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名稱】明邊景昭三友百禽圖

【文物原屬】民間收藏

【文物現狀】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簡介】絹本,設色,縱152.1釐米,橫95.3釐米。

邊景昭,字文進,沙縣(今屬福建)人,一作隴西(今屬甘肅)人,生卒年不詳,明成祖永樂年間 (1403---14~)任武英殿待詔;為—宮廷作畫。其花鳥畫設色或沉著、或明麗,並擅繪多種禽鳥。傳世之作有《春禽花木圖》等。

這幅畫描繪的是冬季裡的景象。本畫比較繁複,畫中很少有留白處,畫中以樹與鳥為本畫的主要內容。畫中左下起,我們能看見,在石從中生長著兩株竹子,因為季節的原因,竹葉寥寥,有些地方還剩了些枝葉;許多鳥兒飛來於此,聚集在石坡之上的多為麻雀它們像是在覓食般,低頭啄草。更高一些的地方,我們能看見幾枝梅花正傲然開放;在本畫的最上方,能看見一枝松枝斜插而入,各色的禽鳥飛來樹上嬉戲喧鬧。它們或是停於樹上,或是歡快的歌唱,或是在樹間盤旋,或是呼應顧盼。有的鳥兒正相互梳理著羽毛,有的正仰俯側反…·它們作出各式各樣的姿勢,天真活潑調皮伶俐,使人的憐愛之心由然而生。畫家用工筆畫的手法對畫中梅樹、竹和和松樹以及鳥兒進行描繪,再用濃墨以填色,全畫表現得工整細緻,而生動的形象姿態又將鳥兒愛動這一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不愧為一幅佳作,雖然景物繁雜卻安排得有條不紊,顯示出了畫家濃厚的藝術功底。

《三友百禽》的特色在於作者使用生態趣味的呈現來安排畫面。首先全幅景緻具自然野趣,如山林一隅,百鳥群集。在真實的大自然中,這許多種鳥類並不可能同時出現,卻不論棲息於地面或枝頭上,都在適當的位置展示其習性,顯得生意盎然。站立畫前,似可聽見其鳴聲此起彼落。足見邊文進對生態觀察非常仔細,鈐印曰:“多識於草木鳥獸”,正可印證此畫寄意所在。

邊文進是明初宮廷花鳥畫的代表人物,宗法北宋院畫風格,卻也在同中顯異。基本上來說,佈局方面北宋重視前後的層次,表現空間感,邊文進的安排採用由下往上層疊的方式。筆墨方面,北宋用色細膩,溫潤柔和,邊文進較為明麗;北宋的用筆在工細中不失生動,筆法應物而生,邊文進則已出現重複使用的用筆,並在工細外加入南宋馬遠、夏珪較放逸的筆趣。

這幅《三友百禽》最能體現他的繪畫特色。近百隻禽鳥,有飛有翔、有立有起、有躍有跳,或露或藏,或高瞻遠矚,或轉首探望,或啄或叫,或自理羽毛,或追逐嬉鬥,皆各具姿態,無一重複,非具有高度的觀察能力和精絕技巧者不能達。且鳥的種類很多,生物學家皆能一一叫出它們的名字。鳥的畫法不但繼承了南宋的傳統,更上追到五代黃筌的畫法,勾勒後著色,著色後再加勾,色與墨皆比黃筌畫得厚,但比南宋畫秀雅,從中可以看出明代的氣息和邊氏自己的風格。松竹梅的畫法亦然,雖然畫法來自南宋,但比南宋畫嚴謹,秀潤,工整。石頭的畫法更明顯地來自南宋,用硬筆勾勒,加以斧劈皴法,但不似南宋皴法那樣激盪。

總的看來,邊景昭這幅畫的風格基本上和元畫無涉,而屬於南宋的流風,但又大異於南宋,南宋的畫是簡潔的,邊畫則詳細,反覆增加,不僅是畫面的內容增加,更是用筆增加。因而,畫中的形象更加豐滿,但卻缺少南宋那樣利索和生動的感覺。其次是南宋繪畫下筆迅猛,有一股猛烈的氣勢,邊畫則下筆穩健,因而,他的畫更加雄渾厚重且工整嚴謹,但卻缺少南宋那樣激烈的情緒。這不僅是邊畫和南宋畫的區別,也正是明代前期一代畫風和南宋畫的區別。此外,南宋畫家筆下的線條硬而剛,基底卻有無窮的力量;明人學南宋的畫,線條硬而不剛,外狀更加渾凝,基底力量不足。但邊景昭因是十分傑出的畫家,他的畫下筆還是頗深入的,基底力量不足的缺點是不存在的。

局部圖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