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軍:大洋縱橫,誰主沉浮

康拉德·沃特斯,出生航海世家,自小就對海軍興趣甚濃,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歷史和當代海軍問題研究,編撰了大量的海軍專業著作。其主編的《西弗斯世界海軍評論》是一部專業介紹世界各國海軍及其裝備技術發展的年度性刊物,是軍事愛好者和防務專家的珍貴參考資料,自2009年出版發行以來,廣受業界和讀者好評。現已被翻譯成《全球海軍和新型戰艦》出版,其中每一年度的版本康拉德·沃特斯都會在書的開頭對全球海軍做一個評論性概述,以下是2015版本,其獨到的見解可以幫助軍迷對世界海軍形式有更清晰的認知。

原文(有改動):

在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雅典將軍、歷史學家和哲學家修昔底德寫道:“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弱者只能聽天由命”。這是現實政治恆久不變的法則。2014年3月,俄羅斯軍隊幾乎兵不血刃就從烏克蘭手中奪取了克里米亞半島,為這一法則寫下了一個鮮明的註腳。2014年2月爆發的烏克蘭革命促使親歐政權在基輔上臺,為應對這一局勢,俄羅斯採取了軍事行動。該行動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俄羅斯受到了歐盟和美國的有限制裁。然而,與2008年入侵格魯吉亞如出一轍,俄羅斯不惜展示其軍事實力,由此而實現了其主要目標。通過此次行動,既確保了其黑海艦隊塞瓦斯托波爾海軍主基地的安全,又保護了克里米亞境內俄羅斯族人的安全。


世界海軍:大洋縱橫,誰主沉浮

世界海軍:大洋縱橫,誰主沉浮

上兩圖:2014年3月,俄羅斯幾乎兵不血刃就吞併了克里米亞。在此過程中,為防止遭到任何可能的抵抗,大量烏克蘭艦艇被俄軍奪佔。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老舊的641型“狐步”級潛艇“扎波羅熱”號(Zaporizhzhya)。據報道,2014年3月22日,在俄羅斯特種部隊採取行動後,該艇升起了俄羅斯的旗幟。在烏克蘭海軍中,有大量的俄羅斯族人服役,這無疑有利於俄羅斯成功實現佔領行動,從而確保其黑海艦隊塞瓦斯托波爾海軍主基地的安全。(安東·布利諾夫)


美國(及其歐洲盟國)未能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做出有力回應,反映出美國全球影響力的侷限性已開始變得日益凸顯。例如,在敘利亞對政府反對派發動生化武器襲擊後,奧巴馬政府沒有遵照其之前劃定的“紅線”,對敘利亞採取行動。在主要地區盟國,如沙特阿拉伯,對美國與伊朗關係可能出現緩和而表現出不安時,這嚴重削弱了美國在該地區的信譽。奧巴馬政府的不作為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政治對手和一些獨立分析人士的普遍指責。不過,可以說,美國的這一姿態卻反映出,在經歷了曠日持久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後,美國民眾對在海外進一步採取軍事冒險行動的支持較為有限,另外還反映出在軍事預算減少的時代,美國亟需對國防資源優化利用。在這一背景下,美國通過實施“轉向太平洋”戰略,精心維護其亞太利益的政策無疑是有利於自身的。

由於對美國是否有能力(及意願)維持世界警察的角色心存疑慮,美國多個國際盟友對自身的國防規劃重新進行了審視。在新興大國構成的所謂威脅最為緊迫的地區,這一表現尤為明顯。雖然近期美國已特別強調將致力於維護與日本的軍事同盟,但後者顯然對中國在東中國海日益強硬的立場變得更加擔憂,開始尋求依靠自身實力加以應對。這一側重點的變化在日本2013年12月17日通過的首部《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及其新的《2014財年及以後的國家防衛計劃大綱》中有明顯體現。為實現這一變化,日本未來五年的軍事預算將增加5%。雖然上述規劃強調了日美同盟的重要性,但仍計劃大幅增加海上和監視裝備,並建立一支兩棲快速反應部隊。對中國意圖的擔憂還促使該地區其他國家增加了國防開支,尤其是菲律賓和越南,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用於增強海上實力。

世界海軍:大洋縱橫,誰主沉浮

表1.0.1反映出,截至2013年時,全球國防開支在過去10年的走勢。顯然,這並不能完全解釋近期出現的上述變化。不過,它的確顯示出美國及其傳統歐洲盟國的開支在相對下降。這折射出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2011BudgetControlAct)和歐元區經濟危機產生的消極影響。尤其是在過去兩年間,美國的國防開支已經大幅下降(實際下降了近15%)。就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而言,自2003年起,美國國防開支所佔比重首次低於俄羅斯國防開支所佔比重。不過,在全球國防開支總額中,美國所佔數額仍然超出了總額的1/3。將這些變化放在這一背景下進行分析十分重要。

如表所示,沙特阿拉伯、印度和韓國出現在了開支較高的國家之列;而後者是首次進入這一行列,因此,或許更值得關注的是,許多新興地區軍事強國正在穩步崛起。不過,這些國家的數據也需要謹慎看待。經濟的增長經常伴隨著國防成本的大幅上漲;印度所面臨的形勢就是一個恰當的例證。在運維成本上漲,亟需將資金轉向社會投資項目的背景下,對於那些迫切需要實施的國防現代化項目,該國正在竭力保障其資金需求。一系列重大事故的發生凸顯了印度海軍面臨的部分壓力。其中,最嚴重的事故是877EKM型“基洛”級潛艇“海洋守護者”號(Sindhurakshak)停泊在孟買海軍造船廠時,因失火而損毀,並導致18名艇員喪生。即便如此,在這些新興地區軍事強國中,許多國家已有能力對海軍大型採購項目進行投資,而國內製造基礎設施的日益改善為這些項目的實施提供了保障。在未來數年內,取得的這些進步將可能會改變海上力量的平衡,使天平從老牌海軍強國進一步偏向地區性海軍強國。

海軍評論

世界海軍:大洋縱橫,誰主沉浮

表1.0.2列出了重要國家海軍的大致實力,通過對比這5年間的數據變化,能夠對主要發展趨勢進行更有效的分析,從而得出以下結論:

●雖然從表中可明顯看出海軍力量的平衡繼續由發達國家海軍轉向新興國家海軍,但值得注意的是,實際上僅有極少數國家海軍的總體規模獲得了增加。這至少可將部分原因歸咎於國防成本上漲的水平過高,以及更加側重於發展數量相對較少但性能更為先進的艦艇。

●同樣顯而易見的是,至今,僅有極少數國家有實力購買和均衡發展航母、核動力攻擊潛艇和兩棲艦艇(以及相關的海軍輔助艦艇)等力量,從而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藍水”海軍力量的投送。除美國外,法國在此方面的能力尤為突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法國海軍(Marine Nationale)的訓練有素確保了其仍能發揮全球影響力。

世界海軍:大洋縱橫,誰主沉浮

上圖:圖為2014年4月,法國海軍防空驅逐艦“讓·巴爾”號(Jean Bart)正與美國海軍宙斯盾巡洋艦“菲律賓海”號(Philippine Sea,CG-55)在阿拉伯海編隊航行。這兩個國家的海軍具備均衡的能力,是世界上極少數能夠在全球進行“藍水”海軍力量投送的海上力量。(美國海軍)

●表中數據還初步反映出了不同類型艦艇受歡迎的相對程度。例如,大多數國家海軍反水雷艦艇的總數量正在不斷減少,不過下降幅度有所不同。除反映出許多國家的海軍更加註重發展遠洋作戰能力外,這一現象還反映出反水雷戰技術發生了改變,使反水雷戰系統不必安裝在特種船隻上。此外,小型巡邏護航艦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此前,這是由於冷戰結束後專門遂行反潛作戰的護衛艦數量減少所致。而另一個影響因素則是專用巡邏艦的發展,這些巡邏艦主要擔負警戒巡邏任務,而此類任務當初是由應主要執行一線作戰任務的艦船承擔。

●上述最後一點還表明,在這樣一個“高端”的表格中,有許多因素並不能得到完全展現。除專用艦船(如警戒巡邏艦)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是,許多第二梯隊海軍的相對影響力正在逐漸增強。正如早前版本的《西弗斯世界海軍評論》指出的那樣,有些(如巴西和土耳其)即將發展成為重要的海上力量。不過,許多之前屬於“綠水”海軍的近岸海軍目前正在發展意義深遠的遠海能力。馬裡頓喬伊·馬祖姆達爾(Mrityunjoy Mazumdar)對孟加拉國和緬甸兩個鄰國的海軍進行了詳細評述,它們的情況就極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代表性艦艇

意大利新型歐洲多任務護衛艦(Fregate Europee Multi Missione,FREMM)“卡洛·貝爾加米尼”號(Carlo Bergamini)和“維爾吉尼奧·法散”號(Virgino Fasan)堪稱新一代水面戰艦的代表,技術複雜度和動力性能大大增強。該型護衛艦裝備了先進的區域防空系統,艦炮可發射新一代制導彈藥,具備全面的隱身性能。與將被該型艦取代、服役已達30年之久的“西北風”級(Maestrale)護衛艦相比,它們的性能有了質的提升。與此同時,愛爾蘭近海巡邏艦“塞繆爾·貝克特”號(Samuel Beckett)在近期交接入列。該艦是愛爾蘭新型近海巡邏艦的首艦,用於維護該國在北大西洋的經濟利益,而在這一海域經常會遭遇惡劣天氣。該型艦是一種有代表性的新型警戒巡邏艦,主要按照商船標準建造,配備了輕型武器。為更有效地執行海上巡邏任務,為其安裝了先進的動力和通信系統。

挪威皇家海軍“盾牌”級(Skjold)輕型瀕海護衛艦。該型艦專門用於瀕海水域的反水面作戰,船體以雙體氣墊船為基礎,使其能在水深大都較淺的瀕海水域快速、穩定地採取行動。正因如此,隨著與鄰國俄羅斯的關係不再像冷戰剛結束時那樣緩和,該型艦非常適於保護挪威漫長的海岸線。經過長期的研製與試驗,6艘艦現已全部服役;它們的最高航速超過60節,號稱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戰艦。

此外,用商船設計滿足軍事需求的另一個例證是美國海軍新型機動登陸平臺艦“蒙特福特角”號(Montford Point,MLP-1)。近年來,在將商船概念改作軍事用途方面,美國海軍正變得日益具有創新性。在此方面,最具典型的就是美國海軍的瀕海戰鬥艦和聯合高速船。不過,“蒙特福特角”號機動登陸平臺艦將這一方式推向了一個全新的水平。該艦由美國油輪的設計改進而來,旨在將其用作一個大型海上離岸平臺,協助將供應艦上的部隊和裝備轉運至登陸艇和其他具備兩棲能力的船隻上。目前在建的一種改進型機動登陸平臺艦將被用作軍隊人員、直升機以及執行特種作戰或反水雷任務的小型船隻的海上基地。這一方式使得特種船隻能夠被解放出來,用於執行其他任務,而且機動登陸平臺艦本身的建造成本也低於同等大小的戰艦。

技術發展

2013年8月6日,日本航母型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Izumo,DDH-183)下水;第二年3月,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新型兩棲攻擊艦“堪培拉”號(Canberra)開始海試。這兩個事件使亞太地區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凸顯了該地區在全球海軍發展中的重要影響。兩艦均可搭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F-35B“閃電Ⅱ”新型聯合攻擊戰鬥機,而且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5月,澳大利亞新任國防部長戴維·約翰斯頓(DavidJohnston)表示,澳大利亞正考慮採購該型戰機。這一採購決定如能獲得通過,將使澳大利亞自1982年“墨爾本”號(Melbourne)航母退役後首次具備在海上起降高速噴氣戰機的能力。

世界海軍:大洋縱橫,誰主沉浮

上圖:在存在領土爭端的背景下,在該地區國家採購的新型戰艦中,日本直升機航母“出雲”號(DDH-183)是其中的佼佼者,該艦於2013年8月6日下水。(日本海上自衛隊)

水雷戰對海軍作戰仍有著重要的影響,美國的潛在對手,如伊朗,將其作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一種重要手段。傳統反水雷戰的一個主要侷限在於,難以將相關的反水雷裝備快速部署至所需地區。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海軍一直在投入大量資金,研製特殊的反水雷模塊。這類模塊能夠通過多種不同類型的艦艇快速部署至作戰地區。

在戰艦達到服役年限後,歷來都有必要對其加以回收利用,但在“一戰”和“二戰”期間的戰艦被大規模拆解後,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戰艦處理技術已經發生了重大革新。不過,目的並沒有發生變化,對於那些可重複利用的材料,仍然要儘可能地回收;通常情況下,被回收的材料的重量佔1艘艦艇最終排水量的95%以上。

世界海軍:大洋縱橫,誰主沉浮

上圖:在亞太地區國家中,澳大利亞是另一個正在增強海軍航空作戰能力的國家。不久,該國將完成“堪培拉”號的接裝,該艦是澳大利亞訂購的2艘“胡安·卡洛斯一世”型(Juan CarlosI)新型兩棲攻擊艦中的第1艘。2014年5月,澳大利亞新任總理和防長同時宣佈,可能會購買F-35B聯合攻擊戰鬥機,並配備在這2艘艦艇上使用。(澳大利亞皇家海軍)

結論

總之,在過去的一年,世界海軍的發展顯然出現了一些令人矚目而又出人意料的態勢。誠然,由於該地區多個鄰國之間依然存在領土爭端,促使這些國家繼續大力發展海軍和其他軍事能力,因而亞太地區仍然是關注的焦點。不過,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使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其影響力的復甦,這同時也意味著歐洲水域將會一片祥和的想法也已經過時。在另一地區,印度所經歷的“災年”使人們得到了及早的警醒,認識到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即使經濟形勢有利,也可能需要走過一段非常漫長的道路,並付出高昂的代價。

《全球海軍和新型戰艦》

原文作者:[英] 康拉德·沃特斯(Conrad Waters)


《全球海軍和新型戰艦》(全2冊),康拉德·沃特斯(Conrad Waters)主編,海洋出版社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是未來,海洋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本書按照地區的不同主要介紹和分析了世界各主要國家海軍的實力變化、發展規劃、艦艇採購情況和麵臨的挑戰等多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