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术馆之间的差异性都体现在哪里?

美术馆是当代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更是一个地区人们综合素质的体现。随着我国美术馆数量的不断增加,关于美术馆发展的各类问题也都渐渐出现。而作为发展较早也相对成熟的西方美术馆体系,自然会被拿来对比借鉴。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中外美术馆之间的差异,更好的去理解美术馆的奥义吧!

丨中外美术馆的发展历程丨

美术馆一词来源于西方,英文将美术馆称之为ArtMuseum,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艺术博物馆,而艺术博物馆又属于博物馆的分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应该是诞生于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马其顿帝国的缪斯神庙,而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则应该是17世纪诞生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的前身;之后1852年在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分设有展厅、罗列清晰、项目全面的博物馆——纽伦堡博物馆;随后,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政令,卢浮宫正式对公众开放;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再次明确了博物馆的定义,将公益性列为其主要职责;从1977年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一直沿用至今。

中西方美术馆之间的差异性都体现在哪里?

1759年大英博物馆开馆

而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美术馆是在我国文化界的几位前辈和名家,如蔡元培、鲁迅、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的倡导呼吁下出现的。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蔡元培先生还专门提到美术馆建设的重要性。1929年,我国举办了首届美展,它为之后的中国美术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33年,刘海粟在上海筹备美术馆;1954年,新中国建立了第一所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美术馆从性质上发生了变化,民营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开始诞生,其中第一波兴起的以1998年建成并开放的成都上河美术馆和天津泰达美术馆为例,它们以收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主;紧接着就迎来了第二个浪潮,主要以2002年成立的北京今日美术馆为例。2006年,除了企业投资和政府支援形式之外,出现了湖南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这种个人出资兴建运营的美术馆;随后就是第三波浪潮中的上海龙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等,去年北京、上海又添了多家私人美术馆。

中西方美术馆之间的差异性都体现在哪里?

松美术馆

通常意义上而言,美术馆会分为两类:公立/国家美术馆(政府所有)和私立美术馆(企业或个人所有)。但与西方传统概念不同,中国的美术馆可分为三类:第一种与西方传统概念相似、由政府资助运营的美术馆,称为“国家美术馆”或“公立美术馆”,它们在意识形态上受政府左右;第二种是私立/民营企业美术馆,由个人/企业所有或设有董事会,这些美术馆主要以增进公共福利为宗旨,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最后一种是“私家美术馆”,是藏家展示其藏品的场所。这些机构的运营通常出于更为个人的动机,而把艺术教育等旨在社会改良目的活动放在其次。该类美术馆的藏品通常属于其创始人或某一艺术基金会而非美术馆实体本身。从法律和体制角度,它们都不同于西方的私立美术馆。

在我国,无论什么性质的美术馆,国有或是民营,到目前为止,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展览为中心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以展览和陈列并举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建立起以收藏、陈列、研究、教育为中心的艺术博物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美术馆虽然发展较为缓慢,但依旧在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

丨关于美术馆运营资金的问题丨

西方美术馆最大的优势就是美术馆的收藏资源及管理概念。以美国为例,尽管政府是最大的捐赠人。但是就特定的文化活动而言,私人捐赠者合起来的捐献是政府捐赠的两倍或三倍。正如怀斯佐米尔斯基所指出,私人个体,无论是购票者还是捐赠人,是艺术收入最大的来源。从1997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分馆开馆以来,美国美术馆管理阶层试图利用美术馆现有的资源创造新的财富,一度扩大美术馆的势力。如今西方美术馆的最大特征就是经营产业化、手法企业化。国际巡回大展、美术馆商店、产品种类与行销多元化、连锁式美术馆、美术馆扩张、美术馆网络结盟等等。这种方式有利于更有效地经营美术馆,将其资源运用发挥到极致。

中西方美术馆之间的差异性都体现在哪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美术馆独立性及良性发展的实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金的来源,美术馆自身的发展从日常运营、人员雇佣、行政开支、媒体宣传、教育活动到项目支出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国外美术馆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多元,除了门票收入,衍生品零售收入,基金会和品牌以及理事会成员赞助等均可变成收入,同时政府还有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

在我国国有美术馆是政府拨款和支持下运营的非营利机构,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其基本职责是文化艺术展示及公共艺术教育普及,但也正由于这一点公立美术馆预算和运营体制方面灵活性较低,在艺术市场化的背景下也面临着挑战。民营美术馆由私人、私人机构拥有并进行管理,附庸于所有者或企业集团,运营依赖于私人投资,用于展示私人收藏或企业形象塑造。在国内由于相关的社会文化、制度、税收政策因素,民营美术馆的资金问题较为严重。一方面,它们企图仿效国外民营美术馆的公益性,多以民营非企的身份自居;另一方面与国立美术馆相比,得到的政策支持也相对较少。曾任今日美术馆馆长的张子康曾也直言,“民营美术馆的最大困难是生存,实质就是资金”。

中西方美术馆之间的差异性都体现在哪里?

今日美术馆

投资兴建美术馆需大量资金,但这笔数额不小的建设资金并非问题的症结,建成后如何形成有效的资金链,以保证其正常运营,才是资金问题的重中之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公立还有私立美术馆,在资金来源这个问题上都有待更好的解决。

丨中外美术馆的公众教育普及丨

著名文艺评论家陈丹青曾说过“美术馆不是挂几幅画、摆几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开展览的地方,美术馆第一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会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活生生的作用。美术馆,是一本巨大的活的百科全书,因为美术馆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所有人。”

中西方美术馆之间的差异性都体现在哪里?

陈丹青

西方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例如:哈佛大学从很早开始就要求其政治、法律、商业等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音乐、艺术、文学等限制性选修课,使其毕业生无论从事政治、法律还是商业,均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们不仅经常在博物馆的氛围中受到熏染,而且构建起了自我鉴赏作品的方法。西方的一部分美术馆都有着力量强大的教育部门。这些教育部除了拥有固定的有着高学历的教育及艺术史论背景的教育人员,同时还拥有一只庞大的义工团队。教育部的导赏员会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对象运用不同的作品阐释及解说方法。除此之外,美术馆还积极地与学校、社区合作,构建一些美术教育课程,提供相应的体验场所和学习空间,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

中西方美术馆之间的差异性都体现在哪里?

孩子们在美术馆学习

相对比与西方,我国的美术馆缺乏美术馆文化,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在西方,人们通过对美术馆进行学习受教育的意识很强,美术馆在他们的生活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我国的美术馆并没有凸现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功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花在办展上,追求数量多,展览的质量水平也不一致。没有真正的做到走进群众,美术馆的文化熏陶作用大打折扣。

在西方美术馆内经常可以看到一家人一起欣赏艺术品,父母给孩子讲解着作品背后的故事,让人感触极多。但在中国这种情况要少得多,孩子们一味埋头于书籍题海之中,身边的展览馆和美术馆均很少被基础教育院校充分利用。希望今后国内的美术馆能真正的被利用起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文化修养,这样美术馆的意义才会进一步放大。

丨国外美术馆发展对国内的启示丨

对比国外美术馆的发展,我国美术馆未来的发展也应该得到一些启发。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国美术馆经营者和政府都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之处。

中西方美术馆之间的差异性都体现在哪里?

龙美术馆西岸馆

首先美术馆经营者要明确经营理念与市场定位。完善的体制与科学的管理才能带来健康的市场。面对有限的资金投入,如何做好资本原始规划和市场定位然后去制定相应的经营理念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投资兴建美术馆需大量资金,但这笔数额不小的建设资金并非问题的症结,建成后如何形成有效的资金链,以保证其正常运营,也是资金问题的重中之重。

美术馆要努力做到对公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加趣味性和科普性。更多的注重公共教育。美术馆并不能单单为部分艺术从业者和相关者的自娱自乐所服务,应该成为启蒙和教育的渠道,公众审美培养和熏陶的场所。如今有些美术馆缺乏策展人机制,对展览的影响很大,导致展览的水平不一致,缺乏品牌性展览,缺乏对藏品价值的深度挖掘。

中西方美术馆之间的差异性都体现在哪里?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作品《电话亭》

目前,我国政府对于美术馆发展的态度日渐明朗,更多的措施在不断的推进。政府的介入不仅可以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美术馆强大的支持,更能在号召力和凝聚力上吸引全球关注的目光。因为只有政府的操作才能解决构建艺术市场新秩序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如,确立正确的艺术产业观、协调好艺术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关系、税收政策、艺术文化法律政策的出台、确立好艺术产业市场营销机制等问题。

结语:

不管中外的美术馆怎么发展,它们的目的都是更好的为人们提供艺术欣赏的空间。美术馆事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在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中不停完善。同时我们自身也需要真正的走进美术馆,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对未来美术馆的发展抱有无限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