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理解所谓的 “互联网思维”的​​​?

国际4A广告网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讲过这样一句话:“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互联网将是创造明天的外在动力,创造明天最重要的是改变思想,通过改变思想创造明天。”马云讲出这句话,让人理解起来可能不那么容易。小米董事长雷军说的一句话就应该让人好理解点。雷军是这么说的:“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观念,互联网是一种方法论,我把它总结成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在马云看来,互联网除了是一种技术、产业外,更是一种思想、价值观。而雷军感悟,互联网其实就是一种观念、方法论,而非一种技术。简而言之,两人都有很强的互联网思维。

先前,我读过一些有关“互联网思维”的文章。有人列举出了所谓的九大互联网思维,具体包括了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

用户思维:用户思维被称作互联网的核心,其他思维都必须基于用户思维之上,否则互联网思维就是空中楼阁。所谓的用户思维,要求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去设身处地思考问题。比如,得屌丝者得天下;单个屌丝用户的消费能力可能不高,但海量用户通过互联网聚集起来的消费能力可以是惊人的;像当前正处在风口浪尖的拼多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又比如,用户对产品的体验至上;腾讯同时有微信和QQ这两款移动社交APP,但微信反而在男女老少中能更广泛地普及开来,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微信带给用户的体验明显强于QQ。再比如,向用户兜售参与感;从逻辑思维这一成功的案例,外人就可以明白经营粉丝、培养忠粉、再到社群经济是完全可行的。

简约思维:指的是在产品规划和品牌定位的过程中,一定力求做到专注和简单;对于产品设计,同样要力求做到简洁、简约;从而符合人性化的规律。几乎每个人天生就有惰性,你只要给我更大的方便,我当然才会更愿意选择你的产品。比如,微信支付在线下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能够超过支付宝,除了微信是一款社交产品外,微信可能比支付宝更方便易用;生活在乡村的中、老年人群更容易学会使用微信、而非支付宝进行转账支付。

极致思维:极致就是把产品做得更好,不断地超出用户的预期。对于用户的需求,又可以分为痛点、痒点和兴奋点。痛点面向的是用户的刚性需求,痒点是用户感到有别扭的地方,兴奋点则是产品能让用户获得如“太好”、“太棒”、“太刺激”和“太不可思议”之类的感受。当然,要想给用户打造极致的产品,首先必须完完全全搞明白用户的内心世界。比如,抖音短视频和火山小视频中常常有让用户感到“非常棒”、“了不起”之类的作品,这就很好地体现了产品在追求极致上的效果。

迭代思维:一款产品从一开始就达到完美的程度是不可能的,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对产品进行微创新,多个微创新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就会从量的积累上升到质的飞跃,甚至发展成颠覆式的革新。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时时在变,所以产品迭代的过程必须要快,速度比质量更重要。产品可以通过不断地迭代,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产品本身的功能也将随之变得更加丰富。

流量思维: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获取流量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免费。流量只有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进步。比如,免费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收费;奇虎360最开始向用户提供免费杀毒软件,在积累到了大量的用户后,又拓展了浏览器市场,通过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来达到盈利的目的。又比如,流量只有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进步;微信最开始被人们称作约炮工具并不冤枉,但也就是因为微信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增,以至到了今天的10亿活跃用户,最终成为了国内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口;腾讯在互联网领域能有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力,微信可谓是撑起了腾讯的半边天。

社会化思维:利用社会化媒体,则可以重塑企业跟用户之间的沟通关系;利用社会化网络,可以重塑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社会化媒体的本质即是人人皆为自媒体,公司所面对的用户是以网状结构存在的。于是,社会化媒体很重要的特征是用户会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兴趣和社会关系而自发地连接在一起。比如,网络红人罗永浩,在微博上常常会发布一些雷人的言论,像什么锤子手机超越苹果手机,以及赞美日本等。网友当中,有挺罗永浩的,有骂罗永浩的。至于是被挺还是被骂,这不是罗永浩最关心的。恰恰相反,这就是罗永浩所乐见的。因为罗永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在网络上获得了更高的热度,还有更多的粉丝、尤其忠实的粉丝。

大数据思维:大数据的价值根本不在于大,而在于如何对数据进行更有效率地挖掘和预测。大数据思维的核心就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创造商业价值,这个前提就是必须相信数据是有价值的。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数据本身就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资产。

平台思维:平台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的驱动力。平台战略的精髓,讲求的是打造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注意要是多方共赢,且善于利用现有的平台。对员工而言,企业就是员工尽情施展个人才华和抱负的平台。不过,企业要真正成为员工心目中的平台,在现实中,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其实并不多见。

最后一个跨界思维:对于跨界思维,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点。一个是,互联网企业的跨界颠覆,本身就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二个是,互联网颠覆的本质,是对传统产业要素的重新分配,是生产关系的重构,最终为的是提高效率。互联网企业在跨界进入某个领域时,首先就应该思考的是该如何打破原来的利益分配,干掉最大的利益方,从而实现重新洗牌的目的。三个是,互联网企业在跨界时,必须要对用户的情况了解透彻,深知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剩下的就是敢于如何创新,如何主动地跨界。

综上所述,互联网思维,说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要真正地将之成功地应用于实践中,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为科技狂


“互联网究竟是什么”的争论没有实质性意义。互联网能够帮助我们创造什么价值?如何创造价值?才有真实意义。

无论互联网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应用互联网之后能够为我们创造价值,比如,节省时间,节省金钱,识别风险,减低做事难度等。否则,应用互联网就没有意义,起码这种应用互联网的方式、方法没有意义。

事实上,应用互联网在很多方面和领域,都有很多有待我们去发掘价值的空间。关键是谁先发现这些潜在价值(发明),谁有办法变现这些价值(应用创新)。

大多数人都是依靠原有的知识基础去认知新事物,因为,从旧知识基础上,延伸向认知新知识,头脑比较容易接受。

所谓“互联网思维”,把大多数人从旧知识基础上,跳跃地把人们的思想带到一个崭新知识领域。这不仅让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产生混乱,而且阻碍互联网的布道者倡导大众应用互联网。

由此可见,应用互联网不等于“高、大、上”。创造价值才是。





网络供应链共享平台


互联网改变了效率,改变了很多流程,也就让很多客户,逐渐被纳入到企业的视角。在传统时代,是一个以产品为导向的时代,更多的倾向于如何包装产品,卖给特定的人,而在互联网体系中,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高,差异越来越少,因此,掌握消费者,并第一时间满足其需求,就成为竞争的主力。数据化特征的实现,让客户需求更加精准,客户画像越发清晰,让定制成为可能。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正在由于自媒体的突破,而转变为对人的信任,社群开始爆发,分享不仅是爱好,也变成了赚钱的路径,消费者转变为消费商成为了可能。在互联网中,发现很多原先的东西,都变了,比如传播从单向变为了互动,买货的同时通过分享也能卖货,每个人的角色都在多元化和多样性,是同时处于多种环境和场景中。所以,基础变了。当基础发生了改变,也就是价值的传导方式发生改变,最终导致思维方式的改变,这就是互联网思维,总结出来就是四个关键词:掌握消费者,互动传播,买卖身份的兼容,社群化小社会。至于更深刻的理解,那就看不同的人不同的体验吧


倪不懂商业


马云是互联网先驱,他发明了网购,支付宝,从而带动了快递业,实现了产业又一次革命,而且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引领世界潮流的风向标,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难以估量,即方便了人们日常出行,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他旗下的蚂蚁公司已经遍布世界各国,为国家,为人类,为世界都是一个积极的贡献,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我们相信并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妇真先进的高科技产品投入市场,让我们试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