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严父」vs「严母慈父」,哪种家庭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很多家庭比较崇尚「红白脸」教育,也就是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出来的往往是「严父慈母」或者「慈父严母」。不少父母认为,家里总要有一个严厉的,一个和蔼的,否则孩子以后谁都不怕,那就管不住了。亚洲文化历来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在教育子女时,也主张丈夫扮红脸、妻子唱白脸。在我们平时的传统教育文化中常提到「严父慈母」。而现在也有很多家庭,却刚刚相反,妈妈板起脸来当起了严母,而爸爸却是旁边劝诫调和的那一个。

那么慈母严父和严母慈父哪种家庭模式更适合孩子的成长呢?

「慈母严父」vs「严母慈父」,哪种家庭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这方面的专家在现在这个社会是严母慈父比较合适。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这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在成长中重要性。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是十分之大的,从一出生开始就无法离开母亲,所以孩子与母亲的接触会更多一些,在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母亲很容易会产生一些溺爱,说孩子不加以改正,也许后果就比较严重,印证了慈母多败儿那句话。这时候作为一个母亲,学会坚定的放手和拒绝孩子,给孩子日后的成长,树立起一道准则,是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慈母严父」vs「严母慈父」,哪种家庭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在大多数人眼中,父亲是比较有力量的,经常会有一些孩子很调皮,然后母亲管不了就让父亲揍一顿,自古以来月份慈母严父的形象比较多。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父亲有力量的表现应该是在孩子的心中,不应该体现在身体上。在一个孩子的心里父亲的见识面和社会阅历都是比较广,所以在孩子无知犯错亦或迷茫的时候应该由父亲来指导。

「慈母严父」vs「严母慈父」,哪种家庭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磨合过程中,我们希望最好是以对待朋友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孩子,你们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孩子其实心里也是很难过的,这时候作为父亲就应该表明立场,告诉孩子自己的胸襟宽广,即使我是有力量的,但我对待你的时候并不会滥用。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如果说老师是孩子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父亲应该是孩子为人处世、成长方面的指路人。

「慈母严父」vs「严母慈父」,哪种家庭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基于以上的理由呢,我们希望母亲是感性的,但应该是严厉的,父亲是理性的,同样是慈祥的。这样的形象,从孩子的一出生开始就应该树立的。来,保证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虽然会跌跌撞撞,但不会走向错路。

「慈母严父」vs「严母慈父」,哪种家庭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会适用于所有的家庭。针对哪些并不了解如何教育孩子的,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基准。然而有自己一套方法的家长们可以自行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困惑,一定是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教育方法也不应该完全复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