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治堵出大招 立體停車受關注

近期,深圳市政府正式印發《深圳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策略措施及2018年行動方案》 ,制定了未來三年策略措施及2018年行動方案,著力補齊靜態交通短板,今年將編制完成深圳市靜態交通規劃,建立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協調機制,年內全市至少完成20個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建設。

深圳治堵出大招 立體停車受關注

去年8月,深圳就計劃在45處停車矛盾突出地點建設立體停車庫,其中,深圳灣等15處納入首批試點。立體停車庫具有集約化、智能化、人性化等優勢,能夠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加上操作簡單、安全環保,還能減輕購買傳統停車位所帶來的經濟負擔,是目前解決停車難最有效的方案之一。

在中國,立體停車庫仍屬於一種新興產物,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主要原因在於國內立體停車庫建設仍停留在過去政府一手包攬的狀態,缺乏產業化、市場化思維,無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公共事業建設中來。在一些停車重災區,比如居民小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沒有具體落實業主、物業和開發商等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一旦出現權責糾紛,項目往往走向破產。

將產業培育、市場教育列入城市立體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協調機制,幫助業主轉變觀念,加強業主在設備管理和維護方面的責任,業主仍需每月繳納停車費和管理費,交由物業和開發商用於日常維護。一般情況下,設備維護支出用由開發商承擔,物業管理方則負責組織維修改造和日常管理。

另外,關於立體停車庫投資回報率的問題,也是社會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從目前的解決方案來看,財政補助、稅收優惠、停車費自主定價、可設置廣告位等,都是十分可行的產業扶持手段,如此既能激發社會投資熱情,增加投資收入來源,又能打通資金壁壘,滿足產業投融資需求,將立體停車庫真正建設成為精品工程、民心工程,為城市智慧交通、綠色交通樹標杆、立典範。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許多車主對這種“上天入地”的停車方式還存在畏懼心理,不敢輕易嘗試。這就是市場教育不到位、不充分的表現,他指出,立體停車庫正朝著專業化、智慧化方向發展。通過搭建智慧停車管理系統,立體停車庫安全性和專業度大幅提升,智慧管理系統能夠精準識別車輛大小,並選擇相應規格的停車位,防止車位過小發生刮擦,智慧型立體停車庫還具有防墜落和防側滑功能,設備使用起來更加安全可靠。

全球人工智能無感停車領跑者——迪蒙智慧交通在智慧停車場系統基礎上,針對傳統停車場佔地面積大、建設成本高、車位容量小、運營效率低而推出的一款高端停車場解決方案——迪蒙智慧立體停車解決方案,該方案管理採取智能全自動化管理,自動起杆、自動收費、智能引導車主找車位,存取車平均一次耗時20秒,管理效率非常高,建設同樣數量的車位,造價僅為傳統停車場的20%,節省大量土地資源的同時,大幅降低停車場綜合運營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