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如常|學誠法師答問十分

聚散如常|學誠法師答問十分

現在有的,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是不是? 因緣會聚合,也會分散;會分散,也會聚合,一切都是無常的。

——學誠法師

網友:師父,佛法對抑鬱症是怎麼解說的?怎麼化解?對現實世界的出離是怎麼回事呢?經常哭,老想死亡,和世界的聯繫越來越弱,對未來不關心,離自己本來的樣子越來越遠,甚至陌生,害父母擔心,自己也恨自己這個樣子,內在的自己越來越弱,這大概就是生不如死。

學誠法師:佛法的出離,並不是出離這個世界,而是出離自己的業和煩惱。打敗抑鬱,第一步不要太愧疚,接受自己,接受痛苦,讓煩躁不安的心先平靜下來。

網友:請問師父,學佛的人總給我一種滿口大道理,道德家的感覺,如果學佛的程度也像考試一樣有成績,這樣的學佛人及格嗎?

學誠法師:佛法不是學在嘴上,而是要學到身心之上。修行人不是道德家,而是直麵人生苦痛、修改自身缺陷的踐行者。道理是修行人的行為指導,不一定馬上做得到,正因為做不到,才要多去學習、串習。

網友:師父好!小孩子爭強好勝、不愛分享,什麼都要比別人好、比別人先,才高興。他因此與別人起爭執。想教他不要跟別人比、要分享,怎麼教才好呢?末學不會教,說過他,他卻因此怯懦了。請問師父有什麼建議嗎?

學誠法師:有上進心是很好的,要鼓勵他。再慢慢地,一點一點教他擴大心量。不是靠說,而是靠言傳身教,靠境界啟發。家長善於用心,就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找到教育的契機。

網友:師父好!要去日本旅遊,壽司店是不是都要避開啊?一方面擔心吃生魚片壽司刺身類食物是在造殺業,一方面擔心自己拒絕吃會給同行人帶來困擾,怕他們因此對佛法產生誤解。

學誠法師:其實別人並不會太在意你吃什麼東西,只要自己跟大家沒有隔離感,內心深處沒有否定他人的念頭。

網友:師父早安,個別家長去校長那反應我講課又是快,又是慢,又是孩子聽不懂,我都有敵對情緒了。唉,真的是我講課的問題嗎?我看是他們不接受我這個人。難道我和他們業緣不好嗎?我這是非理作意嗎?感恩師父!

學誠法師:面對公眾的人,一定會受到質疑或批評,就連佛陀也有人誹謗,這都是正常的。自己內心不要把煩惱升級,平常心面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當老師、父母的人,都常常批評孩子,其實自己也應該學習一下如何接受批評。

網友:師父,如何成佛?

學誠法師:從皈依開始,一步一步積累福慧資糧,直至圓滿。從凡夫到成佛,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而是多生多劫的終極追求。

網友:師父好!我內心對我父親一直有很深的不滿。一直不喜歡聽他說話,覺得他說話總是不自覺地帶著自我炫耀。學佛也是,過於高調,和別人談公事也不自覺扯到因為自己學佛,參加慈善會議,還是什麼骨幹,所以耽誤了和客人的約定,一會還要做功課,唸經……這些都說。不懂他為何總是喜歡炫耀自己,心裡很抗拒。

學誠法師:人都有煩惱。多看到他好的一面,在肯定信任的基礎之上才能去勸諫和幫助,不然就變成了單純的排斥、厭惡甚至偏見,雙方就很難坦誠溝通了。

網友:師父好!弟子最近的內心好壓抑,有點控制不住了,我現在特別害怕失去現有的東西,我應該怎麼辦?要抱著什麼樣的觀念去看待眼前現有的東西?如何去珍惜?願大師父慈悲開示,弟子應作如是觀。

學誠法師:現在有的,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是不是? 因緣會聚合,也會分散;會分散,也會聚合,一切都是無常的。

網友:師父好!最近深感人生無常,離別總是在無聲無息地發生著,戀人或者朋友,當初再怎麼親密最後都還是會彼此疏離乃至徹底分開,這種事一次又一次地發生,多年後想起過往不免惆悵。請問師父,要怎麼去處理人生中一段又一段的緣分呢?要怎麼做才能在以後回想起過往的時候是無悔的呢?

學誠法師:真正能讓我們無悔的,是從無常之中學到的功課。只要還有貪戀,就會有憂悔、掛礙、恐懼。

網友:師父,我想幫助所有的人,可是接觸到這個業障深厚的社會,雖身在其中,卻好像一點力都使不上,我很痛苦。

學誠法師:我們自己要慢慢學、慢慢修,一點點積累資糧,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加入善法團隊,把個人善業彙集到一起,用共業去改善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