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带孩子,会让孩子更优秀

在中国不少家庭中,爸爸对孩子来说更像一个影子,他们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缺席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记忆力里都是妈妈。妈妈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让孩子逐步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概念。所以有人说:父教是家庭教育的稀缺品。

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

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 自信、豪爽、独立,这些对于女性来说略显薄弱,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爸爸带孩子,会让孩子更优秀

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亲在家庭中多扮演着“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一旦孩子与父亲的接触过少,家里没有父亲做“负责任”的榜样,孩子果断、有节制、勇于担责并解决问题的个性就很难得到发展,导致遇事逃避等消极行为。

2.情绪稳定、更独立

研究发现,爸爸带大的孩子除了更愿承担责任、更有主见,心态也更宽容和开放,思维方式更加理性而有逻辑,独立性也优于妈妈带大的孩子,而这一切都是未来职业成功、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多数男性带孩子采取的是“放养模式”,孩子吃东西弄得满身都是,爸爸也不会因此呵斥他;孩子想去尝试荡秋千,爸爸多数会鼓励,而不像妈妈会因为安全问题“碎碎念”。爸爸的宽容给了孩子“去做吧,一切有老爸在,你值得尝试全世界”的暗示,让孩子的“主见”受到了肯定。

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儿童心理咨询中,不少来访的孩子性格孤僻、柔弱、与同学人际关系不好,大多数与爸爸长期不参与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爸爸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离异之后很少来看孩子,还有的位高权重、每天早出晚归,一周都见不到一面。而妈妈在抚养孩子时多呈现温柔、关怀、细致的一面,孩子在成长中,无法从爸爸那里获得粗放、进取、外向的特质,与同学、朋友相处就自然显得内敛、柔弱。

4.养成爱运动的习惯

跟父亲关系良好的孩子,在运动和协调能力上也比较好。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女球迷、玩篮球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有一个爱这类运动的爸爸?爸爸可谓孩子的第一任体育老师,很多孩子运动的理念、习惯都是从爸爸那里传承来的。

5.更有创造力

通常情况下,妈妈希望孩子能够循规蹈矩,而爸爸则多了一份探索精神。孩子的“破坏力”有时候是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表现,爸爸往往允许甚至鼓励这种“破坏力”的存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并不是否认妈妈的作用,但爸爸给孩子想象力、创造力方面的影响确实可以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因此,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性别认同以及未来的婚姻关系有很大影响。

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