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涨价,后续如何演绎?

自2017年至今,元器件领域涨价潮迭起,其中被动元件中MLCC涨幅居首,平均涨幅预计达40-50%,部分型号产品可达数倍;铝电解电容和片式电阻自2018年初也有涨价表现。

功率半导体方面,上游8英寸代工价格上涨,终端MOSFET和IGBT态势持续向好。覆铜板和PCB在此期间也有不俗表现。MLCC的风华高科6月份以来涨幅近1倍,台股国巨年初至今涨幅近2倍;半导体领域8英寸代工厂华虹年初至今涨幅近1倍;PCB领域覆铜板厂商建滔积层板、生益科技自2017年初至高点涨幅超1倍。此轮元器件的持续涨价背后的原因有需求复苏、大厂转产、扩产不及、环保政策等一些列原因的综合影响所致,所以本轮上涨的持续时间或许将远远超过市场的预期

MLCC涨价的原因:

三星电子价格战,日系龙头厂商转产高毛利汽车领域是首因。由于国际龙头公司放弃中低端产品转向高端领域使得中低端的MLCC供给大幅减少,价格飙升

(2)关键设备短缺,厂商扩产受阻

(3)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带动下游需求持续。由于智能产品的升级,手机、汽车的使用量均出现了大幅提升,所以供需失衡是导致产品价格持续飙升的根本原因

电子元器件涨价,后续如何演绎?

至于此轮涨价什么时候会结束,恐怕目前来看还很远,由于国际大厂基本上完全放弃了中低端市场,就各主要大厂的MLCC产能扩产情况看2019年才有可能缓解部分的供需失衡。

电子元器件涨价,后续如何演绎?

除了MLCC,半导体当中的功率器件涨幅也是非常明显

电子元器件涨价,后续如何演绎?

半导体功率器件价格2017年至今上涨强劲,MOSFET、IGBT是主要推动力。根据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富昌电子发布的市场行情报告,2017Q2英飞凌收购自IR的中压器件(40-200V)定价上涨,汽车器件交货周期自14周延长至20周以上。至2018Q2各大厂商交货期已持续延长至25~50周。

功率半导体目前是严重产能不足,市场需求太过于旺盛,交货期都是大幅延长。

究其涨价的原因如下:

(1)英飞凌等龙头IDM大厂专攻中高压高毛利产品,逐步释出中低压市场是首因。中低端市场的供给较大幅度的被压缩,这一点和MLCC的涨价原因类似。

(2)设备价格走高,厂商的扩张计划减弱,产能持续跟不上

(3)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的功能更新加大了功率器件的使用量,需求较大幅度的提升,供需失衡,价格走高。

同样,和MLCC一样,这轮涨价预计也将持续到明年或者后年,供需失衡在短期内可能还有加剧的可能性,所以短期内根本无法缓解。

除了上面的MLCC和功率半导体之外,PCB、晶圆等产品都是类似的涨价逻辑,所以这轮电子产品的涨价潮还将继续下去,会不会越演越烈还是值得期待的电子元器件涨价后续如何演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