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咱南陽人其實是最早的「南京人「……

意外!咱南阳人其实是最早的“南京人“……

如同之前所介紹的“北京”,“南京”這個名詞,起初也不是一個與所在地區緊密相關的專用地名,而是一個根據歷代王朝需要設置到不同地區的充滿行政色彩的“行政地名”,往往與“南都”同義,都是指“南方的京城或都城”之一。今天的南京市之所以被叫做“南京”,便是“多都制”這一歷史現象最終影響到城市命名的表現。有趣的是,如今的北京城也曾有過“南京”的名號;那麼,歷史上究竟有過哪些“南京”城呢?

“南京”的稱號

首次出現在東漢時期

與“北京”的情況類似,在東漢以前,“南京”與“南都”的行政稱號並沒有出現在歷史長河之中。雖然西周曾經設置了宗周與成周、新莽則開始了東西都設置,但東漢以前始終沒有設置一個與東、西京並列的南京、北京。這是由於周秦西漢時期中國主要還是以長安——洛陽為軸心,整個北方分作關西與關東兩部分所致,只需要西京、東京來分別鎮撫關西、關東即可。

東漢延續了王莽新朝的政策,繼續以長安為西京、以洛陽(當時改寫為雒陽)為東京,另外,由於劉秀一支宗族在西漢中後期便定居南陽,南陽也便被視為東漢帝鄉,為了優待在南陽地區的官民,東漢便以帝鄉南陽為“南都”,也被稱作“南京”,因此,東漢時期的南陽便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南京”城,比曹魏建國後的第一座“北京”城出現得早。

意外!咱南阳人其实是最早的“南京人“……

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像》,劉秀的故鄉南陽為第一個“南京”城

曹魏建國後實行“五都制”,以洛陽為中都,以鄴、譙、許昌、長安為陪都,許昌在洛陽的南方,所以便成了“南京”。許昌本來只是兗州潁川郡轄下的“許縣”,因為曹操把漢獻帝安置到了這裡,所以改名為“許都”,曹丕代漢以後方才改名為許昌。由於許昌是曹操當年控制漢獻帝的城邑,不僅在名義上是漢帝國的最後一個都城,而且在實力上也擁有一定規模的駐防武裝,所以曹丕便在建立曹魏王朝後,以許昌為曹魏南京,與霸都鄴城、帝鄉譙郡、西京長安、首都洛陽並列。

西晉滅亡後,趁亂而起的前後兩趙,經過一番東西對峙,最終由後趙統一北方。統一北方的後趙,以襄國(河北邢臺)為首都,並先後在長安設置了西京,在洛陽設置了南都,一方面是為了宣示自身繼承漢魏晉統緒的正當性,一方面也是為了強化長安、洛陽的政治地位,以便鎮撫關中、河洛兩地。

後趙政權滅亡後,北方地區被前秦所統一,其後有兩個割據政權設置了“南京”(南都),分別是盤踞河套平原與鄂爾多斯高原的胡夏政權與盤踞雁北地區的代政權。

胡夏是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起初以統萬城(陝西省橫山縣白城子村)為都,後來赫連勃勃趁著劉裕北伐軍主力回撤南方及留守部隊內訌的機會,奪取了關中地區(公元418年),而後赫連勃勃為了保持對關中地區的統治,便以長安為“南京”(“南臺”),以統萬城為“北京”。

代國是拓跋猗盧在桑乾河平原與敕勒川建立的政權,代國政權從公元313年開始,以盛樂城(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為北都,以平城(山西省大同市)為南都,實行了小半個世紀的“兩都制”。

此後的數個政權均偏安一隅,沒有條件實行“多都制”,“南京”之名也就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

遼朝幽州府:

北京也曾叫做“南京”

到了再度實現長期大一統的唐朝,唐肅宗為了預防安史之亂可能造成的唐室偏安,先後短暫地在長江流域設置了兩個“南京”(時稱南都),從而在長安、洛陽再度落入河北藩鎮之手後,有個南京作為戰時首都,保得一時平安。公元757年十二月,唐肅宗將蜀郡升格為南都成都府(即南京),至公元760年五月便罷除了成都的“南京”稱號。公元760年九月,唐肅宗又將荊州升格為南都江陵府,幾個月後便取消這個新“南京”。

所以,唐朝的“南京”一共加起來只存在了三年,分別由成都擔當了兩年半,由江陵(湖北省荊州市)擔當了幾個月。另外,在五代十國之中,有一個以唐朝自居的政權,也設置了南都(南京),它就是南唐所設置的南都南昌府(958年至975年),作為南唐首都江寧府的陪都存在,用來控制南唐在贛江流域的領土,所以南昌也成了一座曾經的“南京”城。

唐代以後,遼、北宋、金三個政權先後實行了比曹魏與唐代更加穩定的“四京制”或“五京制”。

遼朝設置了上京臨潢府、西京大同府、東京遼陽府、南京幽州府、中京大定府,其中遼朝南京幽州府便位於今天的北京市。遼朝以幽州為南京,是因為幽州是遼朝所接收幽雲十六州的東部重鎮,也是遼朝整體版圖的中南部首府,更是遼朝攻防北宋的東路要道,所以必須用一個“京”的“行政編制”來鎮守,這就把“南京”的行政級別給了幽州,使得如今的北京市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既當過“南京”、又當過“北京”的城市。

意外!咱南阳人其实是最早的“南京人“……

△幽雲十六州圖

如此看來,北京在得名“北京”以前,還是以“南京”的身份更早成為歷史上的都城的。在當“南京”以前,今天的北京市一直在歷史上被稱為“薊城”或“幽州”。由於“薊”是燕國首都的名稱,所以“薊”“燕”“幽”才是在歷史長河的主要時期中,與如今的北京地區聯繫更為緊密、綁定更為久遠的曾用名。

此後,北宋設置了東京開封府、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其中,南京應天府指的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北宋之所以以商丘(當時叫做宋城縣)為南京,是因為這裡是宋太祖趙匡胤曾經擔任過的歸德軍節度使駐地,是大宋國號的來源地,自然需要設置一個“京”的規制以示尊隆。

意外!咱南阳人其实是最早的“南京人“……

位於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商丘在北宋時為南京應天府

金滅遼以後,繼承了遼代五京制,在其統治初期分別設置了上京會寧府、北京臨潢府、南京遼陽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大體上與遼五京相同,但卻以遼東京遼陽府為金初南京,這是因為金初首都上京會寧府在黑龍江的阿城地區,位於今日遼寧省遼陽市的遼陽府正好處於上京會寧府的南方,金朝因此便把遼東京改為了自己的南京。

意外!咱南阳人其实是最早的“南京人“……

遼金兩朝五京分佈圖

金海陵王完顏亮在公元1153年遷都燕京,把金朝的統治中心遷移到關內來,金朝五京也便相應發生了變化。金中後期五京分別變成了:中都大興府、東京遼陽府、北京大定府、南京開封府、西京大同府。金朝中後期南京開封府便在今日的河南省開封市,金朝南京由遼陽府轉移到開封府,體現了金朝統治中心的南移。並且南京開封府還在金朝末年,在蒙古汗國攻陷金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後,做了一次金朝的首都。

明朝以來

“南京”成為地區的專用地名

意外!咱南阳人其实是最早的“南京人“……

明朝都城圖 明陳沂《金陵古今圖考》

元朝並沒有設置以方位為前綴的陪都,元代滅亡以後,朱元璋沿用北宋南京應天府的叫法,改集慶府(南京在元朝的名稱)為應天府。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後,於公元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這才正式稱呼應天府為南京應天府,從此,“南京”二字方才正式落戶南京地區。

在整個清朝,南京地區在清朝官方是被稱為江寧府的。直到辛亥革命勝利後,方才把江寧改回南京,從此沿用至今。

在中國歷史上,“南京”之名先後被安置在13個地方:

東漢的南陽:河南省·南陽市

曹魏的許昌:河南省·許昌市

後趙的洛陽:河南省·洛陽市

胡夏的長安:陝西省·西安市

代國的平城:山西省·大同市

唐朝的成都:四川省·成都市

唐朝的江陵:湖北省·荊州市

南唐的南昌:江西省·南昌市

北宋的應天:河南省·商丘市

遼朝的幽州:北京市

金朝的遼陽:遼寧省·遼陽市

金朝的開封:河南省·開封市

明朝的應天:江蘇省·南京市

來源 《北京晚報》丨責任編輯 陳明磊丨監製 於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