門開關的功能,設計與功能融合的恰到好處。

在內飾設計上,雖然中控依然是滿滿的塑料感,但設計與別的大眾車型卻不一樣。中控臺採用了偏向司機一側的非對稱式設計,並且增加了很多種配色,採用不同顏色的搭配,坐進車內的感覺氛圍與別的大眾車型完全不同。

「觀察」疑似13.68萬起售 大眾探歌是否能成爆款?

值得一提的是,探歌還配有超大全景天窗,進一步提升了車內的空間感,而且座椅的材質也採用了alcantara面料,相比於土氣的真皮材質更加有質感,也更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除此之外,在這款頂配車型上,還配有全液晶儀表與中控大屏,觸摸屏的響應也不錯,能夠實現很多個性化操作,而且還集成了導航、藍牙、倒車影像以及CarPlay、CarLife等功能,具有很前衛的科技感,非常“討好”年輕的購車群體。

「觀察」疑似13.68萬起售 大眾探歌是否能成爆款?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款無論從任何角度都能吸引年輕人的車型。在保持大眾主要元素的基礎上,或許這次設計師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讓這款車的造型設計、內飾風格等都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能否成為新的“爆款”?

在之前的發佈會上,一汽大眾總經理劉亦功信心十足地“承諾”將努力把探歌打造成為一款“爆款車”,而大多數媒體也都非常看好探歌的銷售前景。

不過,現在才開始佈局SUV市場,多少是有些晚了。

首先,從整體市場來看,SUV市場正在從增量競爭轉變為存量競爭,淘汰賽正悄然加速,這是目前國內SUV市場的基調。在過去幾年野蠻生長之後,SUV市場在今年開始放慢增長步伐,上半年連續幾個月份增速滯後於轎車市場。

「觀察」疑似13.68萬起售 大眾探歌是否能成爆款?

其次,從細分市場來看,實際上如今探歌所在的小型SUV市場已是一片紅海。其中不僅有本田的兩款實力車型X-RV與繽智,還有日產逍客以及別克的昂科拉等車型,此外還有新上市的豐田C-HR、奕澤,以及吉利領克02,而這些車型要麼極具性價比,要麼設計個性,都有著自己的賣點與競爭力。

實際上,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經說大眾探歌的“勝負手”在定價上。定價可是一門學問,每一款車在定價的時候,車企因為要考慮到銷量與利潤的平衡,還要考慮到競品的定價,定價太高不會有人買單,定價太低又沒有利潤可圖。

「觀察」疑似13.68萬起售 大眾探歌是否能成爆款?

在目前的小型SUV市場,最大的贏家當屬本田的繽智與XR-V,這兩款“同胞”車型都有著非常優異的銷量成績。以XR-V來說,2017年共計賣出了161,668輛,平均月銷過萬,其起售價僅12.78萬。

那麼,從最近透露的指導價來看,這款與“眾”不同的探歌能否“打動”你的錢包,成為新的“爆款”呢?

「觀察」疑似13.68萬起售 大眾探歌是否能成爆款?

「觀察」疑似13.68萬起售 大眾探歌是否能成爆款?

汽車科技觀察,由跨界科技媒體人申耀創辦、擁有中美兩地10萬公里公路自駕遊經驗老司機,在各大自媒體平臺擁有專欄,致力於汽車科技行業的觀察和思考,在這裡讀懂汽車,看懂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