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想一辈子健康 正确的饮食运动血糖检测一样也不能少!

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1%。也就是说,100个人当中有11个人患有糖尿病,还有一部分是“后备军”。加上这部分人,一半以上的人会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力量,也就是糖尿病前期。

那么,糖尿病患者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糖尿病患者想一辈子健康 正确的饮食运动血糖检测一样也不能少!

生活和饮食注意事项

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后,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何医生要先指导的不是吃药,而是生活方式管理呢?

糖尿病患者需要知道,吃药只是治疗糖尿病“五驾马车”中的一驾,其余都需要患者掌握。首先是接受教育,其次需要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需要摆脱一个误区: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只能吃馒头,不能吃米饭。

糖尿病患者需要做的是限制摄入量,而不是忌吃的种类。因此,是可以吃米饭的,但一定要在摄入热量范围内。

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食摄入的总热量是在根据病情及身体状况计算出来的,因此饮食摄入在总热量范围内是可以的。然后再按照百分比去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蔬菜、维生素都要均衡摄入,限量不忌口。每一种食物的升糖指数是不同的,只要它产生的热量符合要求都可以摄入。

糖尿病患者运动越多越剧烈越好,真的是这样嘛?

其实不是。糖尿病患者最适合进行有氧中等强度的运动。不要进行竞技式的运动,产生低血糖等状况就达不到医生建议平稳血糖的效果了。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频率建议一周要保证200分钟左右。

糖尿病患者想一辈子健康 正确的饮食运动血糖检测一样也不能少!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运动。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等)甚至血糖波动很明显不建议运动。

那么该怎样进行运动呢?患者可以就医时与医生探讨运动处方。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血糖监测可以指导医生调节患者的降糖方案,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空腹血糖达标就好了,这是一个非常不对的想法。

糖尿病患者想一辈子健康 正确的饮食运动血糖检测一样也不能少!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并不是根据空腹血糖异常,而是餐后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异常、餐后血糖异常及单纯餐后血糖增高的患者加起来能占到糖尿病患者的80%左右。因此,监测餐后血糖也非常重要,而不能只监测空腹血糖。

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一定要根据病情监测。如果血糖很平稳,空腹血糖达标了,那么监测的时间可以间隔,如每周监测一天;如果血糖不平稳,在医生调节降糖方案的过程中甚至可以要求患者每天监测4次、7次甚至9次,此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监测及监测次数。患者可能会有疑问,每天监测多次血糖的意义何在?血糖波动会使并发症出现得更快,或者更早。因此,血糖监测并不是患者想象的简单的工作,希望能够引起各个患者朋友们的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