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李茂林

抓緊時間去看看長辛店五里長街,今天完成了。不用花錢買門票,也不顧忌什麼遊覽須知,既不用擔心有管理人員出來管你,更無須擔心在這裡買東西挨宰,你進了街就和這裡融為一體了。我分明是一個老頭子在這裡悠閒地漫步,卻似乎在經歷著兒時的夢遊。

豐臺區長辛店,北京西南郊唯一沒被改革開放大動干戈的古老村落。

盧溝橋沒有建成之前,這裡是過往永定河的重要渡口,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渡口上建成了北京現存最古老的聯拱石橋——盧溝橋。清雍正六年(1728年)鋪設一條北起廣安門,南至長辛店的石道。石道旁樹立的御製碑文中記載:“周道如抵,其直如矢,是以達天下。……天下十八省所以朝覲、謁選、計偕、工賈來者,莫不遵路於茲。”元代時稱澤畔店,明時有長店,新店兩處,後合稱長新店。也有傳說,行經這裡的各色人等皆有,招待客人的店家幾乎天天是淨水潑街,黃土墊道,總讓人感覺有新鮮氣象,久而久之“常新店”之名斐譽海內。明萬曆年間蔣一葵的《長安客話》載:“車馬常百計,夫皂不可量,即索旗幟引,仍求鼓吹揚,武夫排道難,塵埃蔽穹蒼。”至清時定名為“長辛店”。“五里長街” “九省御道”,作為京師古驛站串通了金、元、明、清、民國各個時期的文化。

今天,走進長辛店,大有一步踏回到上個世紀的感覺,時間似乎在這裡凝固了,定格就在上個世紀中。似乎一切都沒改變,只不過繁華消退,卻多出了幾分寧靜。在這裡,既能想像昔日店鋪林立,商賈雲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歷史上上演過多少活劇之情景。又可以喚起和體驗已經逝去的全套的老北京舊有的生活。一切似曾相識,一切是那樣習慣:牆根依靠的碾盤,路邊隨便擺出的攤點,男人光著膀子抱著娃在街上轉悠,老太太圍坐在一起扯閒話……這裡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老一輩的生活規律竟然都保留著,一切都原汁原味原生態。

老爺廟、火神廟、娘娘宮、清真寺、天主教堂,分部在五里長街,舉步可尋,難怪人們常說古鎮長辛店是當前北京市內唯一一處同時會集了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宗教聚集之地。只不過有一兩處改變了用途。娘娘宮成為長辛店第一小學了,依然氣派;火神廟仍是暴力機關,殺氣騰騰的,昨天二七大罷工時工人糾察隊長葛樹貴就是在這裡遇難的,似乎明天這裡就會重複昨天的故事,在改革開放後的今天,這沒有絲毫可奇怪的。五里長街也有獨特之處,以衚衕出名,名字卻不叫衚衕,大都以“某某口”命名:大寺口、曹家口、留養局口、火神廟口等等,但對於我來說也不生疏,小時住崇文區花市大街,羊市口,小市口,雷震口,虎背口不是很正常嗎?只是長街的南頭有一處大車店。著名作家毛志成說,那店家是古人經宛平城出京後第一個歇腳的地方,可惜沒找到。

有點口渴,看到路邊有賣菠蘿的,削好的,一個塑料袋裝兩,十元錢,我上前問道:“五塊錢一個吧?”賣菠蘿的是一位中年婦女,回答我:“行啊。”說著就給我挑了一個,“這個小點,您給三塊吧。”我說:“別介,五塊錢,甭找了。”她說:“那哪行啊。”一邊說一邊遞給我兩元錢,我隨口說了聲:“謝謝您嘍。”這時,旁邊一位賣破爛老頭接過話茬:“一看,您就是老北京人。”我說:“是呀,您怎麼知道的?”老頭讚賞似的對我說:“局氣!”我笑了,和他的攀談起來,我說,“您是這兒的老人吧?聽說區裡要規劃改造,這條街還能保存多久呀?”他說:“這不,快了。”他告訴我:這裡人對這條街都有感情,前幾年一個參加過國民黨青年軍的鄰居回來探親,那人說:雖然隔了大半個世紀,可是一過盧溝橋,一進這街裡,閉著眼也能摸到家門。我說:“聽說以後也照原樣改造吧?”他回答:“大部分人都搬走了,要建四合院高價出售,我們走了就回不來了。”語調中充滿了淒涼。回家的路上,我止不住琢磨:即使五里長街照原樣修建,老居民不在了,還有什麼意義?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即將消失的真正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館——長辛店五里長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