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吐槽不妨碍资本热捧,拼多多山寨路线能走多远?

有多少鲜花掌声,就有多少唏嘘鄙夷。拼多多的上市,可以说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戏剧一幕

。其在撕裂“消费升级”这一过去几年市场主流论调的同时,也将城市精英们未曾看到或是不屑看到的更为广阔的低端市场清晰的展现了出来。可以说,拼多多展现出了一个电商市场的残酷底层物语

拼多多的野蛮生长

在资本层面,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2015年9月正式上线的拼多多都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国市场创业成长的一个奇迹,成为了野蛮生长的一个典型代表。

从当时拼多多提交的招股书数据可见一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过去十二个月内,拼多多平台活跃消费者数量达到约2.95亿人,拼多多移动客户端的月平均活跃消费者数量分别达到了0.65亿人和1.03亿人。活跃商户数量超过100万家。在2017全年及2018年第一季度期间,拼多多移动平台上的订单总数分别达到43亿和17亿,而其在2017年达到的1412亿人民币电商交易额,更是此前京东花费了16年,淘宝花费10年,才达到的成就。

显然,拼多多这种野蛮生长的速度是被资本市场所喜欢的

。表现在股价上则是上市首日其就取得了股价暴涨40.53%至26.70美元的成绩,以近300亿美元的市值,超越众多电商老大哥,成为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电商平台,时至今日,即使市场对其的批评声日益洪亮,但其股价依旧维持在24.6美元左右,对比19美元的发行价依旧是上涨了近30%。这种我自岿然不动的表现在当下这个动辄上市破发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扎眼。

低价导向何时转向品质导向?

除了山寨品牌泛滥的话题,拼多多得以在电商巨头夹缝中壮大的极致低价模式也面临挑战。

一包纸巾只赚3分钱——在拼多多上热销2.6亿包的纸巾,可心柔和植护这两个纸巾品牌,通过节省渠道费用、超大批量定制而实现“便宜有好货”。类似这样的故事被拼多多作为样板广泛宣传。

然而,能像可心柔和植护这样,极尽可能压缩利润并保障一定品质的,毕竟只是少数派。

事实上,成立不到3年就跻身全国第三大电商平台的拼多多已经坐拥一手“好牌”。在人们印象中,拼多多主要攻占的是三四线城市、县城乡镇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然而,

实际数据显示,拼多多目前用户群在各年龄层的分布与其他电商网站并无太大不同,这也是拼多多深受资本追捧的原因。

长期来看,拼多多如果能成功进化,由目前的单纯低价导向转向注重品质导向,帮助工厂压缩中间环节,提高性价比,则拼多多足以与淘宝或京东抗衡。

消费者吐槽不妨碍资本热捧,拼多多山寨路线能走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