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成名的孔融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和曹操有關

孔融從小就因為“讓梨”的美談被世人所熟知,後來又逐漸聲明遠播。這個好名聲給他積累了不少資本,為他以後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可是,本該一帆風順的孔融到最後卻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幼年成名的孔融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和曹操有關

孔融,字文舉

孔融在三十多歲時就做到了北海相(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後,諸侯國的實際掌權者為相,地位相當於郡太守)的職位,可以說是官場得意。然而孔融雖素有大名,卻不是一塊當官的材料,而且他有著大多數文人的通病:恃才傲物。這就為他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禍根。

幼年成名的孔融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和曹操有關

漢武帝,劉徹

孔融在北海做官時,自以為才華橫溢,天下無人能及。心中早已立下宏願,為朝廷殺賊立功,而不屑於做這碌碌無為的小小郡守。孔融雖有名氣,有抱負,但無奈這並非其所長。上馬不能治軍,下馬不能牧民。他所任用的人,都是一些清談之士,並無實幹之人,這樣的人怎能成事?以致所轄之地民不安定,最後城被兵圍,棄城而逃。

幼年成名的孔融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和曹操有關

曹操,字孟德

後來孔融到了許都,和曹丞相一起在天子腳下為官。曹操乃是實際上的掌權者,而孔融竟處處和曹操對著幹,還自以為很得意。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嘲笑道:桀紂之君因為美色而亡國,可是現在也沒有因此禁絕婚姻。攻下冀州後,曹丕搶了了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孔融又寫信給曹操說:周武王攻下朝歌后把妲己賜給了周公(周公為周朝爵位,第一任周公為姬旦,武王之弟,此處周公即指姬旦)。曹操看後一臉懵,不知道這件事出自何處。後來見了孔融問起了這件事,孔融說道:“從今天這件事看(曹丕納甄氏),應該在那時會有此事,我只是想當然。”此時氣的臉色發白的曹操又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默默的記下了一筆。

幼年成名的孔融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和曹操有關

孫權,字仲謀

孫權使者來許都時,孔融又對使者說了曹操的壞話。這時曹操掏出了清單,打了一個鉤。孔融就被拖到鬧市,一刀下去,身首異處。這樣一個勁兒的挑釁掌權者,真是想不死都難。孔融少有大名,但做官後也沒什麼政績,反而有重大過失。也許在李膺的家裡那個人說孔融的話是對的:少時了了(伶俐),大未必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