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數字工廠商機成真!

西門子(Siemens)與EDA供貨商明導國際(Mentor Graphics)在2017年3完成合並,到目前為止對電子產業的影響是產生了什麼影響?

這場“聯姻”在一開始受到來自投資人、EDA產業社群與媒體等各方面的質疑,經過了一年多,Siemens首席執行官兼總裁Joe Kaeser在上個月於美國紐約舉行的投資者大會上,親自說明了該集團積極推動的“數字工廠”(digital factory)策略,以及合併Mentor之後的成效。

西門子:數字工廠商機成真!

Kaeser在會議上表示,很多長期追蹤Siemens的投資人可能還在重複質疑,推動“數字工廠”真的值得嗎?它真的會實現嗎?收購Mentor是不是又像收購Unigraphics等公司那樣,是浪費錢的投資?對此他指出:“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在這裡告訴大家,這是正確的策略,而且事實證明比我們原本所想的更好──它已經成真。”

根據Kaeser的說法,Siemens的數字工廠策略成果卓著,特別是在合併Mentor之後;Siemens在數字工廠市場的佔有率,從2017財務年度第一季時的4%,在2018財務年度的第二季增加到20% (參考下圖)。

西門子:數字工廠商機成真!

在日前於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年度設計自動化大會(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DAC)上,Mentor董事長暨執行長Wally Rhines接受EE Times採訪時表示,Siemens PLM/Mentor的業績表現在過去一年創下新高紀錄;去年10月上任Siemens PLM Software業務部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Tony Hemmelgarn則補充指出,該公司預期明年可達成34億歐元的營收目標。

如同Kaeser所言,Siemens收購Mentor是為了證明“實體與機械世界能被軟件仿真”,而該公司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瞭解不只有機械世界需要被模擬;他表示,產業的融合實現了電子系統的微型化,“微型化系統需要半導體組件,因此微型化系統的仿真也需要半導體組件的仿真,這就是Mentor能發揮專長的地方。”

Hemmelgarn呼應了Kaeser的說法,重申Siemens對Mentor的收購是“盡最大可能實現實體世界的虛擬呈現”;他指出,因為軟件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使得電子系統複雜度升高,廠商要驗證、打造一款產品越來越困難,必須要利用又被稱之為“數字雙胞胎”(digital twin)的虛擬化工具,在投資實體原型製作之前先測試並證實產品設計可行。

西門子:數字工廠商機成真!

Siemens的數位雙胞胎概念(來源:Siemens)

Rhines則表示,在Apple也成為全球最大芯片設計業者之一的這個新時代,“系統工程師也會是下一代的IC設計工程師;Mentor本來就在電子系統設計工具方面有深厚基礎,結合Siemens在汽車與航天領域的專長,Mentor得以在所有EDA工具供貨商競相搶進的、以系統為中心的新時代佔據領先地位。”

EDA供貨商與系統公司的芯片設計工程師合作時,是否需要有不同方法?對此Rhines指出:“一般來說,系統業者會非常關注系統要求,”因此能支持“要求追蹤”(requirements tracing)的工具非常重要。系統業者會想要確定設計的各個方面,包括繞線、訊號完整性以及成本優化是否能被追蹤,而且符合原始系統層級要求。

Hemmelgarn表示,Siemens與Mentor的產品整合已經證明對客戶來說非常有效,舉例來說,Siemens PLM的CAD工具已經被導入Mentor的線束與佈線設計工具,其他類似的整合也在PCB設計甚至IC設計領域發生;他並舉例指出,雙方的整合不只在概念化層級,有一家歐洲的飛機制造商就利用Siemens的CAD產品與Mentor的佈線工具完成整架飛機的3D繞線。

Rhines表示,Siemens除了具備支持通用功能化雛型接口(functional mockup interface)標準的各種軟件仿真工具,並擁有名為MindSphere的開放式物聯網雲端操作系統,能實現與各種系統或工廠設備的互連,收集大量經過先進分析的數據;Hemmelgarn指出:“現在你可以通過物聯網來利用經過分析的數據,知道在某個製造程序的實際情況。”

而Rhines也指出,過去一年多以來,Siemens這家母公司一直“說話算話”,持續投資研發並透過一系列收購,導入如5G、模擬設計、機器學習以及ISO 26262認證等許多關鍵技術;他表示Mentor員工的留職率很高,雙方合併之後公司研發成員人數增加了22%,Mentor在不同IC設計領域的成長率則在15~35%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