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大家談:|陳逸鳴:一分鐘影像 用光影承載無限可能

一分鐘大家談:|陳逸鳴:一分鐘影像 用光影承載無限可能

一分鐘

大家談

5月18日“一分鐘影像大賽”十週年活動海報正式發佈。由此,十週年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5月-11月期間,活動主辦方將通過網絡、電視、線下等多種形式,圍繞“一分鐘影像”的歷史、當下、未來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

在此期間,“三生”也將推出“一分鐘大家談”系列,邀請文化藝術界名流,聊聊他們與“一分鐘”的故事。

本期,三生醬有幸採訪到了著名油畫家,“一分鐘影像”專家評委陳逸鳴先生

一分鐘大家談:|陳逸鳴:一分鐘影像 用光影承載無限可能

陳逸鳴

旅美油畫家

曾就讀於上海美術學校及上海戲劇學院油畫系,1979年起擔任上海輕工業專科學校美術專業教師。1981年赴美留學,先後成為美國瓦利·芬德萊畫廊和哈默畫廊代理畫家,多次在歐美及亞洲地區辦展,2011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陳逸鳴藝術展”

用光影承載無限可能

Q:趙妃蓉

A:陳逸鳴

Q:陳老師:“一分鐘影像大賽”十週年系列活動已經拉開帷幕了,在這十年中,您曾參與過哪幾屆的活動?在擔任評委和頒獎人的過程中,給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作品?您對它們的評價是怎樣的?

A:我曾經參與過五六屆的評委和頒獎人,每一年看到那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作品,我覺得很欣慰,因為在我眼中,一分鐘影像作品的創作難度是很高的,雖然它可以藉助很多外化的技術手段,但它成功與否的關鍵還是在於作品的構思。一分鐘在時間維度上似乎只是短短的六十秒,但一分鐘影像作為藝術作品卻需要呈現出完整的構思、多樣化的技術手段、寫實與抽象的結合、實物與動畫的穿插、色彩和造型的合理分佈等等,進而在思想上高度濃縮,反映出創作者對社會人文的思考,這是一個由抽象思維到具象手段和抽象手段融合,進而再上升到抽象思維的過程,這種藝術形式無論對於創作者還是對於欣賞者來說都提出了更高的審美要求。

一分鐘大家談:|陳逸鳴:一分鐘影像 用光影承載無限可能

(一分鐘影像參賽作品《獨白》 中國:張允耀)

這幾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是2016年獲得大獎的作品《獨白》,作者用一種戲劇化的方式進行了一組影像的實驗,展示了一個女孩在電梯逼仄的有限空間中所面臨的掙扎,在狹小的空間中逼迫著觀眾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和被審視,這種場地置換所帶來的不適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對比和雙重的戲劇性,發人深省。

(“一分鐘影像”獲獎短片《諱言》)

還有一部是2017 年“動畫類”最佳一分鐘獲獎短片《諱言》,它是中國美院90後學生雷蕾的作品,這部作品用極富表現力的繪畫手法與近乎超現實的音樂完美結合,迫使觀眾進入作者所塑造的潛意識心理空間去體驗一個似真似幻的世界,扭曲的畫面令人想起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的作品,強烈的情緒表達產生了震懾心靈的力量。

Q: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影像已經成為了社會關係的中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影像快速記錄下鮮活的當下,也湧現了諸多視頻分享平臺,您作為一位著名的油畫家,對這個現象是如何看待的?您覺得在當下,繪畫和影像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未來繪畫是否會被影像記錄完全取代?

A:人類影像藝術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從古典繪畫到攝影作品的出現,再到電影的誕生,直至現在大眾認知中的讀圖時代,每一種技術的進步都帶動了新的藝術種類,不同的藝術形式在不同的時代所承載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比如攝影技術普及以後,人們對繪畫的寫實性的需求就產生了變化,印象派繪畫的誕生就與此有關。

一分鐘大家談:|陳逸鳴:一分鐘影像 用光影承載無限可能

(陳逸鳴在畫室)

無論對於繪畫還是影像,都存在著在有限的作品中呈現無限性的訴求,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捕捉的都只是瞬間,但我們試圖創造和共享的卻是永恆。個體生命的有限性決定了人們實際上無法真正把握永恆,但藝術家的審美力和思考力卻能通過他們的作品永久地保存,繪畫和影像藝術都是人們為之努力的成果,是人們想努力超越自身侷限性的體現,只是形式不同,所以

未來無論影像技術如何發展,它都無法完全替代繪畫,而反過來,有志於影像創作的年輕人倒是必須具有一定的繪畫知識。如果他自己擅長繪畫,那對他的影像創作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無論從色彩、構圖還是畫面整體的表現張力,它都和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年我的哥哥(陳逸飛)就是因為他繪畫上的成功而擁有了拍電影的夢想。

Q:現在社會已進入分享時代,因為科技的進步,影像的分享也日益便捷,影像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您覺得這些年“一分鐘影像大賽”的參賽作品有哪些變化?從這些變化中能感受到人們審美力和對社會的人文思考力的哪些變化?

A:我覺得最鮮明的變化應該是影像創作技術手段更加多樣化了,隨之比賽設置的獎項也更加多元化了。和繪畫作品不同的是,一分鐘影像所呈現的內容一定不是唯美型的,它一定是對社會對當下我們身處的環境的一種思考與訴說,批判與展望,它們都是創作者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考察,帶有批判性地去訴說內心的感受,我對它們的評判標準就是是否能讓觀賞者內心產生共鳴,畫面本身是否具有衝擊力,後者也是對實現前者目標的強有力保證。

Q:您覺得“一分鐘影像大賽”存在的意義是不是也隨著時代的進步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現在它的存在意義是怎樣的?

A:我覺得因為“一分鐘影像”是對多種藝術手段的高度綜合的藝術,即便是在當代藝術的範疇中它依然是具有引領性作用的,在很多當代藝術展中,類似“一分鐘影像”的影像類作品常常會作為裝置藝術的一部分,和它們共同呈現創作者對當下世界的自然生態及人文環境的思考,它是審美力和批判力兼容的藝術形式,而且在思想性上它往往還超越了普適性意義,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是思想上的先行者

一分鐘大家談:|陳逸鳴:一分鐘影像 用光影承載無限可能

(陳逸鳴畫作《倒影》)

另外,任何藝術作品都應以情動人,對於“一分鐘影像 ”來說也同樣如此,創作者通過作品表達內心的情感,如果它能觸及到跨越國家、種族的人類共通的情感,那麼作品的生命力也將是永恆的。比如《小蟲之愛》通過展現兩隻小蟲從求愛到相擁的過程,訴說生命中巨大的喜悅;而《旋轉木馬》則展示了木馬上從座無虛席、歡聲笑語到空空如也的過程,喚起了人們從擁有到失去的惆悵之感,人生的旅程大抵不也如此嗎?

“一分鐘影像”雋永的意味是其藝術價值的重要部分,這與我們身處的方方面面都在快速前進的社會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因此能促進人們更好地反思當下的社會生活,我覺得這是它存在的最大意義。

Q:“一分鐘影像大賽”的參賽作品和人們對日常生活的隨手記錄是有很大區別的,作為一種藝術創作手段,您覺得如何拉近它和大眾審美力之間的距離?

一分鐘大家談:|陳逸鳴:一分鐘影像 用光影承載無限可能

(“一分鐘影像”參賽作品《零》凌茹懿)

A:的確,就是在國際範圍內,“一分鐘影像”也似乎還只是小眾藝術,它的小眾性和它在表現手法上的現代性和思想上的尖銳和前瞻性是分不開的,它被社會的接納程度其實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思考力的水平,多宣傳,提高它在大眾中的知曉度固然重要,但是對創作者來說盡可能地運用大眾更便於理解的手段、從大眾熟悉的生活中去挖掘題材也是很重要的。

其實對於任何藝術創作都會面臨與時俱進的問題,我在幾年前曾策劃並聯合多位畫家推出過“微畫展”,“微”不是尺幅上的“微”,更多的是微言大義,畫家們在“微”的形式中勾勒“大”的時代內涵,我們用“微畫”這一頗具時代感和互動性的作品形式展示出來,其實也是為繪畫在當代的語境下探索新的表達方式,拉近和大眾審美之間的距離,所有的藝術創作都不能脫離它所身處的時代。

Q:請您談一下對“一分鐘影像大賽”未來的展望和寄語。

A:一分鐘的時間既是對創作者的限制也是對創作激情的一種刺激,現在人們越來越追求短平快,它在時間上的要求符合現在人們的心理節奏,而在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 ,人們對藝術欣賞的需求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一分鐘影像大賽”大有可為,希望未來這項大賽能讓更多年輕藝術家用一分鐘的時間表達情感和思想,為當代中國的影像藝術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預祝參賽者們在捕捉新鮮瞬間的同時,用創意為我們創造更多的永恆!

一分鐘大家談:|陳逸鳴:一分鐘影像 用光影承載無限可能

一分鐘影像參賽作品上傳郵箱:

[email protected]

1.時長必須為1分鐘的影像作品,形式內容不限。

2.參賽作品請註明作品名稱、作者姓名及聯繫電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