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爲何如此狠心?丁汝昌自殺殉國,棺木加鐵鏈十餘年不許下葬

在1894-1895年,當時的滿清跟日本打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海戰,此戰就是甲午中日海戰。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中國完敗,日本完勝。而當時的中國最高指揮官位丁汝昌,丁汝昌以身殉國,但是還是被滿清認定為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的罪人。在其死後,光緒帝不但不給撫卹,還下令抄了他的家,同時在其棺木加上三道鐵鏈,棺木和鐵鏈均以黑漆圖之,以示戴罪,10餘年不許下葬。

光緒為何如此狠心?丁汝昌自殺殉國,棺木加鐵鏈十餘年不許下葬

丁汝昌,生生於1836年,安徽廬江縣人,早年參加太平軍,後來歸降於清軍,以鎮壓太平軍建功。正因為其出身來歷有問題,而他來領導當時滿清的海軍,受到當時的滿清的質疑,在這種質疑聲中,丁汝昌成為當時海軍提督一職。比如,丁汝昌暈船。作為一名海軍提督長期于軍艦呆在一起,生活在海上,即使暈船也就早都克服了。

光緒為何如此狠心?丁汝昌自殺殉國,棺木加鐵鏈十餘年不許下葬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其中以黃海大站最為著名,滿清的海軍跟日本海軍在鴨綠江開始交火,日軍軍艦首先對定遠號發動猛力的攻擊,而丁汝昌因此負傷,同時導致當時清軍的戰艦混亂,日軍海軍趁機先後擊沉五艘戰艦。

日軍乘勝追擊,先後攻佔了旅順,大連等,目標指向了清軍最後的防禦陣地威海衛。在1895年1月20日,日軍對摩天嶺發起了炮擊,而此時的摩天嶺遭到了嚴重的損失。除了劉公島以外,全部淪陷。

光緒為何如此狠心?丁汝昌自殺殉國,棺木加鐵鏈十餘年不許下葬

而1895年1月23日,丁汝昌接到日軍海軍總司令伊東祐亨的勸降信。丁汝昌不作任何答覆,而直接把信轉寄給李鴻章,表明心跡,做好以身殉國的準備。而此時丁汝昌給自己準備好棺木,決心戰到艦沒人盡為止。

1895年2月8日,劉公島發生譁變,官兵和百姓哀求生路。而清軍援軍一直未到,在2月12日,丁汝昌給李鴻章發去最後一封電報:“吾雖決意與艦同歸於盡,然人心潰亂,大勢已去矣。”之後,丁汝昌仰藥殉國。

光緒為何如此狠心?丁汝昌自殺殉國,棺木加鐵鏈十餘年不許下葬

丁汝昌死後,牛昶昞、程璧光等人拿著以丁汝昌名義寫了降書與日軍接觸,最終簽訂《威海降約》。正因為這兩封署名為丁汝昌的降書,清廷把丁汝昌當成了戰爭失敗的罪人。

光緒為何如此狠心?丁汝昌自殺殉國,棺木加鐵鏈十餘年不許下葬

丁汝昌在遺書中寫道:午初戰後,清軍主力尚存,然李大人卻讓北洋海軍避而不戰,退守威海衛,以致日海軍對清軍成甕中捉鱉之勢。無人能懂得我的心意,我只有以死報國......希望百年後若人明白我的一片赤誠報國之心,我雖死猶生!”

光緒為何如此狠心?丁汝昌自殺殉國,棺木加鐵鏈十餘年不許下葬

滿清皇朝因此定為甲午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光緒下命令抄沒其家產,同時用鐵鏈捆綁其棺木,10餘年不允許其下葬。直到戰後15年以後才平反,棺木才得以入土為安。對這樣的盡心報國者,這樣的處理難道不讓將士寒心嗎?這樣的朝廷,這樣的滿清,其實已經註定其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