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人說安徽經濟中心在南京?

哈娛樂大爆炸


很多人稱南京為“徽京”,因為安徽和江蘇自古就是一個省份(江南省),南京在歷史上很長時期也是安徽的省會。



而後來江南省拆分為安徽、江蘇和上海兩省一市,南京在地理位置上像是凹進了安徽省。而且南京和馬鞍山、滁州的關係很密切,這不禁讓很多人再次提起了"徽京"的稱號。


但是,"徽京"基本上屬於貶義,一是諷刺南京不照顧江蘇,反而親近安徽,二是諷刺安徽需要南京的經濟輻射作用。其實,這根本沒有道理。

安徽省的經濟中心根本不會在南京,因為就算是江蘇省,雖然經濟中心是蘇州,但蘇南的無錫、蘇中的南京、蘇北的徐州,這三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蘇州關係並不大,反而是競爭對手。

一個省內如果有經濟中心,那一定是一城獨大的模式。比如成都之於四川、武漢之於湖北、西安之於陝西。江蘇省只能說蘇南地區是經濟中心,蘇州是經濟龍頭,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經濟中心。



安徽省內合肥獨大,但前幾年合肥算不上經濟中心,只能說合肥、蕪湖、馬鞍山一帶,算是安徽的經濟中心。而目前合肥在強勢崛起,也逐漸拉開了和蕪湖、馬鞍山的差距,經濟中心的地位在逐漸鞏固。


安徽南部地區,比如滁州、宣城和馬鞍山的一些人,一直都認為受到南京的照顧,做夢都想併入南京。但是南京並不是為了照顧安徽,它積極發展南京都市圈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做大自己。

人人都向往經濟中心,聽起來高大上的樣子,但"燈下黑"的效應,大家都應該明白。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更高大上一些,但同樣靠近上海的嘉興、湖州,卻遠比不上蘇州。因為經濟中心並不全是輻射作用,湖州、嘉興被上海吸走很多人才和資源。皖南也是如此,有多少安徽人去給別省的"經濟中心"做了貢獻?

皖南在歷史上就是安徽的經濟中心,所以皖南成也南京敗也南京。因為經濟中心並不是人為定義,而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如果附近沒有強勢的南京(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效應),皖南一帶的人口、人才和資源必然會集中在蕪湖、馬鞍山一帶,安徽省的經濟也會比現在更高一個水平。


堅果旅行


不能討論這個問題,會被很多人噴的,但是現實就是有不少人戲稱南京為“徽京”,而且是江蘇本省人居多,這當然是一個笑談啦。但是也是有原因的,細細研究了一下,還真有那麼點味道。

一是從歷史上看,南京曾是安徽省政府所在地,而且持續了一百多年,就是清康熙、雍正時期,朝廷為了方便統管蘇皖兩省的經濟、統收兩省賦稅,將安徽布政使司(相當於省政府)設在江寧(現在的南京),直到乾隆年間才調整回安慶。


二是從地理位置看,南京市嵌在安徽省裡面,被安徽滁州、馬鞍山和宣城半包圍,與安徽接壤的距離和麵積,比與江蘇鄰市的還多的多。看看網友們做的這張地圖,是不是毫無違和感。

三是從人口分佈看,南京有大量的安徽人,各個層次、各行各業、各個年齡階段的都有,這個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因素,歷史上朱元璋故籍安徽鳳陽,當了皇帝之後定都南京,老朱家的親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有關係沒關係的都跑到南京了。現實就是南京作為經濟大省江蘇的省會,比安徽鄰居的經濟社會整體實力要高出一節,人往高處走,自然很多安徽人跑到離家近、發展也不錯的南京創業就業了。


第四個因素嘛,主要是南京尷尬的地位導致的了,江蘇是經濟強省,蘇南的蘇錫常發展非常好,緊跟著大上海,而後自成體系,貌似沒南京什麼事,也自然不怎麼待見南京了,蘇北嘛相對落後一點,但是由於地理環境、經濟結構等因素制約,南京對他們的輻射帶動作用也不那麼明顯,自然也不會多麼心生感激。反而安徽的滁州、馬鞍山、宣城、蕪湖,還有之前的巢湖等地,與南京經濟來往密切。這樣也導致很多人戲稱南京為“徽京”了。其實我覺得吧,調侃歸調侃,不管怎麼說,放大了都是一家人,都是咱大中國的,就不用那麼見外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小邱牙醫也有大情懷


這是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安徽江蘇上海,最早是南直隸,經濟產出幾乎佔當時的全國三分之一,每年的人才更是幾乎佔全國一半。故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的說法。


清朝入關後,因江南轄區過大,且實力雄厚,為維持滿清中央統治,故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右”與“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寧府(今南京)、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今黃山)首字,稱為安徽省。

江南省分拆前,轄區內精華部分主要在分拆後的江蘇部分,所以,安徽部分比江蘇部分要相對落後。

江南省雖然分拆為安徽省和江蘇省,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南京都是安徽省的省會,後來才劃給江蘇。由此,南京的方言實際上是江淮官話,與江蘇省內主要方言差別明顯,反而與安徽境內合肥、滁州、馬鞍山和蕪湖一帶的方言,同出一系,更加接近!

事實上,由於解放後,合肥成為省會時,經濟基礎太差,江淮官話地區,反而把南京作為中心城市,自己的省會合肥,倒受冷落了!

這種情形,在合肥真正變成強市之前,很難從根本上扭轉,因為,南京幾乎被安徽三面包圍,滁州、馬鞍山和蕪湖,由於空間距離和交通狀況,更願意把南京當做經濟中心。

而作為江蘇省省會的南京,在自己省內,不僅受蘇南其它地區排斥,也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同樣不受蘇中和蘇北地區的待見——南京,在江蘇省內的地位非常尷尬鬱悶,雖然是省會城市,由於在省內不受待見,以至南京的經濟發展還不如蘇州——蘇州曾經是江蘇的省會。由於南京劃分給江蘇,蘇州便失去省會的地位,加上蘇州的文化氛圍明顯不同於南京的文化氛圍,自然對南京持排斥態度。

在皖江城市帶,基本上習慣於把南京當做領頭羊或者是龍頭,而皖江城市帶很長一段時間是安徽的經濟重心所在,加上合肥成為省會後,各方面的基礎一直非常薄弱,難以帶動省內城市發展,所以,南京倒成了安徽的經濟中心!

如此一來,安徽就等於擁有兩個經濟中心,形成資源分流,根本不利於合肥的發展!所以,安徽必須把合肥發展起來,才能帶動安徽的整體發展,進而抗衡南京。否則,安徽必然難以有大發展!

筆者認為,安徽要發展合肥,首先必須建立以合肥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實際上,安徽由於財政原因,導致合肥的交通等基礎建設一直落後於南京,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可以說,合肥不能發展成經濟強市,安徽永遠落後於江蘇。因為,安徽的資源有很大一部分被江蘇吸走,特別是被南京吸走——很多愚蠢的安徽人,並沒有認識到這個原因,反而斥責安徽的領導不力。

筆者就奇怪了,很多安徽人買房投資消費,不在自己省會合肥,反而流入江蘇,安徽焉有不落後的道理?


鄭瑞文2015


徽京絕不虛傳!!

南京經濟比安徽好,離安徽近,剛有地鐵通安徽和縣了!!南京和安徽間有寧合高速高鐵,寧安高鐵,有多方便呢?這麼說吧,蘇北到南京大多數沒有安徽方便!!蘇中蘇北沒有一個高鐵到南京,鹽城連雲港到南京高速要4個小時,安徽好多城市到南京1到2小時,馬鞍山到南京高鐵25分鐘!!南京市內同事回家25分鐘還沒過江呢。。。三面包圍南京,你能說不是徽京嗎?


氷峰之


主要還是歷史經濟交通地理位置幾方面原因。南京也稱‘’徽京‘’,清朝江南省拆分為江蘇和安徽,南京是安徽省的省會城市,現在安徽人和南京還很親切,像一家人。安徽的經濟中心還是在皖南,蕪湖、馬鞍山、安慶等都在長江沿岸,水陸交通便利,包括滁州、池州等都在南京一小時經濟圈。南京是全國最發達的長三角之一,上海經濟中心通過南京的二次輻射,擴大了長三角經濟的範圍。合肥是一新省會城市,南京之後是安慶、蚌埠,最後安徽政府才遷到合肥,經濟近些年才有較大發展,輻射範圍較小。


漂飄12


說白了就是上海的強勢輻射和南京尷尬的地理位置導致的,就人口流動來說,江蘇省內,蘇錫常通都去上海,蘇北也基本去上海,南京也就鎮江和揚州稀罕他多點頂多再加個徐州。

合肥更是尷尬,東北部的淮北宿州去徐州,南部的黃山宣城去杭州的的多,蕪馬銅滁蚌去南京的多,合肥也就六安頂多再加個淮南稀罕他,合肥本身還受南京輻射,安徽所有的城市又都受上海輻射,去上海的比較多。


孤獨傲慢2


這個事情其實很正常!就如江蘇的蘇中、蘇北和蘇南地區的人,也是把上海當作他們仰望的都市中心!這也是江蘇人(含自以為是的蘇錫常人)與人家浙江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浙江人,哪怕是一個小城市裡的人,交往起來基本上不會讓人感覺到對哪個地方有什麼特別的崇拜或嚮往的心態!只相信自身


馬文林3


說徽子安徽經濟在南京有失偏頗,應該說徽子安徽人看病收入在南京,徽子安徽地理位置很特殊,徽子安徽省一部分城市靠近南面,一部分城市靠近北面,靠近南面城市的經濟發展的就好一點,靠近北面城市的經濟就發展滯後一點。所以就有了這樣的說法;南京南大門有馬徽子馬鞍山市守門,南京北大門有滁徽子滁徽州市守門。就有了南有馬徽子,北有滁徽子。徽子這兩座城市以南京緊緊相連的,並不是所有徽子經濟全在南京的


網絡與夢想


很多人說江蘇分蘇南,蘇北。也有說分蘇南,蘇中,蘇北。。江蘇其實是分四片的,按語言分,中原官話區的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北部,鹽城北部。。然後,揚州,泰州,鹽城市區以南,淮安市區以南,包括鎮江這些江淮官話區差不多。。南京是自成一派的,南京人其實很精明,嘴碎,愛抬槓,比較小資,也喜歡鬥惡耍狠,但是市民素質還是很高的。。再一片就是大運河以南,環太湖邊上的吳語區的蘇錫常,素質好,膽小心大,能吃得苦,做事能沉下心。。總體來說,吳語區的人,性格都差不多。。上海人裝一點,欠一點。。皖南說吳語的人跟說官話的也是截然不同,吳語區人踏實點,官話區的人賊一點。。


新安一嶺下蘇


其實這很正常,誰不知近水樓臺先得月呢,難道你家做飯買菜非要捨近求遠嗎?所謂習慣成自然就是這個理,更何況朱元樟創建大明朝時,朱皇帝就是安徽人,在南京建都時從安徵家鄉帶來了很多鄉鄰,所以很多媒體走訪尋找南京方言出處,原來南京話就是安徵風陽五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