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吐槽乾隆蓋章像彈幕,但你們可能誤解了乾隆這個小迷弟

最近《延禧攻略》有一幕大火,乾隆和恩愛的富察氏皇后收到高貴妃獻上的《快雪時晴帖》,看到上面除了王羲之的字,還多了一段“山陰張侯”,隨即吐槽可惜了畫,四個字把意境都破壞了。

這下子所有觀眾都不依了:你有資格說人家嗎?

網友吐槽乾隆蓋章像彈幕,但你們可能誤解了乾隆這個小迷弟

看看底下的《快雪時晴帖》

原帖也就28字,楞生生變成大長篇。中間還被寫了狗皮膏藥一樣的神字

多出來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啊?

是的,就是滿滿的印章。

網友吐槽乾隆蓋章像彈幕,但你們可能誤解了乾隆這個小迷弟

快雪時晴帖28字,左側的山陰張侯原本該是王羲之寫在帖子後面,但被後人臨摹到正面,因此乾隆吐槽傷意境,但是吐槽最多的是觀眾。

根據不精確統計,快雪時晴帖上起碼有乾隆皇帝的印章172枚。

然而,當眾人的吐槽彈幕滿滿的跟乾隆的印章一樣洶湧噴出的時候。

我們可以先回頭來看,這蓋章的動作到底意味著什麼。

一、收集書畫是古代皇帝的傳統

首先,我們要知道,乾隆其實是個對傳統文化相當摯(zi)愛(lian)的皇帝,這尤其表現他對傳統書畫的熱愛上。

他當政的清宮,傳統書畫收集的數量和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中國其他朝代。

在他之前收集書畫最有名的皇帝還有唐太宗和宋徽宗,但是唐太宗派出大臣蕭藝騙取《蘭亭集序》,又下令死後以《蘭亭集序》陪葬,導致這件書法史上的傑作從此不傳於世,是相當自私的行為。

網友吐槽乾隆蓋章像彈幕,但你們可能誤解了乾隆這個小迷弟

而宋徽宗呢,多次下詔,耗用國家資源舉國徵集書畫,還花時間編集書畫目錄,花太多精力不務正業,導致國破家亡。

網友吐槽乾隆蓋章像彈幕,但你們可能誤解了乾隆這個小迷弟

這種事情乾隆也不幹。即使他喜愛書畫,但從沒有下官方命令向民間徵集書畫。

反而是大臣揣摩上意,知道乾隆喜愛藝術,多次向乾隆獻畫,甚至找來民間家道中落的收藏家向皇宮賣畫,這些才構成皇帝主要的收藏來源。

因此相較於前代喜愛收集書畫的皇帝而言,乾隆還算是相當正的。

當然啦,乾隆也知道大臣的各種小心思,他曾經在畫上題寫:"書畫只要欣賞他的意境就好,不必一定要收集在身邊。"(寓意而不留意,不以羅致為貴。)

想當然耳,這是客氣的說法,因為實際上,民間的珍貴書畫還是源源不絕流向皇宮。

二、蓋章一開始只是為了將書畫分類

書畫多了,雖然皇宮房間多放的下,但總需要整理的。於是第一次規模浩大的書畫目錄整理作業正式在乾隆的宮廷展開。

一般來說,納入編目的作品基本都要蓋以下三種印章:

1. 收藏年代印章:"乾隆御覽之寶"

2. 所屬項目印章:"秘殿珠林"或"石渠寶笈"

3. 收藏位置印章:養心殿等等。

另外,書畫還會依照美術風格和珍貴程度,分成"上品"或"次品",頗有今日電商選品的風格。

納入"上品"的作品,為了顯示他的不凡身價,在上述三種印章之外,還會再加蓋三種印章:"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總共六種,而次等品就不會有這種待遇,只會有三種印章。

從目前遼寧博物館收藏的唐懷素〈論書帖卷〉就有六璽,看的出來是上品

網友吐槽乾隆蓋章像彈幕,但你們可能誤解了乾隆這個小迷弟

如何?以後只要展開書畫,這幅書畫的美術價值、收藏年代、收藏位置以及分類都一目瞭然,看完後要歸位也可以馬上找到位置,算是很科學的方式了。

三、乾隆皇帝的各種花式蓋章理念

  1. 死了都要蓋 

乾隆皇帝到底有多愛蓋章呢?據說他在去世前,最後做的一件事情是,打開《快雪時晴帖》《富春山居圖》(子明卷)的邊上題"以後打開也不能蓋了,好傷心"(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

是的,即使他要駕崩了,他最遺憾的還是不能蓋章。

網友吐槽乾隆蓋章像彈幕,但你們可能誤解了乾隆這個小迷弟

富春山居圖邊緣的"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2.出去玩也不忘記蓋

網友吐槽乾隆蓋章像彈幕,但你們可能誤解了乾隆這個小迷弟

受害者《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展示

大家都知道,乾隆一生去過多次江南,在那個沒有手機抖音的時代,長途旅程到底要怎麼殺時間呢?

乾隆的作法是把宮中收藏的書畫帶在身邊,隨時把玩,如果到了畫中景點就順便展開畫卷印證像不像,再題詩寫個心得。

敢情是把山水畫當成攻略用了。

3.養生也要蓋

網友吐槽乾隆蓋章像彈幕,但你們可能誤解了乾隆這個小迷弟

受害者《快雪時晴圖》展示

《快雪時晴帖》中間那個大大的"神"經病字,已經引起廣大的吐槽了,更別提被乾隆硬是搞成大長篇的內容。

這麼受到皇帝青睞,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快雪令人想起“瑞雪”,而瑞雪往往寓意著皇帝善政的功德,所以皇帝碰到下雪就會想去把玩一下快雪時晴帖,順便自己為自己歌功頌德一番。

再來,《快雪時晴帖》的位置太好了,剛好在三希堂,這是乾隆皇帝的書房,換言之也是整個大清朝的行政中心。

皇帝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辦公。那麼,在辛苦之餘,拿個快雪時晴帖出來玩耍一下,再蓋蓋章,大概也是消除壓力的養生方法。

乾隆皇帝本人也證明:玩(gai)賞(zhang)文物的確是他消除壓力的方法。他很喜歡明朝養生家高濂的《遵生八箋》,這部書所講的"養生之道",除了基本的飲食與運動之外,連"古物鑑賞"都是延壽秘方。

看到乾隆的長壽,應該真的有用了,只是可憐那些文物瑟瑟發抖了。

網友吐槽乾隆蓋章像彈幕,但你們可能誤解了乾隆這個小迷弟

一張被譽為乾隆彈幕的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