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本来是个逃兵,他是如何给刘邦证明自己能担当大将军一职的?

史学达人


《韩信的能力是学习的,韩信的悲剧是注定的》

司马迁《太史公书》为韩信立传《淮阴侯列传》

【韩信的出生时间之谜】


后世历史研究者,推测,韩信生於公元前231年。但是冷清认为,韩信大约生於公元前240年。

公元223年秦灭楚国,随后在楚地置郡县。前221年,秦在楚地选拔县级以下公务员,刘邦经过考试为亭长,而韩信没有被选拔上。按照目前公认,韩信生於前231年,那么只有10岁的韩信不可能参加公务员选拔。据此分析,韩信大约生於前240年左右,20岁的韩信才有可能参加公务员选拔考试。

韩信有可能是逃亡的韩国王族,因为漂母称韩信为“王孙”,也有可能不是,否则张良一定会认识韩信。韩信家里很穷,韩信也不会做生意,母亲死了之后,就再无依靠。韩信曾经寄食于南昌亭长家里几个月,南昌亭长的老婆很厌烦,就把韩信赶走了。此后,韩信垂钓于河边,乞食于漂母。漂母说:大丈夫要自食其力。韩信决定求学世外高人,干一番大事业。韩信背着长剑过于闹市,然后就发生了胯下之辱。


【韩信的求学之谜,韩信跟谁学的兵法?】

任何人的带兵能力及兵法知识,绝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学习实践的结果。司马迁没有交代韩信的本领是怎么学习来的。冷清仔细阅读《淮阴侯列传》,发现一个微小的细节。韩信功成名就时,曾经寻找过漂母和让韩信胯下之辱的那个人。垓下之战击败项羽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就藩国,都城设在下邳。

《淮阴侯列传》:“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下,赐百钱,曰:“公,小人也!”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下邳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有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曾经长期隐居在此,称“下邳神人”的黄石公。张良当年雇人刺杀秦始皇,失败以后经刘邦介绍藏匿于下邳。在下邳桥遇见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赠给张良太公兵法。

冷清大胆猜测,韩信受胯下之辱后,失踪了十年之久,是不是到下邳找黄石公拜师学艺去了呢?韩信天分特别好,黄石公教的也好。但是,韩信脑后有反骨,黄石公害怕韩信日后造反,会祸及自己。韩信离开的时候,黄石公一再告诫韩信不可对任何人说:“自己是黄石公的徒弟”。


黄石公和韩信的故事,是不是孙悟空和菩提祖师的原型呢?真的不得而知,反正黄石公是入了道教的“神人”。黄石公后来移居到济北,菩提祖师也不见了。韩信后来欲截杀吕后和太子,被满门抄斩;孙悟空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而孙悟空根据推算,也是汉朝初年的人。

【韩信是如何当上大将军的呢?】

前208年初,项梁反秦过江到达淮阴,韩信就加入了项梁的队伍,驻扎在戏下这个地方。后来,项梁被章邯给灭了,韩信就跟随了项羽,混了个中军的执戟郎中(营长)。韩信由于工作之便,经常给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根本不听韩信的。

鸿门宴后,韩信就离开项羽投奔到刘邦的队伍。汉军进汉中的时候,有很多士卒逃跑,韩信也是个逃兵。逃兵被抓回来后,按照十抽一的规则,被选中的通通杀掉。当砍头砍到第十三个的时候,滕公(夏侯婴)来了,韩信就大喊说:“王上不想取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呀?”

夏侯婴惊奇韩信的话,就释放了韩信,并把韩信带到刘邦的面前。刘邦经过和韩信的交谈,就给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旅团级)。由于,治粟都尉归萧何管辖,韩信好几次和萧何谈话交流,萧何对韩信的才能和思想,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

汉军到达南郑的时候,有人给刘邦汇报说:“萧何跑了。”刘邦说:“萧何怎么会背叛我,赶快去找!”过了一两天,萧何带着韩信回来了。刘邦问萧何:“你跑哪去了?”萧何说:“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说:“逃跑的人成百上千,你一个相国找的过来吗?”萧何说:“我追的这个人国士无双。”然后萧何就简短的给刘邦,介绍了韩信奇异的军事思想。

刘邦是又喜又怒:“这么大能耐的人给个什么官做呢?”萧何说:“大将军,官小了,人家还得跑。”刘邦说:“那就依你,就大将军吧!”萧何说:“不行,汉王必须斋戒三日,更汤沐浴,登拜将台,否则不能服众。”刘邦说:“那就依你说的办。” 韩信就这样当上了大将军。


韩信力劝刘邦出汉中,刘邦说怎么出呀?韩信说:“如此这般这般!”刘邦命樊哙等修复烧毁的栈道,吸引关中三王的注意力,韩信偷偷的带兵到了宝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定三秦,方显英雄本色。


冷清先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千里马要脱颖而出就必然要借助伯乐的力量,而千里马韩信的伯乐就是萧何。韩信只能说自己有担当大将军的能力,但是无法证明自己能当大将军,纸上得来终觉浅,何况是信口开河呢?这个时候萧何的力保就是韩信能当大将军的最佳证明。

此时萧何站出来力保韩信,有萧何的保荐刘邦就会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因为萧何是刘邦集团的第二人,位高权重且德高望重。刘邦深知人才之重要,于是在册封了韩信后与之交谈天下大势,韩信侃侃而谈大谋在胸,刘邦听了之后的反应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人才是要做事后才以证明他的才干的,不做事如何能证明他行还是不行呢?卫鞅只身入秦,三说秦孝公,最终秦孝公重用卫鞅,两人合力变法而秦强,成就了大秦一统天下的基业。如果秦孝公要卫鞅拿出他治国的实际业绩来证明他足堪治国大任,那么秦国就会失去卫鞅。历史记载卫鞅入秦三说秦公也是有一个伯乐,这个伯乐就是秦孝公的宠臣景监!

同样的刘邦集团无统军大将,曹参、樊哙、夏侯婴三将统兵多年,已经证明了他们不具备大将军的能力;此时丞相萧何用性命举荐韩信当大将军,刘邦只能一用,如果韩信真是人才呢?王者宁可一试也不错失一才,就是王者的魄力与胆识!


大秦铁鹰剑士


萧何月下追韩信回来,就去给韩信求官职去了。

刘邦说道:“好,看在你萧何的面子上,就封他一个将军。”

萧何笑着说道:“将军不行,他还是要走。”

刘邦要发火了,顺口说了一句气话:“那就拜他为大将军了。”

萧何紧接着说道:“最好是这样。”

没办法话都说出去了,那只能封大将军了。

刘邦接着道:“那你把他给我叫过来,我封他为大将军就是了。”

萧何答道:“你这样是不行的,你是在封三军主帅的大将军,不是阿猫阿狗的随便叫过来说说就可以的。”

刘邦道:“那还要我怎么样?”

萧何道:“你要把这个事当做一个大事件来对待。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日子。在设置一个将坛。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另外你还要斋戒沐浴几天,表示你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这才是求贤若渴的表现吗?”

刘邦说道:“好,我就依你说的来办。”

刘邦还是十分信任萧何的,这么重要的一个大将军之位。萧何推荐谁,刘邦也不实际考察一下。问问韩信,看看他是否能担当此任。就真的要封韩信为大将军了。

刘邦开始按照和萧何商议的来做了。

这时候全军的人同时也关注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刘邦派人在修大将军坛了。

每个立有功劳的将军都在暗自高兴。都以为这个大将军坛是为自己而设立的。曹参、周勃、樊哙、纪信等人胜算的把握更大。

一连几日过去了,终于到了刘邦选好的吉日。这时候将军坛也设好了。

刘邦集结大军在将坛前。开始给大家讲,今日有重大的事情要宣布了。我们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没有设大将军之职。为了带领大家早日杀回到关中。现在有必要宣布大将军之职了,当然大将军身上所背负的任务那也是相当重的。

此刻,除了刘邦、萧何和韩信外。没有人知道到底封谁为大将军?

下面一阵的喧哗声,大家都在讨论谁能担当此位?

刘邦立刻拍了拍手,让所有人安静了下来。此刻的将军坛前虽然人数众多,但是落针可闻。

当刘邦宣布大将军为韩信时。所有的人都傻了。

韩信是什么鬼,没听说过呀。也是新兵蛋子吧。他有什么本事呢?为什么会选他来当这个大将军呢。队伍乱糟糟的,大家七嘴八舌的说来说去。

刘邦再次让大家安静了下来,这就是我的任命,你们没听错。以后若是胆敢有给大将军韩信过不去的,就是给我刘邦过不去。若是让我知道谁敢对大将军无礼,小心我知道了砍了他的头。

现在刘邦要给大将军说几句话了,看看韩信到底有什么本事呀?至少要让在座的其他将军服气才可以呀。要不平白无故,为什么让你当呢?

刘邦当众问韩信:“大将军我听萧丞相经常夸你智慧谋略过人,是个天下无双的将才。不知道大将军现下有什么好的建议?比如:如何带领我们杀出汉中,角鹿中原。不妨在这里给我们说一说。

刘邦说出这句话时就在想了,能不能成就你大将军的名声。就看你回答好回答不好这个问题了。现下这个问题谁都帮不了你,你只有靠自己。

刘邦太小瞧韩信了。这种小儿科的问题。那能难的到韩信。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既然韩信想当这个大将军,那么他就有这个实力。

这会整个会场上一片死寂的沉默。大军都在看看这个新任的大将军如何接住刘邦打来的这一拳?

韩信说道:“汉王我问您,拿您和项羽来比,你们两个若是单挑的话,谁比较勇猛一些?”

刘邦一听这个问题,内心就卧槽了一声。韩信这是要干什么?让我当众出丑吗?明知道我不是项羽的对手,还问这么傻逼的问题。

既然韩信问了这个问题,刘邦就不能不回答呀,毕竟这是比较正式的场合。

刘邦答道:“不及项羽勇猛。”

韩信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拿你的军队去攻打项羽的军队,谁胜利的把握大一些呢?”

这个问题又问的刘邦措手不及。韩信你今天故意找茬,给我过不去是吗?算了,我到要看看他韩信还能问出什么奇葩的问题来?

刘邦很诚实的答道:“也不及项羽。”

韩信这才进入正题。

他给刘邦说道:“恭喜汉王,你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好说了。项羽再强悍也不是不能战胜的。我在他的大军里做过事,深知项羽这个人的秉性。你让他冲锋陷阵,率军打仗,他的勇猛无人能敌。在敌军中只要他大吼一声,就能吓破很多人的胆。但是,他这个人有个缺点,那就是太自以为是了,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对的意见不采纳,光拥有这样的英勇又有什么用呢?这也仅仅叫做逞匹夫之勇罢了?所以,项羽不足为惧。”

“还有,就是项羽这个人看到士兵受伤,自己就会难过的掉眼泪。而为他拼命打江山的人,立了盖世之功,他却视而不见。他的这种仁慈最多也只能叫做妇人之仁。”

在这两点上他做到的远不如汉王您。

刘邦听到这里,已经对韩信刮目相看了。韩信说的确实切中了项羽的要害。刘邦继续让韩信说下去。

“项羽做过很多不义之事,杀二十万秦国降军。揉虐咸阳城的百姓。这已经使项羽失去了关中的民心。再看汉王您到关中财务无所取,秋毫无所犯。整个关中的人都在等着您回去做王呢。”

“项羽暗地里雪藏了义帝,背负了谋上的罪名。做事唯亲是任,不相信其他人。这也致使天下有才之士寒了心,纷纷离他而去。这一点他也是远不如您。”

“如今您带领军队杀出汉中,收复三秦之地。当地的百姓肯定都会拥护您的。这时候您攻打他们就会有势如破竹之势。肯定会轻而易举的把项羽分封的几个王打败。现在关中的人都快要恨死他们了。所以,现在正好是我们杀出关的最佳时期。

听完韩信的这一番言论,刘邦只说了四个字来表示他无比激动的心情“相见恨晚”。

韩信恭喜你,你这匹被埋没的千里马,终于找到了赏识自己的主人。从这一刻开始你将成为一个扭转乾坤的人物。

带领汉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最终为刘邦打下整个天下来,就看你的表演了。

得到韩信的刘邦,此刻终于有了杀出汉中的决心。他命令萧何在后方给韩信等人提供军粮人马,务必保证做好后勤工作。

然后下令,大军准备。随时杀出汉中。把本来属于我的关中王,在给夺过来。


史学达人


韩信一到项羽军营,项羽让他做“郎中”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郎中不要觉得是小官,有人看到《史记 淮阴侯列传》里韩信自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就觉得郎中是小官。

先秦郎中的职任大致有几项:近侍左右、参与谋议、执兵宿卫、奉命出使。

由于郎中常在君主左右,处亲要之位,不仅可以参与制定政策,影响君主所作出的各项重要政治决定,

公孙衍,李斯,缪毒都是做郎中然后封侯拜相的。

何况,韩信一介草民,去找项羽,项羽就让他做郎中,能说不用他?

就像你自学成才,然后去找马云,马云让你做秘书,你说他大材小用?

只是韩信想做带兵打仗的人,所以去找刘邦。

刘邦用好像,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萧何和夏侯婴的推荐,给萧何等人面子,同时也看出韩信是人才。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引入新的势力,防止沛县将领坐大,难以驾驭,这就像很多公司做大后,引入职业经理人一样。

刘邦的策略是自己带一支军队跟项羽打,另一支军队打其他诸侯王,让他们站队。

如果由周勃等人代领,不是不可以,但周勃等人很容易坐大,刘邦难以驾驭。

假设没有韩信,是周勃当大将军,周勃打下齐国,跟刘邦说封齐王,刘邦怎么办?以周勃的资历和威望,这只军队还是刘邦的吗?周勃说自立为王就自立为王了。

但如果是突然加入的韩信,韩信对这支军队只有指挥权,没有拥有权,周勃等人对韩信不服气,自然是掣肘韩信的人选。

不要觉得周勃等人是忠臣什么的,别扯淡,周勃还杀皇帝呢?典型的权臣作风。

对于刘邦这类政治家,对手下将领的忠诚度是最看重的,如何驾驭好他们是个难题,信任他们的人品,韩非子会告诉你,“信人则制于人”。

刘邦不用看太远,在他前不久的陈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陈胜让武臣打赵地,武臣自立为王,

陈胜让韩广打燕地,韩广自立为王,

陈胜让周市打魏地,周市拥立魏䓘做魏王,自己做丞相。

所以,对于帝王,如何驾驭武将,是个大问题


南朝四百八十寺


钓鱼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也是作者非常非常喜欢的一项户外运动。这项运动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韩信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一个问题,能做好将军未必能做好这个钓手,钩尖也是一片江湖!还好有一个洗衣服的老婆婆看他可怜,将带来的饭分给他一半,才不至于饿死。韩信吃着饭泪流满面:来日发达了,一定重重报答。洗衣服的老婆婆:把饭分给你吃是看你可怜,再说你这副屌丝模样还能发达?给你就没打算要报答。

项羽也是一个带兵的人,韩信居然在别人也擅长的领域给人提意见,要不是看你长得帅早就打你了韩信,好面子的项王不会用他也在意料之中。


好了走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到汉王刘邦那里去吧。以前守门,现在守仓库,实质性的变化没有。还有一次差点被杀,要不说呢,司机也分三六九等,领导的司机水平还是不错滴。不但救了他,还把他介绍给萧何,萧何很欣赏他。


不管是萧何还是夏侯樱,都具备同一个能力,识人,知道这个人是人才还是废材。但韩信还是跑了,受不鸟了,项羽那边就算没有重用,还有虞姬这样的美女可以看。汉王这边来了没多久,就已经经历过一次杀头了,接下来会是什么谁也不知道。走吧,走吧,月色真美啊。走不出多远,萧何来了,萧何踏着月色追来了,得一知己!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与刘邦的彻夜长谈,这不是一个纯粹的人,不是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更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但这是一个不斤斤计较的人,敢于承认自己缺点的人,是一个之人善任的人,最重要的是他的能力仅仅只是将兵十万,还是韩信讨好他。


那一夜,历史上很多事情就是那一夜的事情,那一夜刘邦没有拒绝他。

写韩信有一副对联:
存亡俩妇人,生死一知己。

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长乐宫啊长乐宫!


江上雨864


韩信成为大将军,在史书上记载很简单:萧何的推荐。因此才有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但我们都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背景:刘邦的军事能力也不低。

刘邦的军事能力差吗?不差。虽然刘邦比不上韩信,但统一后西汉的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是刘邦指挥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韩信军事能力高于刘邦,主要是来源于韩信的夸口和刘邦对韩信萧何张良的评价。因此,刘邦和韩信究竟谁的军事能力更高,非常难以证明。英布反叛时对刘邦顾忌的表现,在侧面说明了刘邦的军事实力。

刘邦对韩信的评价话语,是评论功绩,因而刘邦肯定是谦虚的态度,抬高韩信。毕竟一个皇帝和一个臣子抢功劳也太不像话了。

上面之所以说刘邦的军事能力,目的就在于说明一个混乱的逻辑:擅长军事的刘邦发现不了韩信,却由一个没有军事能力的萧何发现?

虽然这可以说明萧何发现人才的能力,但以军事能力为确定的萧何如何确定韩信的军事能力呢?这无疑是和古文教授去考核升迁司令员一样的荒谬。

因此,可以认为,史记对萧何推荐韩信的记载是有缺失,因为以善于用人出名的刘邦需要靠萧何去发现韩信吗?

因此,史记中有些记载的细节被我们忽视了。如刘邦先任命韩信为治粟校尉,就可以确定刘邦已经看到了韩信的军事能力,否则刘邦不会把本应作为逃兵处死的韩信,不但赦免还提升为校尉。

史记关于萧何推荐韩信的记载,实际上是以刘邦认定韩信是人才为前提的。刘邦和萧何唯一的差异就是:刘邦是采取以韩信表现来一步步重用,萧何则是赌博式重用。

这是刘邦和萧何不同的用人观:刘邦是以功绩来作为评价标准,萧何则是赌博式。萧何之所以独力推荐韩信出任大将军,和萧何设计杀韩信,这两个事情中萧何考虑到的因素都是:韩信不可靠,必须喂饱他,否则韩信必定背叛。

回到题主的问题。韩信在被任命为大将军之前,从来没有用功绩证明过自己的能力。最多是刘邦和韩信的对话等理论上的证明。

任命一个毫无战功,从未独力领导打赢过一场战争的人为大将军,这就是刘邦买彩票中五百万一样的偶然。


历史哨声


萧何之荐,汉王之惑

韩信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算居大将军的高位,不久之后也会被刘邦所废除。“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萧何把韩信引荐给刘邦,之后的事情只能靠韩信自己去争取。

韩信登台拜将之后,刘邦就向他请教在军事上的主张,这其实是刘邦对韩信能量的一次度量。韩信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刘邦面前阐述了自己的军事主张,赢得了高祖刘邦的高度认同。因此他才能久居大将军之位,并成为世人所说的“兵仙”,这都是有原因的。

欲扬先抑,谋划于后

韩信首先分析指出,刘邦争雄天下唯一的对手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其他人皆不足虑,刘邦表示认同。在此基础上,韩信指出刘邦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等方面和项羽比较都有差距,这不是韩信自说自话,而是用提问的方式,诱导刘邦自己思考后给出答案,这不是我韩信说的,是你刘邦自己承认的。

在刘邦有点泄气的时候,韩信为他分析了项羽的勇乃匹夫之勇,仁乃妇人之仁。匹夫之勇让其弃智少谋,妇人之仁让其失信于人,不定都关中而返回彭城,让其失去了称霸天下的根基。且项羽驱逐义帝残暴不仁,因此其失去了天下民心。所以项羽就算强大,也会由强大而变为弱小。

三条优势,三个对手

接着韩信又说刘邦三个优势:广用天下英勇之士,则无不可战胜之敌;舍得将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赏罚明则臣心服,必拼死效命;以有道伐无道,顺从思念东归的战士,顺天应人则无往而不胜。

韩信又分析了刘邦即将面临的三个对手,指出章邯、司马欣等人做为秦朝的旧将,因为配合项羽坑杀秦军,不得人心并没有群众基础。而刘邦则通过在关中“约法三章”深得民心,击败章邯等人只不过是旦夕之间之事。

名将韩信,皇者刘邦

刘邦听了韩信的分析之后,深感自己得到韩信有点晚了,对韩信更加器重并委以重任。不过刘邦也意识到韩信的能力和未来可能对自己造成了威胁,但刘邦的高明时候在于放权。

提到刘邦我就想起这样一句话“天下人皆可为我所用,因为天下人皆可为我所控。”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韩信是楚国淮阴人,出身穷苦,却既不务农也不经商,自以为是国士,饭都吃不上,却每天挎着一把宝剑,韩信没饭吃就到跟他关系好的附近亭长家里吃,最后那个亭长妻子嫌弃他,早上做好饭一家人就蒙着被子在被窝里吃,韩信去的时候,人家早吃完了,没有办法韩信去别处觅食。后来终于饿倒在河边,被河边的漂母看见给了一碗饭吃,韩信感激涕零

“他日富贵,必当重谢”

“你拉倒吧,你不饿死就不错了,谁还指着你报答?”,漂母对于韩信的话嗤之以鼻。

吃饱了之后的韩信,挎着剑接着晃悠,结果就遇到了泼皮。

“你不是有剑吗?你砍我啊,不敢?那就从我胯下走过去?

然后韩信就从泼皮的胯下钻了过去。

秦末天下大乱之后,韩信投靠了项梁、项羽,受到项羽的热情接待,但是却并不重用,于是韩信后来又逃亡到名声在外的汉王刘邦处,在这里韩信遇到了他的伯乐萧何,萧何和韩信深谈之后,认为韩信有大才,于是就推荐给刘邦,然而刘邦却只是给韩信很小的职位,应付了事,韩信一看在刘邦处仍然是得不到发展,于是再次选择逃之夭夭。

当时秦朝刚被推翻,项羽大封诸侯王,部将谋士逃亡投奔的事情本来就稀松平常,特别是当时刘邦被项羽封在汉中,眼看就是日薄西山,所以从刘邦处逃跑的人不少,刘邦也就见怪不怪了。

韩信逃走的时候,萧何不在,萧何回来听说韩信逃走了,招呼都没跟刘邦打,就连忙去追韩信,旁人不知所以,连忙禀报刘邦“丞相萧何逃走了”。

刘邦一听又惊又怒“连萧何你这个老匹夫怎么也跑了!”

正当刘邦生闷气的时候,下人禀报说萧何又回来了。刘邦十分生气的质问萧何“你不是跑了吗?你还回来干啥?”

“大王,我怎么能跑呢,我是追韩信去了。”萧何答道。

“一看你就撒谎,从我这里逃跑的人多了去了,别人都不追,你为什么偏偏追一个韩信,这明明是借口”刘邦不相信萧何的话。

“韩信不同,韩信是国士无双”这是萧何的评价,也是国士无双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汉语言里。

刘邦也觉得萧何不能说谎,于是郑重召见韩信,进行了深入谈话。

“大王,你和项羽谁厉害?”韩信问刘邦。

“项羽是万人敌,我打不过。”刘邦诚实的回答到。

“你的军队和项羽军队比较如何?韩信继续问道。

“好像也比不上项羽的军队”

“我却不这样认为”韩信说道,“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上阵杀敌无人能敌,可这是匹夫之勇;项羽每次看见部将士兵受伤,都悲伤流泪亲自包扎,但是他重用的都是他的故旧亲戚,所以只是妇人之仁;项羽现在遍封诸侯,手握重兵,但是上有楚怀王不尊,下有齐、赵之地没有臣服,内部矛盾丛生,实际上外强中干,汉王你新封汉中,手握巴蜀,则应迅速北上定鼎关中,然后向东与项羽争夺天下,你的兵都是楚人,现在思念家乡,尚可堪一战,否则时间一长,士兵们安居汉中,就不愿意再随你进军山东,到时候全无士气,那就彻底歇菜了。”

刘邦听完韩信的见解,深深折服,于是立马也展现出王者的大气,三天后,封坛拜将,拜韩信为汉大将军,武将第一人。

随后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军关中,击败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蘙,包围雍王章邯,然后韩信与张耳向东击溃魏王豹,此时汉军分兵,汉王刘邦率汉军主力,向东进攻楚国,就是当时白起进攻楚国的路线,而此时项羽正在齐国攻打田荣,结果楚国的国都彭城被刘邦攻占。而韩信和张耳继续率数千人进攻赵国。

韩信在井陉关一战打败陈馀,灭亡赵国,打出了背水一战的经典战役,军队扩展到几十万人,同时依靠强大气场,降服了燕国,平定燕赵两国,可此时刘邦却被回师的项羽打得打败,不仅被赶出了彭城,甚至连老婆、老爹都被项羽给活捉了。最后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在荥阳大战中,纪信假扮刘邦,引开了楚军主力,刘邦得以在老司机夏侯婴的高超驾驶技术保障下,逃得一条性命,路上,甚至为了加快速度,多次将儿子刘盈和鲁元公主踹到车下。

刘邦逃跑的慌不择路,却听说韩信已经平定燕赵,于是立马赶往韩信大营,突然之间就夺走了韩信的兵权,于是刘邦又有了几十万兵马,他命令韩信驻守在齐赵边境,他自己继续领着韩信的兵去和项羽拼命。

韩信的主力被刘邦带走之后,韩信带着余部趁刘邦派出郦食其,说服齐国,齐国上下放松警惕之际,偷袭齐国,结果迅速平定齐国,此时的韩信又拥有了数十万兵马和齐国之地,并且打败了项羽派来的龙且20万大军。

此时的刘邦与项羽相距于成皋,而韩信就成为了影响楚汉之间胜负的最重要的砝码,韩信虽属汉军阵营,但是从破赵、降燕、灭齐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进可问鼎天下,退可三足鼎立的势力。不过韩信终究对得起刘邦当初的封坛拜将的大将军的信任,他拒绝了项羽的说服,仍旧效忠刘邦,最后与刘邦、彭越一起将项羽包围在垓下,最后干掉了项羽,让刘邦赢得了楚汉之争的最后胜利。

然而,刘邦干掉项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再夺韩信兵权,然后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最后又以谋反之名,将其抓捕之后降为淮阴侯,最后为萧何和吕后所杀,族灭。


大东北的小豆包


对于韩信萧何下了很大的赌注,韩信从来没有领过兵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战役,萧何就那么肯定韩信是一个领兵打仗的天才,不得不说萧何也是一个不一般的人才。

那么萧何是如何断定韩信能领兵打仗的呢?千百年来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韩信在项羽那里做的是执戟郎中,执戟郎中的官真的像韩信说的很小吗?显然不是,执戟郎中侍君主左右,又可参与军事政治会议,相当于最高领导人的秘书了,怎么可能会是个小官呢?就好比你没有参加过任何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一去公司董事长就让你当秘书,这样的荣誉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但韩信却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于是就离开了项羽。到了刘邦那里,刘邦让韩信去管粮食,管粮食也是一个肥差,虽然没有秘书职位高,但油水还是丰厚的,韩信不满意,又选择离开。

那为什么韩信对这两个职务都不满意呢,主要韩信是个志存高远的人,他要的是领兵打仗而不是做个小秘书。但由于他没有打过仗,再加上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韩信提的意见不采纳,让韩信极度失望,自己军事才能得不到发挥,只能愤愤而去。

萧何明白,两次都是肥差却不干的人肯定是一个内心很有想法的人,再加上韩信是一个研究兵书的人,他肯定跟萧何谈过用兵之道,否则萧何也不会断定韩信是一个领兵奇才。再加上当时刘邦连吃败仗,蜗居在贫瘠的汉中难有作为,很多士兵和将军都在逃跑,这时急需一位能领兵打仗的人把大家带出蜀地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这个人韩信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因为除了他当时已经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周勃曹参他们也指望不上。

再加上韩信是项羽那边过来的,对项羽的为人处世以及性格都掌握的一清二楚。好比在商战中,如果你能把竞争对手的人才挖过来无疑是最大的成功,比间谍还管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等于掐住了竞争对手的脖子。

萧何向刘邦阐明利害关系后刘邦才恍然大悟采纳萧何的意见封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果然没有辜负萧何的期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带领大家冲出蜀地大败项羽。




白云之语v折纸大全


刘邦开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信的不是韩信本人,而是萧何的眼光!

韩信其实被很多人“以为不凡”过。早年下乡南昌亭亭长就接济他吃了数月饭,结果亭长老婆不干了,韩信甩袖而去。如果亭长老婆也能慧眼识英雄,日后也定得“一饭千金”相报。不过也可说明韩信此人,在一些人眼里,确实会是一位人物,只是还不得志。

而且韩信也曾被推荐给刘邦,但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滕公夏侯婴,本应斩了韩信,但发现韩信出言不凡,相貌威武,交谈之后甚是欢喜,推荐与刘邦。但刘邦觉得此人不就是在我这守个仓库嘛,能有什么本事!不见!

直到韩信受不了在刘邦处的“冷遇”,又想跑的时候,曾与他结缘相谈的萧何,甚至都来不及跟刘邦告一声,就跑去追韩信了。这才让刘邦震动!震动的不是韩信跑了,而是我老家一起起义的乡党弟兄萧何跑了!难道就因为我被项羽“封侯”困在这蜀地,一年多郁郁不伸,这样的左右手都弃我而去!想想刘邦就是再心大,也难免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在不断奔腾。


但是萧何两天后回来了,刘邦又惊又喜。萧何告诉他自己“月下追韩信”去了,才让刘邦在大惊大喜后,重新审视韩信,拜为大将军。我估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前,定是有一番深谈试探;加上推荐人的做法实在太给力,不如试试。反正这一年多来,游兵于颖川一带,所略之地每占辄失,始终没打开局面。(由此可以推断,项羽之所以没有重用韩信建议,估计很大原因是自己本身太强,所战必胜。)

而韩信接手大将军一职以后,给刘邦分析他和项羽的优劣,如同刘备闻听诸葛亮的“隆中对”一般,韩信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刘邦大喜,以为得之太晚。韩信本人也很争气,“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其不意平定三秦之地。刘邦从此有了楚汉之争的立足之地。至此,刘邦对韩信的“考察”,从“听其言”,到“观其行”,已经全部通过。拜韩信为大将军,把刘邦手下“军事战略家”的空缺给补上,实在是刘邦评定天下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是热爱古代历史的现代创业人如是。关注历史,关注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