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雲雀」來勢洶洶,哎,人類真的無法阻擋颱風?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2日訊(見習記者李玉瑩 實習生範曉涵)

導致我國7省份直接經濟損失達10億元的“安比”剛走,“雲雀”又來勢洶洶,正向華東沿海靠近,上海預計撤離人員超10萬。

坐等“雲雀”來勢洶洶,哎,人類真的無法阻擋颱風?

關於消滅颱風的幾大猜想

“雲雀”還在路上,網友就紛紛腦洞大開:颱風帶來狂風暴雨,甚至讓我們上不了班上不成學也不能出去浪,人類真的無法阻擋颱風了嗎?畢竟,人工可以降雨啊!

坐等“雲雀”來勢洶洶,哎,人類真的無法阻擋颱風?

為此,不少網友獻上奇思妙想——

“土地沙漠化”:拿個扇子,到颱風中間去反向轉圈圈就可以了。

“貝馬蟲”: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萬人扇風趕霧霾的專利申請,是不是所有人都朝一個方向扇風能把颱風扇回去?

“wawa”:呼叫超人,一個人直接控制檯風。

“white”:你怎麼不問問魔法海螺呢?

還有網友提出往颱風眼裡扔氫彈。他們想象如果將原子彈送入颱風中心引爆,將可能把颱風炸燬。但其實一個颱風的能量相當於成百上千顆原子彈,投放幾顆原子彈,無異於蚍蜉撼大樹。

還有網友提出,往經常產生颱風的洋麵鋪上一層化學薄膜,用於抑制海水蒸發,切斷颱風的能量供應。可問題來了,颱風是移動的,甚至有些水汽是來自於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所以這要鋪多大的膜啊?

到底能不能人工消除或阻擋颱風?

坐等“雲雀”來勢洶洶,哎,人類真的無法阻擋颱風?

圖為8月1日,漁船停靠在浙江舟山沈家門漁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副教授趙海坤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其實從40年代開始,就有颱風科學家嘗試控制檯風的想法,只是結果都不太理想。”

趙海坤錶示,早期國外幾項控制檯風的實驗無果而終,都與颱風強度變化有很大關聯。比如,1947年美國合作進行的第一個人工影響颶風的實驗——“捲雲計劃”:受人工影響,颶風原本是要遠離美國大陸,誰料它突然轉頭向西,在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登陸,釀成巨大災禍,引起公眾強烈不滿。

1963年,美國實行的“狂飆計劃”也是不了了之。當時,試驗人員用飛機在臺風的不同部位撒播碘化銀、乾冰等催化劑,確實是使颱風眼區擴大了6-7倍,眼區周圍風速也隨之減弱。但“狂飆計劃”中臺風強度的減弱到底是完全受人工影響導致還是颱風自身的演變而成,都無法準確證實。“狂飆計劃”在1983年也被叫停。

趙海坤解釋,近幾十年來,我們對臺風強度變化的預測水平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對臺風活動的物理機制還需要更加深入瞭解。“現有條件下,若真的試圖影響颱風,所需代價太大,甚至可能得不償失。”

颱風真的百無一用嗎?

颱風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給人類帶來災害和不便,但同時,也是一種有利資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餘錦華說:“一般每年7月至8月,梅雨過後華東地區在副高控制下,炎熱又少雨,颱風的到來可以緩解旱情,送來清爽。”

她還說,要想有效利用颱風的風雨資源,最關鍵是做好颱風路徑、強度和降水分佈的預報,目前臺風路徑預報的準確率已較高,但是強度和降水分佈的預報還有待於提高。

此外,有網友提出疑問,既然一個颱風的能量相當於成百上千顆原子彈,不能消除颱風,是否可以利用颱風能量發電?

趙海坤認為,颱風攜帶的能量確實很大,但颱風是一個移動系統,目前靠在固定區域設置設備轉化颱風風能並不實際。“事實上,颱風登陸時,考慮颱風的極大破壞力,附近的風力發電塔都處於關閉狀態。”

“颱風的風力以及產生的風暴潮可以利用,它活動時間短,瞬時風力大,將其轉換為能源涉及到投入和產出性價比問題。”餘錦華說,我國風力發電場建了很多,尤其是在沿海、西北等風力常年比較發達的地區,但是風力產生的能源由於其穩定性問題,大多沒有併入供電網絡,利用效率大打折扣。

趙海坤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對臺風活動,尤其是其強度變化和異常路徑變化的研究,一直是國際臺風界的難點熱點問題,相信隨著對臺風活動物理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透徹,積累更多的實驗案例,影響颱風在將來或許會有令人興奮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