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彭雪枫将军戎装照

彭雪枫,别名彭修道,1907年9月生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城南七里庄村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在这里,他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18岁离开家乡开始他的求学之旅,从此走上漫漫的革命征程。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彭雪枫故居

2018年“八一”期间,为缅怀一代抗日名将彭雪枫将军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丰功伟绩,我们一行数人驱车四百多公里,沿着彭雪枫东征时的足迹,从古城安徽宿州来到雪枫故里,探寻彭雪枫的成长之路。

1925年,彭雪枫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入育德中学读书,参加了五卅运动,被选为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展露出他杰出的领导才能。1926年转入北京汇文中学,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参加北京南苑农民暴动。失败后辗转于北京、天津、烟台等地,从事秘密革命活动。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时年彭雪枫

1930年初,23岁的彭雪枫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同年5月被派到湖北,先后任工农红军第5军5纵队3大队政委、红8军1纵队政委、红3军团8军6师政委。1933年任红3军团4师政委,所部在抚州(今临川)八角亭遭遇敌包围,亲率通讯排反冲锋,击退敌人,转危为安。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1野战纵队1梯队队长、红3军团5师师长,1935年2月部队缩编后任第13团团长。在攻克娄山关、遵义城等战斗中率部担负主攻任务。1936年秋被派往西安、太原等地,致力于联合张学良、阎锡山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豫东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抗战,壮大抗日武装。尔后东进,领导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1941年5月,彭雪枫奉命转移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先后取得了1942年冬季33天反“扫荡”、反蚕食、反伪化以及1944年春季攻势战役的伟大胜利,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巩固和壮大,建立了卓著功勋。同时主持创办4师骑兵团、拂晓剧团、《拂晓报》,成为军中三件宝。

1944年8月,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战斗即将结束之际,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彭雪枫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哭彭八首》中深情地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追想,终夜不成眠。”;“廿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英灵。”;“尔我竟长别,多年患难同。我身惜后死,努力贯初衷。”

毛泽东获悉彭雪枫去世的消息,黯然神伤,不由得泪流慨叹:“小小的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共同为彭雪枫题写挽词: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彭家的牛屋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牛车

站在彭雪枫故居前,几间低矮的青砖瓦房映入眼帘,修缮后的故居依然显示着这个农民家庭曾经的勤劳和俭朴,仿佛能感受到,少年彭雪枫在这里游戏、读书、劳动的情景,仿佛能听到少年雪枫在院中那棵龙爪桑树下习武时的呐喊,和呼呼生风的拳路。在这里,彭雪枫度过了他生命的前18年,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彭雪枫将军出生的房间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龙爪桑树

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我们不难想象,青年彭雪枫是抱着怎样的理想和抱负,决然走出家乡,走上革命征程,直至为了民族解放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1937年,经彭雪枫介绍,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工作。历任团长、政委太岳纵队卫生部部长等职,1947年4月,在解放晋南夏县的泉豆湾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7岁。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彭雪枫的父亲彭延泰老人

1953年,72岁高龄 彭雪枫的父亲彭延泰是一位胸怀大爱的农民,他支持两个儿子参加了革命。彭雪枫的二弟彭之久,比彭雪枫小3岁,的彭延泰倾其家资创办了河南的第一所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前身),

这是怎样一位令人惊叹、胸怀大爱的老人呢?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历尽艰辛万苦创办医院,造福河南的民众!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修缮后的小院

拜遏彭雪枫将军故居

故居前的彭雪枫塑像,上面是彭雪枫的签名

离开彭雪枫故居,已是中午12点钟,旁边的雪枫小学已经放暑假了,校园里空荡荡的,没有孩子们嬉闹的声誉,一阵风吹过,校园里的国旗猎猎飘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