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還是身家190億的山東首富,如今他公司剛剛申請破產

2016年還是身家190億的山東首富,如今他公司剛剛申請破產

近日,一份山東莒縣法院發佈的裁定書引發外界關注。

7月16日,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該法院申請破產重整。法院查明: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12月1日,現已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近日,法院裁定,對申請人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予以受理。

山東晨曦集團曾是山東省重點工業企業,曾連續7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其董事長邵仲毅曾登上《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當年以190億元的財富位列山東首富,此前他還炮轟過銀行只顧賺錢,從實體經濟抽血。

邵仲毅也曾意氣風發,但兩年後,他的企業破產,山東首富的稱號也不再屬於他。

從臨時工到山東首富

邵仲毅的商界之路頗具傳奇色彩。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1992年,24歲的邵仲毅還是莒縣外貿公司的臨時工。兩年後,自言不甘寂寞的他接手了一家只有十幾人的鄉鎮小企業,開始艱難創業。富有商業頭腦的邵仲毅用六年時間,把一家作坊式的吹塑企業,辦成了一家生產5大系列、60餘個品種的大型塑料加工廠,並被農業部等國家五部委確認為農膜定點加工企業,取得了自營進出口權。

2003年,莒縣國有企業改革,邵仲毅完成創業生涯中的第一次兼併——將即將倒閉的莒縣化肥廠重組。之後他陸續兼併5家地方國有企業,並由此組建了山東省晨曦集團有限公司,開啟了多元化之路。2003年,晨曦集團營收3億元,10年後達到了762億元。

在市場經營中,常年與塑料原料打交道的邵仲毅意外發現聚丙烯中蘊藏著驚人的利潤,他接收化肥廠,從而實現由塑料製品轉型石化領域。2005年8月晨曦集團與華聯國際投資公司(香港)簽約合資成立晨華石化有限公司,此舉打響了晨曦做大石化產業的又一次攻堅戰。沿著聚丙烯這條航線,晨曦在石化領域逐漸嶄露頭腳,成為魯東南最大的石化生產基地。

隨後,邵仲毅又相繼投資5000多萬元對化肥廠進行較大規模的設備、技術改造,一舉改變了化肥廠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產品單一的經營模式。2006年10月,邵仲毅重組了瀕臨破產的莒縣植物油廠。

之後的4年時間裡,他把麾下的晨曦集團打造成為我國最大的大豆進口民營企業之一,數據顯示,晨曦集團2012年共進口大豆551萬噸,約佔全國當年進口總量的9.44%;2016年,晨曦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32億元,其中超過六成來自於貿易業務,大豆貿易貢獻了主要部分。邵仲毅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豆王”。《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邵仲毅當年以190億元的財富位列山東首富。

曾炮轟銀行從實體經濟抽血

山東晨曦集團是山東省重點工業企業,曾連續7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但即使有如此亮眼的成績,邵仲毅依然遭遇過銀行的冷眼相待。

2015年在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晨曦集團董事長邵仲毅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的採訪時表示,“睡不著覺,真的睡不著”。

睡不著的原因是,從2014年開始,企業資金不足。邵仲毅說,從2014年年中開始,銀行陸續通過讓其提前還款、貸款到期後減少放貸額度等方式,逐步減少了晨曦集團的貸款,與上一年度相比企業總貸款數量減少了1/3左右,銀行高速“抽血”。

四個月左右的時間,邵仲毅參加了大大小小十幾次由政府牽頭,地方民營企業和銀行等單位參加的協調會議,有省裡的會,市裡的會,也有縣裡的會。民營企業家主要反映的問題就是自己企業的貸款額度在短時間內被壓縮,企業面臨資金緊張等問題,“銀行有時會答應考慮給企業增加貸款的的事情,但往往得不到落實”。得不到落實的原因,邵仲毅認為,主要是銀行對高利潤的追逐。

根據邵仲毅給《中國經濟週刊》提供的來自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08至2014中國製造業500強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有260家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合計23萬億元,淨利潤合計為4623億元;有17家銀行,營業收入合計為5.52萬億元,淨利潤合計為1.23萬億元;17家銀行淨利潤是260家制造企業的兩倍多。“銀行不能只顧賺錢,要站在整個國家經濟的角度通盤考慮,如果再從實體經濟抽血,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尤其是民營實體經濟,我們在銀行面前沒有太多話語權。”邵仲毅對《中國國經濟週刊》記者說。

邵仲毅認為,實體經濟長期以來因資金緊張而備受困擾,這與我國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方式密切相關。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偏低,市場資金流向實體部門的動力不足。

晨曦集團官網上,一篇發佈於2017年3月的文章顯示,邵仲毅曾在接受中國網採訪時頗為無奈地表示:“2013年,銀行突然抽走了晨曦集團19億元流動資金,使得企業一度面臨非常艱難的境地,當時還是山東省省長、現在的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親自出面多方協調,才為我們爭取到一線生機。”

“我相信郭樹清主席深知目前中國實體經濟企業所面臨的困難,也希望他能在銀行業做出更多改革,使得銀行業真正迴歸到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上來。”邵仲毅說。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邵仲毅也曾大聲呼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2017年全國兩會上,邵仲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儘管中央政府反覆強調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但2016年實體經濟,仍經歷了最困難的時期;如果支持實體經濟的相關政策和改革真正落實到位,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的。”

重點企業申請破產

山東晨曦集團曾是山東省重點工業企業,已形成石油化工、糧油加工、國際貿易、文化旅遊四大主營業務,員工6000餘人。 集團曾連續7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5年公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26位,外貿民企500強第3位,山東民企百強第2位,中國化工企業百強第20位。2016年整個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32億元,其中石化企業總產值168.5億元,糧油加工企業總產值15.9億元。2016年公佈的全國企業500強第289位,山東省企業百強28位。

但這家風光無限的重點企業卻多次陷入資金困局。2014年,晨曦集團就曾因為企業資金不足而縮減業務量。之後,民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農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等採取訴訟等形式向晨曦集團追討相關債務。

除此之外,地煉大面積虧損,或許成為壓垮晨曦集團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路透社6月下旬報道稱,已有近40%的中國民營煉廠處於虧損,市場佔有率節節敗退。按照一種統計口徑,6月地方煉廠處理每噸原油平均虧損約300元人民幣。而在2016年初時,每噸原油的加工利潤尚有900元人民幣。

山東是地煉大省。2017年底,中國煉化產業產能超過8億噸,其中地方煉油產能佔比接近30%,山東煉化產能佔地方煉油產能的比例超過80%,即山東在1.92億噸左右。根據“葉檀財經”援引資深業內人士消息,目前經營狀況不錯的企業中不包括晨曦集團。晨曦在地煉行業的重要性已經下降。

根據《民事裁定書(2018)魯1122破申2號》,莒縣人民法院認為,“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已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規定的關於重整的法定條件,即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七條第一款、第七十條第一款之規定,裁定如下:對申請人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予以受理。”

與此同時,當地法院還對晨曦集團子公司、申請人山東海右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弘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合併破產重整申請予以受理。

根據經濟觀察報記者報道,莒縣人民法院一位法官表示“晨曦集團破產案剛剛開始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