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出自河南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春秋戰國篇)

聊聊出自河南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春秋戰國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楚國苦縣歷鄉曲仁裡(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

中國春秋時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卻認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聊聊出自河南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春秋戰國篇)

商鞅,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聊聊出自河南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春秋戰國篇)

范蠡,字少伯,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為早期道家學者,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後定居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他是範姓始祖範武子的玄孫,並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蘇秦,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蘇秦與張儀同出自鬼谷子門下,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他車裂於市,並懸賞行刺之人以使賊人出現。 齊王照計行事,誅殺了兇手。。

聊聊出自河南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春秋戰國篇)

韓非子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

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韓非師從荀卿,但思想的觀念卻與荀卿大不相同,他沒有承襲儒家的思想,卻“喜刑名法術之學”,繼承並發展了法家思想,成為戰國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

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