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养成好习惯

暑假来了,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培养好习惯的时机!

特级教师常生龙为大家推荐了孩子要养成的7个好习惯,它们看起来可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如果孩子记在心上、坚持下去,或许会影响孩子一生!

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坚持将一件事情做到底,是非常困难的。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没有坚持不懈的积累,那看上去小小的一步,可能就会成为无法逾越的距离。

2.孝敬父母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起点。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更不用说去爱其他人以及爱祖国了。

一个有孝心的人,善于换位思考,始终是将父母装在心里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善于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他始终坚守“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信念,让至亲之情因为双方的共同努力而愈发醇厚,而不是彼此看着对方的背影,若即若离。

在求学的过程中,尊重家长的教导,接受家长的监护,努力实现家长对自己合理的期望等,都是孝敬父母的具体体现。

3.说了就一定努力去做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言而有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信守诺言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说了就一定努力去做”意味着实事求是,不说瞎话。做人做事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么受到损害的可能不仅仅是自身形象,有时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4.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归位意识体现在个人生活中,是整洁的生活状态,体现在公共场合中,是一个人的公德心和对公共财物的责任心。养成“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会一目了然,有的时候取放东西就像本能一样,不仅不会浪费时间,更会提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5.认真写字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字如其人。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斯坦认为,笔迹是大脑传递给手指的意念,就像指纹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雷同的笔迹。写字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认真写字的习惯,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以及对事、对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6.勤于阅读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阅读本身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不是读了几本书或者背了几本书就可以显现出来的,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孩子小时候,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好比盖房子打地基,或许一时还看不出来房子的样子,但是地基打好了,后面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地基打不好,后面盖楼用的砖瓦再漂亮、昂贵都没有用。

很多家长平时不太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做不到每天定时陪孩子读书,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相互交流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书籍的时候,不大关注孩子的身心特征,经常买一些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书籍,让孩子难以流畅理解故事的内容。家长对孩子读书的短期期望过高,孩子读完一本书之后一定要让他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让孩子对书籍产生了恐惧。还有些家长认为读一些课外书没必要,只要学习一些遣词造句的技巧就可以了,因此给孩子报写作技巧班之类的课外培训课程,他们不知道这样一个道理:若无内涵及文字的熏陶,单凭写作技巧是写不出真正的好文章来的。

7.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人的智慧来自于反思。学习是一个争取正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恰当的反思,能够使错误变成经验,成为继续学习的宝贵资源。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警惕坏习惯

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暑假来了,不少孩子已经开始放飞自我啦。放松休息之余,暑假里,坏习惯也是父母必须警惕的!一起来听听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钱志亮的建议吧↓↓↓

01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暑假一到,很多孩子的作息时间全都乱了套。

有的孩子晚上玩得特别晚,不管父母跟在后面怎么催,都不肯主动上床睡觉,第二天到日上三竿才起床,索性也不吃早餐。

这种作息的紊乱不仅仅对孩子的身体有害,更容易让孩子放任自己,不能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开学时,孩子很难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影响学习。

一般来说,学校、幼儿园的作息相对固定,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午睡都是规定好的,如果孩子对学校的时间作息感到不适应,很可能增加焦虑,比如起床气、哭闹、上课难以集中精神等等。

早睡、早起、早饭,这三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下来,将是一件受益终身的事。

02

沉迷手机、电脑和游戏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有的家庭,暑假中的每一天,都会上演父母从孩子手里抢手机的戏码。

前几天就看见有妈妈在朋友圈里发:“天气越来越热,孩子就爱宅在家里面玩手机、打游戏,每天都因为手机,要冲孩子吼上好几次!”

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都是一件有害无益的事情,对孩子而言,不仅仅影响视力,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一些孩子因为上网,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

想要让孩子远离手机,父母要学会给孩子立好规矩,同时帮孩子发现比手机更好玩的事情。

比如陪孩子做游戏,一起看有趣的绘本,带着孩子出去走走,不仅会让宝宝远离“屏幕”,也有利于形成好的亲子关系。

03

只顾着玩,忘了规划学习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学校会在假期给孩子安排一定的暑假作业,总有很多孩子喜欢把作业留给最后,在假期最后几天才忙慌地做作业,甚至熬夜狂补。

其实,这都是因为假期学习没有规划好。

人们常说:“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暑假是拉开孩子差距的关键期,和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上午几点到几点做作业、什么时候背单词、什么时候阅读、什么时候练字......

当然,学习计划不宜安排得太满,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和接受能力。

我身边有同事在暑假前和孩子商量了假期阅读计划,孩子把想读的书一一写在表格里,贴在房间的墙上,每读完一本,自己打上√。

同事说:“因为计划是孩子自己写下的,实行起来他也比较主动。”

暑期有学习计划的孩子,开学才不会觉得心虚和慌乱。

04

孩子总“宅”在家,出门变成一种惩罚

暑假,帮孩子养成7个好习惯,警惕4个坏习惯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贪玩,父母总是念叨:“这孩子,一天到晚在外面野,不回家!”

而现在父母想带孩子出去玩,反而好像在惩罚他们。

人们总是形容不爱出门的人为“宅男”“宅女”,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也喜欢“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玩手机,很少运动。

如此一来,孩子不仅缺乏身体锻炼,也容易内向、怕生、不懂得和人交流和沟通。

所以父母要尽量多带孩子出门,暑期是非常好的亲子活动时间,去亲近亲近大自然、去各种博物馆转转、去爬山、游泳等等。

孩子眼睛看得多了,耳朵听得多了,不仅眼界开阔了,心态也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