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面前,能慫則慫,該懟就懟

文|顧曉

我們小區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全能媽媽月,

文能輔導孩子寫作業,武能扛水上六樓。可是她的兒子凱凱就有點不令人滿意了,她們夫妻倆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可是孩子的成績就是班級下等,月天天手把手輔導功課,成績也不見起色。凱凱還特別懶惰,不愛運動,不愛和小朋友玩耍,成了個小胖子。

父母在孩子面前,能慫則慫,該懟就懟

反觀小區裡最優秀的別人家孩子軒軒,父母都有些“懶惰”。作業,從來不輔導,除非超出孩子的知識範圍。軒軒還是小區裡的孩子王,所有小朋友都願意和他玩。軒軒還特別懂事,即使只有十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都搶著幹,只為了不讓自己的媽媽受累。

要說軒軒的父母很厲害吧,一定趕不上凱凱的父母,可軒軒是怎麼被教育得那麼出色?其實道理很簡單:父母越是無所不能,孩子越是無能。

很多剛成為家長的80後、90後都很優秀,望子成龍得希望孩子更加優秀。他們堅信著孩子會有樣學樣,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即使有些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他們還是會逞強的說著:沒事,孩子,我能行。

他們習慣一手包辦孩子的以一切,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可是長此以往,孩子變成了不會主動思考、不願主動學習的低能兒。

父母在孩子面前,能慫則慫,該懟就懟

父母,在孩子面前能慫則慫,有時候裝得笨一點、弱一點、無能一點,反而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面對一道數學題,你示弱的說:這道題我也不會,你明天好好聽講,回來教我好不好?孩子也是有虛榮心的,一想到能成為父母的老師,他們一定會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熱情和認真去聽課。

有時候的慫,其實是聽從了自己的內心,也能讓孩子更加理解你的苦心。很多時候,父母習慣對孩子掩飾自己的傷痛,本意是不希望孩子受同樣的傷。其實你以自身為例,告訴孩子傷痛,反而更易於讓孩子規避傷痛。

當你受傷了,告訴孩子你有多痛和你因何受傷,孩子下次就會更加註意以避免自己受傷流血。當你吃了生活上的苦,你就要告訴孩子,這就是由於當初沒努力學習,孩子聽後就會發奮學習,也不會責怪你為了讓他努力學習所做的一些略微極端的方法;當你遇見一件很糟心的事,你也可以告訴孩子,讓他知道父母不是無堅不摧的,有時也會受傷。

父母在孩子面前,能慫則慫,該懟就懟

父母最頭疼的就是隔代寵溺,很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習慣於盲目地慣著孩子,不想讓他捱罵、捱打,即使本身是孩子的錯,這也催生出很多熊孩子。

父母在孩子面前,能慫則慫,該懟就懟

前段時間一個熊孩子故意推孕婦,問及原因,只是想看看孕婦會不會像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流產。這一個故意之舉,可能葬送的就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可孩子的奶奶還說:小孩子嘛,又不是故意的。一點也不想讓別人責怪她的孫子。

很多父母面對的不是這樣的熊孩子,可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被爺爺奶奶偏愛著,到了有恃無恐的地步。

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採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及至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是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盧梭《愛彌爾》

父母總覺得對孩子好點是沒有錯的,即使犯了一些小錯誤也無傷大雅,可是就是你以為的小錯誤可能害了孩子的一生。有些時候,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即使有著冒犯長輩的風險,也要該懟就懟。

當爺爺奶奶堅持不允許你打罵孩子的時候,你一定要講道理擺事實,爺爺奶奶也不希望自己的乖孫子成為混世大魔王,一旦讓孩子認為爺爺奶奶就是自己免除責罰的保護傘,以後再想教育就是難上加難,而且還會產生間隙。你也要適當認同爺爺奶奶的教育方法,畢竟他們也很孤獨,需要兒女的肯定,只有這樣二代人才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達成共識。

父母在孩子面前,能慫則慫,該懟就懟

父母在孩子面前能慫則慫,該懟就懟,說到底都是要接納孩子,用心去愛孩子絕不是一手包辦他的生活也不是給他無盡的寵溺。

其實父母與兒女的關係是一項單項選擇題,你可以選擇是否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可他們卻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是誰。既然你已經選擇了他們,你就要接受孩子的缺點,就算他不能成為全能的天才,你也應該給予他全部的愛,讓他健康快樂成長。

父母在孩子面前,能慫則慫,該懟就懟

我們以為寵溺孩子,不責罵孩子,為他準備好一切就是愛他的表現,其實是不希望他犯錯誤,也是不希望孩子做錯事。可是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當孩子經歷過嘗試之後,他才能更接近成功,而且未經嘗試,你怎敢斷言沒有你的安排,孩子無法做的更好。

當孩子嘗試新事物失敗的時候,你應該做的絕不是一味地寵溺他,讓他以為做錯事的代價很小,反而不在乎。也不是直接否認他的努力,直接告訴他正確方法,你要鼓勵他去勇敢嘗試,只有這樣,經由孩子思考過的事物,印象最深刻,對孩子的教育意義也非比尋常。

我們都希望做個好父母,在孩子面前慫和懟並不丟人,只有敢於承認慫和敢於懟人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髮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