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四年,國內外地位顯著提升

廣州這四年,國內外地位顯著提升

文|孫不熟

聽聞廣州市委書記換帥,作為一個長期觀察廣州發展的自媒體以及熱心市民,我感觸良多。任學鋒書記任職廣州四年的時間,正好是這座城市轉型攻堅、風雲際會的四年,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媒體給予了很多關注與支持,但也有一些雜音,認為廣州跌出一線城市云云。

眾所周知,我們以及本號大部分讀者的主場都在廣州,大家的房子、工作、生活都與這座城市息息相關。廣州好,房子跟著升值,工作機會隨之增加,生活為之精彩豐富,廣州不好,一切反之。市民與城市的關係,緊密關聯,正如水漲船高、風起雲浮,然後山鳴谷應、互相成就。

所以,“守土有責”是為應有之義。過去四年的廣州,擁有了一段絕不平庸的時光,作為一個市民,我的確感受到一種開拓進取、追求卓越的新面貌,一種著眼國際、高舉高打的新格局。

在我這個小小的自媒體平臺上,我想從一個觀察者以及市民的角度,對過去四年的發展做一個梳理與總結,我的總體感受有三個:一是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二是國內綜合地位持續增強,三是生產力換擋升級。

01

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評價一個城市的國際影響力,話語權往往掌握在國際傳媒與評級機構手裡。近年來,在國內社交媒體爭論廣州的同時,多個國際評級機構卻對廣州稱讚有加。

2017年,全球最權威的綜合性城市評級機構GAWC將廣州的城市評級從Beta+提升為Alpha-。至此,廣州成為中國第五個晉升Alpha級水平的城市,另外四個分別是香港、北京、上海與臺北。與廣州同列Alpha-級的世界城市,還有美國華盛頓與舊金山、澳大利亞墨爾本、印度新德里等。

廣州這四年,國內外地位顯著提升

同一年,全球最權威的金融中心排名機構英國智庫Z/Yen集團,以及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了第2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報告,首次將廣州從“候補金融中心”升級為“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第37位。2018年,第23期GFCI報告發布,廣州的排名上升到第28位,高於漢堡、慕尼黑、曼谷、吉隆坡,在國內的排名僅次於香港、上海、北京、深圳,高於臺北、青島。

2016年,全球最權威的商業城市排行榜《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顯示,廣州排名第一,居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這已經是廣州的三連冠。福布斯指出,廣州以均衡的實力繼續領跑,蟬聯三年榜首。

另外,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日前聯合發佈的《機遇之城2017》報告,廣州、深圳、杭州、武漢、南京躋身綜合排名前五,廣州榮登中國“機遇之城”榜首。

2016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佈《2016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衡量生態投入與人類發展》,對35箇中國大中城市進行了定量分析,

廣州以人類發展指數0.869排中國城市第一,再次蟬聯冠軍。

廣州這四年,國內外地位顯著提升

衡量一個城市的國際影響力,除了看國際評級機構的結論,還要看是否舉辦過世界級的政務與商務活動。這方面一度是廣州的弱項,不要說與北京上海相距甚遠,甚至不如天津、杭州、成都、大連、青島、廈門等二線城市有亮點。

廣州雖然有廣交會這個影響深遠的國際會展活動,但這個活動重在促進交易,而非提升話語權。作為商貿之都,廣州從來都不缺生意與買賣,缺的是話語權與營銷能力,缺的是把世界各地的頭頭腦腦聚到廣州來face to face的號召力與組織能力。

2018年,震撼全球財經界的《財富》論壇在廣州舉辦,讓人耳目一新,填補了廣州在國際高端峰會上的空白。本次論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Tim Cook、愛立信公司集團總裁鮑毅康、思科首席執行官羅卓克、沃爾瑪公司董事會主席Gregory B.Penner、阿里巴巴馬雲、騰訊馬化騰等國內外政商名人共同赴會,成為《財富》全球論壇歷史上規模最大、參會企業總數最多、最具顯示度和影響力的一次峰會。

廣州這四年,國內外地位顯著提升

另外,廣州匯聚了華南地區最多的外事機構,近年來持續增加,截至目前已有62個國家和地區在廣州開設了總領事館,數量僅次於上海的76家(北京為大使館,沒有可比性),遠多於後面的成都、重慶、武漢等城市。

外國總領事館聚集廣州,服務的不僅僅是廣州市和廣東省,而是整個華南大區,顯示廣州事實上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

毫無疑問,這些成果,除了要歸功於國際社會的主動認可,也與廣州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據報道,在天津達沃斯論壇、博鰲亞洲論壇、新加坡世界城市峰會等高端峰會,都能看懂廣州黨政代表團活躍的身影,其積極踴躍的姿態與嫻熟的英語交流能力,都給媒體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02

國內綜合地位持續增強

一個城市的綜合地位首先體現在國家行政體系中的定位,具體反映在大區機構的設置上。

最近幾年,廣州的大區機構有增無減。為了讓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國家分別於2014年和2018年在廣州增設了知識產權法院與互聯網法院。目前,擁有知識產權法院的城市只有北上廣,擁有互聯網法院的只有北京、廣州與杭州。

至此,包含上世紀80年代已成立的廣州海事法院,廣州已經擁有知識產權、互聯網、海事三個專門法院,數量之多,僅次於北京,與上海持平,表明廣州作為華南大區行政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與提升。

據報道,廣州是除北京之外大區機構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一級大區機構有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督管粵桂瓊)、中國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督管粵桂湘鄂瓊)、廣鐵集團(督管粵湘瓊)、國土部土地督查廣州局(督管粵桂瓊)、華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督管粵桂湘鄂瓊)、審計署廣州特派辦(粵閩)、華南國家計量測試中心 、珠江水利委員會等等。

廣州這四年,國內外地位顯著提升

2017年12月,根據國家海洋局與廣東省共同批覆的《廣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廣州被定位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擁有這一定位的只有深圳、上海與廣州。2018年3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司法廣州基地在廣州海事法院正式成立,其將為“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充分發揮服務保障職能。

這都表明,國家給廣州的定位,已經不侷限於在國內發揮中心城市作用,還希望廣州在全球經濟體系特別是海洋貿易中為國效力,目標是建設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除了在國家行政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國家幹線交通網絡中,廣州同樣獲得了一級待遇。

廣州這四年,國內外地位顯著提升

國家民航總局2017年發佈的《關於加強國家公共航空運輸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三大門戶複合樞紐建設。同一年發佈的《共建"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發佈(全文)》提出,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這都表明廣州作為國家三大航空樞紐之一的地位是國家多次確認的。

2017年,白雲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6581萬人次,僅次於北京首都機場與上海浦東機場,增速高達10.2%,超過北京、上海、深圳與成都機場。貨郵吞吐量達到178萬噸,僅次於上海浦東機場與北京首都機場,增速達7.8%,高於北京、深圳。

在全國高鐵網絡的“八縱八橫”時代,廣州成為京哈~京港澳通道、蘭廣通道、廣昆通道三個幹線通道的交匯樞紐,相比“四縱四橫”時代,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

在全國港口競賽中,廣州港的表現同樣出色,2017年廣州港的貨物吞吐量已達到5.9億噸,排名僅次於寧波—舟山港、上海港、蘇州港,但增速達到13.5%,在國內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一。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30萬箱,僅次於上海、深圳與寧波舟山港,增速9.2%,高於上海、深圳。

機場、鐵路、港口近幾年的出色表現,表明廣州在的海陸空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在全國幹線交通網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

03

生產力換擋升級

先簡單回顧廣州改開以來的城市發展史,其主基調可以總結為三個關鍵詞。

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旬,是廣州作為改革開放橋頭堡的黃金年代,這個階段城市發展的主基調是“引資”,先是港資,後是外資,霍英東的白天鵝酒店,利銘澤的花園酒店、胡應湘的廣深高速,都是這個時期引進外資的標誌性工程。再後來就是寶潔、高露潔、安利等一大批外資企業的進駐,“南大門”的風頭一時無兩。

然而,隨著上世紀90年代浦東新區的橫空出世,上海再次取代廣州成為外資入華的橋頭堡,其間的滄桑與感慨,正如100多年前上海開埠對廣州的衝擊一樣。彼時的廣州逐漸失去先鋒的光環,但以此為起點,一直到廣州亞運會的這十多年時間裡,這座城市發展開啟了“基建狂魔”的無敵模式,

城建成為無可爭議的主基調。

毫無疑問,那個階段的城建大業,堪稱波瀾壯闊,地鐵、南沙港、新白雲機場、大學城、廣州南站、珠江新城這些讓人歎為觀止的基建大手筆都是那十多年的成果,這些成果也一舉奠定了今日廣州大氣磅礴的城市框架。

特別是珠江新城,雖然存在一些遺憾,但總體來說仍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城建作品,它極大地提升了廣州的商務基礎設施水平,也非常及時地重構了廣州的城市形象。一河之隔的小蠻腰,時尚炫酷,高級美豔,是我見過最成功的城市地標,沒有之一。毋庸諱言,如果不是珠江新城的存在,今天的廣州在觀感上無疑就是一個二線城市。

然而,在城建事業狂飆突進的同時,廣州的軟肋也暴露無遺,那就是在產業引進與培育上的乏善可陳。有論者曾認為,上世紀90年代到廣州亞運會舉辦,這座城市在產業上的唯一亮點是引進三大日系汽車品牌,除此之外,大的建樹的確不多。

事實上,從招商引資的情況來看,廣州在那十幾年的時間裡的確建樹甚少,比如其外資引進額與一線城市地位完全不匹配,不僅被北京、上海、深圳、蘇州、天津、重慶等城市超過,甚至還面臨杭州、南京、成都、武漢等二線城市的趕超壓力。

可以說,這十多年的基建狂潮,大大提升了廣州的體面與逼格,但在提升生產力層面,並沒有多少成功的建樹,導致廣州在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高新產業領域略的確有一些落伍。

放眼全球一流城市,無論是紐約、倫敦,還是硅谷、東京,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一座不能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城市,就是一座可有可無的平庸之城,這一定不是廣州想要的未來。

廣州這四年,國內外地位顯著提升

於是,我們看到,大約從2015年開始,這座城市的發展主基調很明顯地從“城建”調整為“產業”產業成為一切工作的主線與重心,成為這座城市重振雄風的最大抓手。於是,這兩年,我們看到大量IAB、NEM產業扎堆聚集廣州,黃埔、南沙是兩員猛將,琶洲、知識城是兩大櫥窗。

有報道稱,兩年內至少已有26家央企到南沙砸錢或者成立南方總部,包括中遠海運、中鐵建、中國中鐵、中交建、中化集團、中船集團等。此外還有思科、微軟、百濟神州、亞信、小鵬汽車、雲從科技等科技企業的扎堆進駐,以及富士康600億巨無霸項目的簽署。

廣州這四年,國內外地位顯著提升

在眾多產業聚集區中,橫空出世的琶洲互聯網總部區最具代表性,這裡匯聚了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科大訊飛、歡聚時代、唯品會等互聯網巨頭。就連一向與廣州若即若離的網易,也宣佈強勢迴歸廣州,將在廣州建造新的總部大樓,廣州終究還是留住了這家與自己共度過崢嶸歲月的企業,令人感慨。

廣州的城市底色是“商貿”,現在,這個底色增添了不少“科技”的色彩。

04

小結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全面鋪開,廣州作為貿易之都的傳統優勢從本世紀初開始就已逐步式微,但強大的餘威仍在,其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等多個領域的綜合影響力,整個華南地區沒有誰可以撼動。

在以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這一波新經濟浪潮中,廣州最初的反應的確慢了一拍,但這幾年來,已痛定思痛、奮起直追,相信假以時日,就會反映到經濟數據上去。

深圳經濟的強勢崛起似乎讓廣州備感焦慮,但從更高的格局與更大的胸懷來看,廣深雙子,一脈相承,共生共榮。在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二者有望在珠江口勝利會師,一水之隔,打成一片,正如浦東與浦西,不分你我。

廣州這四年,國內外地位顯著提升

城市競爭是一場長跑賽,拼的不是爆發力,而是持久力。短暫的迷茫並不可怕,重點是主動適應新環境,不斷調整步伐、切換賽道,成為一名志向高遠、步履穩健的長跑選手。

論耐力與韌性,從來都是廣州的長項。回顧中國兩千年城市發展史,廣州一直都是一個優秀的長跑健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