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抓到他毛主席寫了一首詩並說「不殺此人」,結果卻被農民殺死

1931年春,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工農紅軍粉碎了第一次"圍剿",在聽說龍岡大捷大獲全勝,全殲敵十八師之後,毛主席即興寫下了詩句"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這就是毛主席著名詩篇《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上半闕,而詩句裡提到的被活捉的人就是號稱"鐵軍師"的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

因為抓到他毛主席寫了一首詩並說“不殺此人”,結果卻被農民殺死

少年得志,綽號"張屠夫"

張輝瓚,行八,又名張石候,湖南省長沙縣唐田神塘人,先後畢業於湖南兵目學堂、湖南陸軍講武堂、保定軍校。隨後又在1908年前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回國後官運亨通,先後擔任湖南都督府參謀、北平軍需學校總隊長兼軍事教官,並赴德國考察軍事。

早期的張輝瓚,一直以"進步青年"的身份出現,曾經先後於1916年在天津進行反袁活動、1917年以遊擊司令的身份在湖南參加護法戰爭,並於1918年任湘軍兵站總監、湖南第4區守備司令期間處決了民憤極大的妓院老闆"劉麻子"。

因為抓到他毛主席寫了一首詩並說“不殺此人”,結果卻被農民殺死

張輝瓚

並在1921年任湘軍第4混成旅旅長、湖南警務處長期間與青年毛澤東等一同參加了驅逐張敬堯的驅張運動。

1928年後,張任改變後的第18師中將師長,此後的張輝瓚走上了反動的道路,巧立名目橫徵暴斂,並且先後以電刑、水刑等各種殘酷手段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及進步人士1000餘人,由於張輝瓚嗜殺成性,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張屠夫"。

被俘求饒,毛主席說"不殺此人"

作為中國工農紅軍建立後殲敵最多、戰果最巨大的一次戰役;紅軍由以游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轉變過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龍岡大捷的重大意義可見一斑,張輝瓚被俘之後,也一改他不可一世的態度,先是問前來看來自己並給自己解開繩子的朱德"你們要多少錢才能把我放了?",後來又和前來看望自己的毛澤東說"毛先生,輝瓚還求你饒我一命"。

因為抓到他毛主席寫了一首詩並說“不殺此人”,結果卻被農民殺死

被繳獲的張輝瓚手槍

由於張輝瓚被俘後態度很坦誠,加上對被問及的軍情都據實回答,毛主席在離開時特意對陪同他前往關押張輝瓚牢房的紅軍軍長何長工說:跟戰士們講,這個張輝瓚要好好看著,不要殺他

此後,關於張輝瓚的處置問題,敵我雙方曾經展開過談判,但最終由於一份《江西國民日報》上的烏龍消息而戛然而止。

意外被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有一條和他有關

1931年1月28日,蘇區政府在吉安縣東固召開了反"圍剿"勝利的群眾祝捷大會。

會上,參會的群眾要求公審曾經對百姓百般欺壓的張輝瓚,迫於無奈,正在關押的張輝瓚被帶到會場。劣跡斑斑的張輝瓚被帶到會場之後,立即激起了百姓們的怒火,硬是把張輝瓚從保護他的戰士手裡搶走,拖到會場不遠處的田裡殺死並扔到江裡。

因為抓到他毛主席寫了一首詩並說“不殺此人”,結果卻被農民殺死

張輝瓚墓老照片

張輝瓚被殺之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和紅軍領導人認真地記取總結了這個教訓,並採取了一系列相應措施。"不虐待俘虜"、"繳槍不殺"、"不許打罵不許搜腰包"等條款逐漸明晰,並被制度化,最後收進了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