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清末底層百姓,看那時的百姓過的是怎樣的一種艱苦生活


圖為清末一男子在用藤條在編制籮筐,他的身後放置著很多用來編制的藤條,他應該是專門的藤條編制手藝人,通過編制各種藤製品來維持生活。

圖為一處街頭一男子挑著兩個籮筐在街頭乞討,其中的一個籮筐中放著他的孩子。

圖為兩個闊少分別坐在黃包車和轎子上面,兩個闊少衣著華麗的躺在上面。粗糙的地面上拉車的車伕和轎伕都是光著腳。

圖為正在用石磨進行糧食加工的百姓,邊上還放著用於穀物去殼的風谷機。石磨是用於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通常由兩個圓石做成。 磨是平面的兩層,兩層的接合處都有紋理,糧食從上方的孔進入兩層中間,沿著紋理向外運移,在滾動過兩層面時被磨碎,形成粉末。

圖為一修傘匠正在修傘,這個修傘匠也是光著腳。在古時一般的窮苦百姓只穿的起低廉的草鞋,但還是有很多窮苦百姓連這樣的草鞋都穿不上只能赤腳行走。圖中修傘匠修的是洋傘,也就是從西方傳入的雨傘,中國傳統的油紙傘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圖為一婦人在紡織機前織布。在木蘭詩裡面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說的就是紡織機織布時候發出的聲音。紡織機,又叫紡機、織機、棉紡機等,古代的紡織機是依靠人力帶動的織布機。紡織機就是把線、絲、麻等原材料加工成絲線後織成布料的工具全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