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这么晚才发现如此好看的“双性同体”小说!

在生理层面上,我们通常将人分为“男人”和“女人”,但是在人类追求性别意识真理和理想人格模式的过程中,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很多女性形象不再是我们定性思维中的“温婉如水”,具有了“刚柔兼具”的特点。

在维多利亚社会父权制和第一波妇女运动的双重影响下,英国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女性意识有了显著的飞跃。这位英国重要的女性现实主义作家塑造了很多双性同体的形象,并将女性意识融入于社会之中,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女权主义思想得到全面的抒发。在作品《南方与北方》中,盖斯凯尔夫人便将双性同体意识贯穿于人物形象中,诞生出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完美结合的玛格丽特,为我们展现出女男性和女性之间一种理想的关系。

后悔,这么晚才发现如此好看的“双性同体”小说!

《南方与北方》

《南方与北方》中,成长于英国南部田园风光中的玛格丽特,因为生活变故随父母搬到了北方小镇米尔顿。不同于南方的温暖舒适,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米尔顿阴冷又脏乱。路上不再是芳香花草,取而代之的是粗鲁的工人,棉絮飞舞的纺织车间。

生活窘境中的玛格丽特,成为家中“顶梁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除却照顾母亲外,玛格丽特也同样融入进脏乱的工人之中,与工人成为莫逆之交,并把自己的爱恋者放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予以考察,使得爱情本身带有更多的理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权衡,这是妇女参与社会思考的开始。

后悔,这么晚才发现如此好看的“双性同体”小说!

BBC迷你剧《南方与北方》

玛格丽特有别于其他同样成长在大家庭中的女性,她充满了男性气质,是一名勇敢,坚强,富有主见和雄心勃勃的女人。

“生活”的改变成为玛格丽特拥有双性同体性格的关键所在。玛格丽特离开南方赫尔斯通,初到北方米尔顿的时候,带有强烈的不满,骨子中特有的女性特性,使其无法接受如此脏乱,且充满暴力的北方城市,但随着在米尔顿生活的加深,玛格丽特渐渐走向了成熟,她认识到工人粗鲁暴脾气背后的温柔和疾苦,坚定的站在他们一边,和他们成为朋友,走进他们贫苦甚至不堪的生活环境,一起对抗贫穷和疾病。

后悔,这么晚才发现如此好看的“双性同体”小说!

在米尔顿的生活中,玛格丽特前后失去了她的母亲、朋友以及父亲,为了保护潜逃中的哥哥弗雷德里克,玛格丽特护送他到车站,甚至为了他成功离开而撒谎,在生活不断的打压之下玛格丽特独自承担下一切痛苦,内心深处的男性气质占据主导,并在最后拥有了强大的内心,战胜了生活。

同样,面对站在对立面中的约翰·桑顿,玛格丽特感化在他默默的关怀之中,使玛格丽特先前的成见也有所改观,最后接受了他的爱。正是北方城市中来自生活的历练与桑顿先生温柔体贴的爱意,促进玛格丽特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完美结合。

盖斯凯尔夫人通过“南”与“北”,表达在双性同体意识作用的影响下,“南方”代表了玛格丽特骨子中带有的不可磨灭的女性温柔,也同样利用“北方”的设定表现出玛格丽如男性的坚强与自立。

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女性通过自身努力完成了蜕变,拥有了自我意识,她的思想成熟代表着传统社会观念向新的价值观念体系的转变。作品中女主人公有着成长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观察到不平等的的阶级,并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这一关系。盖斯凯尔夫人意欲说明,女性意识和社会意识应同步发展,这是她对女性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充分肯定。

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会以一首小诗作为开篇,其中艾略特的一句我记得尤为清晰:“世上谁曾见过,不与眼泪结伴同生的微笑。”同双性同体意识相同,正是这种双重矛盾的出现才酝酿出最为永恒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