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大家對“老中醫”是什麼概念的?

是這樣的嗎?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什麼?你記得《大長今》……

哈哈,看看我們仲愷有名的“老中醫”吧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中醫,真的很神奇

“小時候我體弱多病,家裡的老人給我弄了些草藥吃上幾天就好了,自從那時候起我就對中醫很感興趣了。”

——朱獻金,潼僑醫院心腦血、兒科中醫

說起中醫,朱醫生自己也覺得很“神奇”。曾有一位90多歲的老太太,突發闌尾炎(可能中醫稱“腸癰yong”更為準確),疼痛難忍,老太太年紀大了,家人不敢(讓)做手術,於是找到了朱醫生。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朱醫生開了三天的方子,結果,藥到病除!!!

朱醫生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可能就是中醫“對症下藥”的魔力所在。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聊天過程中,一位媽媽帶著小男孩找他複診。這位媽媽說,小孩一直咳嗽,一個多月了,打針吃藥一直不見好,就來中醫“試試運氣”。在“貼服”藥物和口服中藥的調理下,已經逐漸好轉,今天來複查。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位還在療程中的病人,對溫醒賢醫生(朱醫生同事)的中醫絕活讚不絕口,她說當時在深圳打工扭傷腰椎,在深圳拍片、手術一直沒有好,最後到溫醫生這兒,通過中醫推拿等,腰傷已經好多了。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俗話說“中醫治本”,中醫沉澱、傳承數千年,博大精深,這也許是很多人尤其是西方社會,起初對中醫不接納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中醫,越來越受歡迎

邱進醫生是一位79高齡的老醫生,遠近聞名。我們到他診室時,病人已經排長隊了。邱醫生的同事說,邱醫生一再“控制”,2017年還接待了15370例病例。(365日不休息,一天也要看40幾例)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邱醫生所在的潼僑醫院,2017年中醫病例將近6萬例,而潼僑戶籍人口約2萬,常住大概為3萬左右,可見人們對其信服。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作為曾給“展昭”何家勁看過病的“老中醫”張偉強醫生也很受歡迎,日均接待120多人,上班時間幾乎沒得停。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為什麼中醫這麼受歡迎?

醫生們說:副作用少。

嗯,在這樣一個總是焦慮農作物殘留、激素餵養的社會氛圍下,沒有副作用,是多麼美妙的一個事!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對於許多孕婦來說,孕期感冒發燒是件很痛苦的事——

吃(藥)還是不吃(藥),這是個問題?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中醫的介入,可以在副作用極小的情況下,通過中藥和理療(針灸、貼服)的方式治癒,是孕媽媽的“首選”。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同樣,對於病多、恢復快的娃娃們來說,一發燒感冒就吊瓶吃抗生素,是很不好的,而中醫則既治病、又治未病,還調養固本………(還記得武俠小說那些被中醫泡大的武林奇才不?)

中醫發展,仍在探索

惠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羅學裕醫生,對中醫的發展變遷很是感慨。他過去在老家當中醫,不受歡迎和重視,看中醫的很少,效益也很差,“連續好幾年,都沒能拿滿全額工資”。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邱進醫生說,(中醫入門很慢)過去的困難在讀書時候。學醫很難,中醫尤其難。在成為一名優秀中醫之前,你可能已經是一名“古文學家”了。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我們所熟知的中醫名著《肘後備急方》、《本草綱目》都是文言文的(嗯,豎排,繁體,從右往左,標題我都認不全)。

要真正學到中醫,讀懂這些“名著”是必不可少的。邱進醫生近乎開玩笑的說道:“一名好的中醫,都是一個優秀的(古)文學家。”(久仰久仰,你們都是被中醫耽誤的文學家!)

我替快高考的人問一句,學中醫,到底是文科還是理科?

進修難,效益小,這也正是

限制許多年輕人從事中醫的最大障礙。

羅醫生的困惑不在過去,而在當下。他說如今網絡發達了,很多“江湖郎中”打著“中醫養生”的旗子到處“忽悠”,中醫的很多理論體系沒有成系統、很龐雜,就讓他們有了可乘之機。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說起中醫理論體系,張偉強醫生也是非常激動。他說現在的中醫就是缺乏理論體系,很多好方子都在老中醫的“腦子裡”。沒有一個病症、藥方的“數據庫”。這讓很多好的藥方、診療手段隨著年月而流失了…(老先生,您招學徒不,“互聯網+”要不要了解一下)

缺乏有效傳承,成了制約中醫發展的“瓶頸”

隨便走走就發現,中醫是很有發展潛力的,自2013年“非典”以後,中醫發展的整體社會環境也好了許多。但缺乏人才、認識偏見、缺乏總結傳承等問題,仍是急需解決的難題。

中醫:大有可為

的確,過去中醫不受重視,自身理論體系問題,走了很多岔路。但在今天健康中國的大戰略下,國民健康醫療政策完善勢在必行,中醫將“大有可為”。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中醫不僅僅是醫學學科,還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處處透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哲理道義。弘揚中醫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應有之義。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養生”其實就是中醫的一部分。“病從口入”,也是中醫預防的機理。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同時,中醫是很符合“生態環保”的。在強調節能減排的今天,藥材上選擇天然草藥,外療上使用貼服、針灸,應該成為全世界環保人士推崇的方式。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攜諾獎得主屠呦呦之名,在2016年羅浮山舉辦的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也讓羅浮山、博羅縣貼上了“中醫養生”的符號。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可喜的是,這幾年,仲愷的“老中醫”多了起來,形成了規模,口碑也好,大家把看中醫作為身體健康的主要選項之一。

仲愷名醫 仲愷老中醫有話說

中醫是否是科學,如同經濟學是否是科學一樣,無需爭辯;反正中醫啟發屠呦呦獲得了諾爾醫學獎。

中醫越來越受到認同、發展,據說,“馬應龍”藥膏在歐美火的不行。

在仲愷,分散在各鎮的“名中醫”,不矜名計利,默默懸壺濟世,惠澤一方,實乃大善,也許這就是“大醫精誠”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