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在古人手裡是用來幹啥的?

井在我的初步印象中主要是用來洗衣做飯等用途,但是歷史上井有其悠久的歷史,故而就產生了厚重的井文化繁衍至今。“井”是中國先民的一大發明。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人們必須傍水而生存、繁衍。可自從發明了水井以後,生活的範圍就大大的擴展了,在原先沒有水源的地方,只要鑿上幾口井,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問題是:穿地取水、鑿土為井,究竟起始於何時呢?井的發明權究竟該屬於誰呢?

井在古人手裡是用來幹啥的?

關於井的發明,在我國的文獻中有種種說法。井的發明的確是在大約5000年以前。在蘇州城東15公里的獨墅湖一帶,這裡在遠古時代曾經是水草豐美、人口稠密的地方。就在獨墅湖的湖底-當年是一馬平川,僅在3.2平方公里的區域裡,發現了近百口土井。據考古分析,這些土井存在於5500年前,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古井群。在這些古井群旁,還發現了大量製作精巧的黑皮陶罐,每一個陶罐頂部有兩個小洞,可能是為了便於攜帶,也可能是為了穿上繩可打水。

井在古人手裡是用來幹啥的?

井在古人手裡是用來幹啥的?

井在古人手裡是用來幹啥的?

其他,在河北的邯鄲、河南洛陽、江蘇吳縣等處都發現了有5000年前的古井。古井的發現糾正了人們的一個長期形成的觀念,即以為井的發明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的需要。其實那是不正確的,至少是不完全正確的。從古井的實際情況看,井的發掘主要還是為了陶器的製作。陶器的製作需要大量的水,而水源往往是個極大的問題,尤其是在我國北方。於是,我們的先民想出了掘井這一方法。有了井,又有了泥,那麼製陶就隨處可行了。白壽彝先生在《中國通史》中說:“河北邯鄲澗溝的井為土井,建於陶窯附近,並有水溝通向窯邊的和泥坑,看來是為了製陶時淘泥用的。”看來井不單單是用來洗衣做飯的,對古人生產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為我們後世子孫留下了寶貴的井文化。

井在古人手裡是用來幹啥的?

井在古人手裡是用來幹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