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老照片:民國初年陝西百姓的日常生活


1914年1月22日,西安的集市。本文選取的陝西老照片,是美國探險家邁耶的作品。1913-1914年,他在古老的三秦大地上拍攝了街景、人物、建築等,記錄了民國初年陝西百姓的日常生活。

1914年8月17日,陝西某地瓜農在吃西瓜。陝西有個別稱——“三秦”。三秦的由來要從項羽說起。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后,將原秦國的土地一分為三:封章邯為雍王,都廢丘,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轄陝北。故後世泛稱陝西為“三秦”。

1914年9月3日,陝西某地熱鬧的集市。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打響第一槍後,陝西西安隨即打響了第二槍。陝西新軍第三十九混成協司令部參謀張鳳翽發動起義,瓦解了清政府在陝西的統治。進入民國,張鳳翽擔任陝西都督,因其並非袁世凱親信,1914年6月被撤職,陸建章接任。


1914年2月1日,西安灞橋風光。灞橋位於灞河水道之上,距今約有2600年的歷史,是久負盛名而又相當宏偉的一座橋。古代此橋是進出西安的咽喉要道,人們常在這裡送別故人,因此被賦予了濃厚的感情色彩,比如李白嘆道“年年柳色,灞陵傷別”。久而久之,灞橋竟被稱為“斷腸橋”。

1914年2月1日,西安灞橋附近,農家壯碩的耕牛在拉碾子。

1914年9月3日,陝西某地街頭的糧食市場。

1914年8月31日,西安鐘樓。西安鐘樓是明朝初年按照皇家建築級別建成的,所以看上去規模宏偉。萬曆年間,由於西安城面積擴大,鐘樓也遷移了地址。清朝曾兩次對這座鐘樓進行大規模修繕。辛亥革命之際,起義軍曾與在鐘樓與佈防的清軍激戰。

1913年12月27日,陝西華陰西嶽廟,道教的一座著名道觀。西嶽廟始建於漢朝,供奉金天王,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的要地。乾隆皇帝曾撥銀十二萬兩對其進行修葺,但此後直到拍照之時140年的時間,再也沒修過,所以我們看到的樣貌顯得破舊。


1914年1月18日,西安南門外的景色。西安南門即永寧門,照片上看去南門外普普通通,遠處還很荒涼。但在今天,南門外非常繁華,夜景璀璨,遊客很多。

1914年2月1日,西安郊區的道路。這條土路位於溝壑之中,晴天時塵土飛揚,下雨時可以想象,必定是泥濘難行。所謂的“煙塵古道”,就是照片中呈現的這種情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