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张作霖和张学良墓地对比照,父子俩天壤之别让人心酸不已


后世对于张作霖父子的评价都存有争议,张作霖性格刚烈果断,办事圆滑,却始终以民族利益为大;儿子张学良平时油声雅气,但也不是知识分子腔调,有点儿像老北京的旗人子弟。父子两人的结局也是迥然不同。而两人死后的墓地又有着天壤之别。

张作霖在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死,由于日本人想要报复张作霖曾经的拒绝合作,便把张作霖尸体从张府转移到了珠林寺,因此,张作霖死后九年才得以顺利入土。对于他的事迹,自古以来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他是千古罪人,也有人说他是大英雄。张作霖墓位于辽宁锦州市石山镇南驿马坊村,葬于张母王太夫人之墓旁。

“东北王”张作霖的墓地位于辽宁石山镇南驿马坊村的果树林中,墓园四周已是杂草丛生,64米长的青砖甬道直通坟前。 相对土匪出身的大帅张作霖而言,张学良早年受良好传统文化教育,又经历西方教育洗礼。从他反对内战,热衷建设就可见张学良对世界的认知比老一辈要开明得多。这比父亲优越的出身是他的优势却也造成为他性格上的劣势。


早些年坟冢因为年久失修,墓上的砖块掉落了很多。张作霖墓历经中国时代的起起伏伏,同时遭受大自然的风剥雨蚀,茔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除了两座突兀破旧的墓碑外,其他建筑均倒塌毁坏。

后来当地村民和张氏后人重新修缮,面貌已是焕然一新。从荒芜破败到几番修饰后的焕然一新,来祭拜张作霖的后代和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最令人心寒的就是其子张学良至死都未能有机会前来祭拜自己,这也成为张学良人生一大遗憾。

这是张作霖重修后的墓园,一代枭雄长眠于此。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墓曾经也被一度被盗,仅仅剩下了土丘残破荒凉,而在重修之后显得焕然一新。而且经常有人来祭奠,香火不断。

看过张作霖的墓地,接下来再来看看其子张学良的墓地,出生于1901年的张学良,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被人们称为“少帅”。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1936年联合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后世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在张学良将军去世之后,和夫人一起安葬在夏威夷的一处墓地。这处墓地距离檀香山市区约50公里,座落在一个日本寺院的山腰间,当地人称之为“神殿之谷”。

远远望去,整座墓地背山面海,位居高坡,十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学的讲究。墓地四周山间绿草如茵,墓前溪水潺潺,在夏威夷这个异域海岛来说,已经是一处难得的安息之地。此地风景优美,四周开阔,山间绿草如茵,墓前山水相迎,是中国风水学中理想的墓地。这块墓地本是菲前总统马科斯夫妇所购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回国了,张得知后花重金购买。

张学良墓是一座双栖合葬墓,墓前竖立着一座大约两米宽的墓碑,墓碑上用汉字镌刻着张学良和夫人的赵一荻以及生卒年月。墓地的墙壁都用火山石垒砌,四周开满了黄色的扶桑花,显得肃穆而庄重。据说在张学良90岁寿诞之时,曾经写信给邓颖超说:“良寄居台湾,翘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只可惜未能如愿。虽然未能如愿回国,但张学良立下遗嘱死后墓碑要朝着东北老家,表达其对祖国的思念。


由于张学良在晚年信奉基督教,并且在1964年接受洗礼,于是在他死后的墓地上,特意安放了一个十字架。墓志铭是圣经里的一段话:生命在我,复活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仍会复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