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談:老瀋陽的來歷,古老的傳說,八旗和漢八旗是怎麼回事

瀋陽,簡稱“沈”,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和直屬中央軍委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駐地,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侃侃而談:老瀋陽的來歷,古老的傳說,八旗和漢八旗是怎麼回事

瀋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

侃侃而談:老瀋陽的來歷,古老的傳說,八旗和漢八旗是怎麼回事

下面給大家講講古老傳說中“瀋陽”的來歷和八旗和漢八旗的區別,謝謝支持關注

關於“瀋陽”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春秋戰國時期,瀋陽成為燕國的屬地,為歸順的肅慎氏所有。西漢時期,漢王朝在今瀋陽一帶置侯縣城,後遼東郡,後漢時改屬玄菟郡。從後漢中葉起,瀋陽被作為玄菟郡郡治,稱高句驪縣。今天,我們在瀋陽市博物館裡看到的漢代遺存物,是從距市區東南10公里左右的渾河南岸出上的,據推測這裡可能就是前漢侯城縣治及後漢宮菟郡治所在。

至東晉中後期,玄菟郡為後燕所有,郡治徙置今朝鮮的咸興,瀋陽仍稱高句驪縣。公元407年,北燕滅後燕政權,瀋陽又為北燕所據,高句驪縣廢。此後,瀋陽又曾先後歸屬北魏和隋、唐政權。唐睿宗景雲年間(710—711),渤海國在今瀋陽一帶置瀋州。唐末,瀋州為新崛起的契丹族人所佔。遼太祖神冊六年(921),遼兵將在瀋水北岸置三河縣。後改為樂郊縣。成為瀋州興遼軍及昭德軍的治所,其址就在今瀋陽附近。金代,瀋陽為瀋州顯德軍治所。

元初仍稱瀋州,後因瀋州地居瀋水以北之故,更瀋州為瀋陽路(古以水北為陽,水南為陰)。關於“瀋陽”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在瀋水北岸的石嘴頭山(今指柱山)下、住著一個小夥子沈哥。這年,瀋水突然平地起浪,洪水肆虐,原來是瀋水的龍王三頭蛟在興風作浪。一沈哥發誓要找到三頭蛟,為民除害。恰好東梅龍王的三公主羊妹聽說父母要將自己許配於表哥瀋水龍王三頭蛟,就揹著父母跑到瀋水龍宮來,想親自觀察一下表哥的人品,不料三頭蛟正在大擺“童男宴”,羊妹一看,肺都氣炸了,決心幫助沈哥除掉三頭蛟。她脫下龍衣給沈哥穿上,說:“穿上龍衣,你就可以飛上天了,你要到火海里去把太陽哥哥搬來,只有太陽哥哥的火才能燒死三頭蛟”沈哥闖進火海,太陽烤得沈哥都冒煙了,但是沈哥還是咬緊牙關,扛起太陽就跑。回到瀋水,三頭蛟正在拼命地把羊妹往水裡拖,沈哥連忙將太陽扔了過去。三頭蛟被太陽哥哥燒成灰,但是沈哥自己也支持不住,掉進了河裡。羊妹見狀。萬分著急,喊了聲;“沈哥——”便跳進河裡想去救他。可是她忘了她的龍衣已經脫給沈哥了。

鄉親們找遍了瀋水也沒有找到沈哥和羊妹的屍體,就在瀋水北岸立了塊碑,上刻“沈羊”二字。後來,以這塊石碑為中心修建了村落、城池,這地方就叫沈羊,因為正好又在瀋水的陽面,後人不知道沈哥羊妹鬥蚊龍的故事,就誤以“沈羊”為“瀋陽”了。

侃侃而談:老瀋陽的來歷,古老的傳說,八旗和漢八旗是怎麼回事

八旗和漢八旗

在人們的口語中,談到清朝八旗制,常常會聽到漢軍、漢八旗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人,在明朝時期,由女真民族首領努爾哈赤統率,逐漸強大,於1616年建立了後金國。努爾哈赤把自己屬下的部民,按旗編制組成軍隊,先是四旗,即四種顏色的旗子。後來,人數增多,變為八旗,這便是八旗的由來。滿族人都編入旗內,都稱為旗民,也稱為在旗的。由於滿族全部編入旗下,所以,便出現了凡滿人都是旗人之說。但旗人並不都是滿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努爾哈赤、皇太極勢力增大後,把征服的蒙古族人也編入旗內,統歸八旗管轄,被稱為蒙古八旗。後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爾哈赤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編成五個“牛錄”,隸屬於滿洲八旗。天聰三年(公元1629年),皇太極把蒙古五牛錄擴編成兩個蒙古旗。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又把兩旗擴編成八旗,至此,蒙古八旗出現了。

侃侃而談:老瀋陽的來歷,古老的傳說,八旗和漢八旗是怎麼回事

努爾哈赤進入遼瀋地區,大量漢人被掠為奴,編入滿洲八旗之內,成為家內奴或拖克索(農莊)內從事生產的奴僕。同時,為擴大兵源,從為奴的漢人中抽出一些壯丁(規定每20人抽一人當兵),其所需馬匹器械由20名漢人共同出錢購買。其壯丁家為漢軍戶,對漢軍戶有優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遷入努爾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信任。

皇太極即汗位後,改變努爾哈赤對漢人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區的漢人編入滿洲八旗人家為奴,編莊別居,減少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對這些漢人,由投降過來的原明朝官員或後金提拔的漢人官員來管理。

侃侃而談:老瀋陽的來歷,古老的傳說,八旗和漢八旗是怎麼回事

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二月,明朝遼東總兵毛文龍被袁崇煥處死,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率軍從山東登州前來遼東投奔後金。皇太極對他們來投非常重視。當他們來到瀋陽城郊時,皇太極在渾河岸邊親自迎接,行滿族特有的抱見禮,可以說是非常之舉。為與滿洲八旗有別,命孔、耿所部使用白鑲皂旗幟,即白旗鑲黑邊,受皇太極直接統轄。這是第一次出現打著有別於滿洲八旗旗幟的漢軍。漢人既然可以編成軍,皇太極決定自己建立漢軍,下令從所屬的滿洲八旗的漢人壯丁中每十名抽出一名,組成一旗漢軍,這是皇太極組成漢軍的開始。隨著軍隊的發展,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即皇太極稱帝改後金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漢軍旗為兩旗。又過五年,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把漢軍擴為八旗。至此,漢軍八旗正式出現,成為清朝三軍之一。所使用的旗幟和滿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

由於漢軍編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員都是旗人,也稱漢軍旗人。因此,應說旗人是由滿、蒙古、漢三族人組成的,而不能說旗人都是滿人。

侃侃而談:老瀋陽的來歷,古老的傳說,八旗和漢八旗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