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 构建广西开放发展新格局

六月盛夏,北部湾港口码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来自越南、泰国的火龙果、榴莲、菠萝,东南亚国家的虾仁、带鱼等产品,在完成装箱后将运往中国西部内陆省份地区;而产于云南的化肥和咖啡豆,在运抵北部湾港口之后,也将发往新加坡再中转销至东南亚和北美国家。

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 构建广西开放发展新格局

一年多的时间,这条经广西出海的大通道,让“一带”牵手“一路”的无限遐想变为现实,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正在改变广西当前开放发展的格局。

积极推进通道建设

“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重大战略,也是广西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举措。”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说。

去年以来,广西与渝、黔、陇等西部省市及新加坡,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全力推动由中国西部相关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通过区域联动、国际合作共同打造的,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南向通道陆海两大干线基本打通,在西部地区实现了“一带”与“一路”的有机衔接;成功建立了省级政府间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一批沿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国家部委和沿线省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等。

“不到一年时间,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运行效果超过预期。”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渝培介绍,班列开通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外贸易、物流企业的目光,南向通道运送的货物品种越来越丰富,货运量节节攀升。

“今年上半年,北部湾港-新加坡航线共累计开行58班(共116航次)”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主要进出口货类包括矿类、木薯淀粉、化工用品、重钙、汽车配件、塑料制品等。

“南向通道的迅速发展,正在促进中国物流格局的大调整,物流与贸易联动发展效应初步显现,将显著推动广西以及其他西部省区市与沿线各国经贸发展。”广西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广西已经印发实施《广西关于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在班列及班轮运营、物流和通关费用、重点物流园区建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并支持建设南向通道多式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经贸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

同时,通道沿线多个省区市已经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在硬件、软件方面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优势,通过实施政策扶持、推进通关便利化、加快商贸物流节点建设等,使南向通道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商贸物流、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多领域合作的示范项目。

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广西将坚持以南向通道建设为载体,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内聚外合、纵横联动,着力打造“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进一步提升全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走活广西发展这盘棋。”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表示。

当前,向南,广西深化同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东盟已经连续17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2017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达1894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9%;向东,广西提升对粤港澳台开放合作水平。CEPA先行先试政策延伸到广西,两广经济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步入快车道。

向西向北,广西增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功能。与重庆、贵州、甘肃等省市合作推动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与西南中南地区战略规划、产业协同、要素配置、生态环保等合作全面加强。向发达国家开放,广西对接欧美日韩等经济体先进生产力,引进欧美日韩资金占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的10.7%。

此外,随着南向通道建设向纵深推进,广西服务中南、西南地区产业发展的支点作用愈发凸显。目前正依托南向通道推进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改善交通条件,重点突出沿海、沿边、沿江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作为南向通道出海枢纽港,广西北部湾港发展迅速,已与7个东盟国家的47个港口建立海上运输往来,定期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达29条,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形成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同时,已开通渝桂、蓉桂、黔桂、陇桂、滇桂南向通道集装箱班列,开通北部湾港至印度、中东航线,北部湾港至香港、新加坡“天天班”。仅今年前5个月,就新增内外贸航线5条。今年1-6月,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完成数为8747.72万吨,同比增长14.99%。集装箱部分完成数为142.6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4.47%。

推动沿线产业发展

“南向通道既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是一条国际贸易通道和区域产业合作通道。”广西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向通道不仅会使货畅其流,还促进沿线地区贸易和产业的发展,吸收引进现代物流、金融、制造业等各类企业,以物流促进经贸往来,以物流驱动产业发展。

在北海中电产业园内,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冠捷集团基地一片繁忙,流水线上的显示器正在进行组装、检验和包装,随即发往欧洲。

“北部湾的海运、劳动力等优势,吸引他们将工厂从东部搬到了广西,还带动了六大相关产业链集群相继入驻。”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朱民说。据了解,当前在整个北部湾经济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加速形成,正逐步形成现代临海工业体系,成长为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

作为南向通道的重要参与方,新加坡的一些企业也紧紧抓住南向通道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太平船务公司在南宁建立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将建成集信息交易、集中仓储、配送加工、多式联运、物流金融中心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多功能园区,旨在提高南向通道的物流效率,带动冷链物流、仓储等行业进入。

同时,许多越来越多的省份也积极利用南向通道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湖南在钦州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及专业配套码头;云南将在北部湾经济区集中建设园区。重庆、四川等省市纷纷签署合作协议,在广西沿海布局产业园,打造临海产业“飞地经济”。

“南向通道的开通,会有效促进沿线地区铝产业资源的充分整合和优势互补,大大提升该区域铝产业链条的整体运转效率和发展质量。”广西投资集团银海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麦勇军说。

据他分析,这条通道还有利于沿线地区新兴铝消费市场的形成,与各条东西向大通道相比,甘、陕、川、渝、贵一线南北向区域的交通物流效率向来较低。南向通道的开通,将让两广地区铝产业终端消费产品向西北地区低成本输送,刺激西部地区新兴铝消费市场形成,从而扩大整体市场规模和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各省区市可以联手建设一个中医药贸易大平台。”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广西是我国的“天然药库”和“中药材之乡”,而甘肃也是一个中药大省,两省区都把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有了这条贸易、物流新通道,包括陇桂在内的沿线省区市可以加强合作,互相输送、推荐医药方面的研究成果,共同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共同开拓中国、东南亚市场。

据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南向通道能够有效带动沿线省区市现代农业、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及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西北、西南地区的资源要素流动和融合协同发展(农腾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