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千古的大文豪范仲淹,竟然是個大忽悠?

北宋名臣范仲淹以一篇黃鐘大呂的《岳陽樓記》,不但讓千年以降的文人騷客反覆嘆詠,更使自己憂國憂民的高潔情懷光耀千古。范仲淹在歷史上,不僅是聲名卓著的政治家、改革家,還享受著軍事家的響亮名號。

范仲淹的文治以他在宋仁宗朝主持實施的慶曆新政最為知名。他的武功則表現為在西北地區戍邊三年、成功防禦西夏的侵擾方面。范仲淹在北宋朝可謂是上馬能戰、下馬能文的不可多得的將相之材。他的文名各種史料已經談得過多了,這裡就主要說說他的武功這一方面,仔細梳理一下史料,我們竟然發現之前被吹噓的無以復加的范仲淹的武功,似乎並沒有那麼顯赫,范仲淹竟然是靠忽悠才為自己博得了個通曉軍事的虛名。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就來慢慢揭開這個謎底。

名垂千古的大文豪范仲淹,竟然是個大忽悠?

范仲淹

先從北宋與西夏的三川口戰役說起,1040年,西夏軍隊主動進攻北宋,在今天陝西省志丹縣三川口這個地方,大敗範雍指揮的宋軍,一萬多軍隊被西夏全殲。消息傳到開封,皇帝和朝廷上的大臣都坐不住了。西夏一個彈丸之地,不僅敢自立為國,還不斷侵襲宋朝疆土,而作為天朝上國的大宋朝竟然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實在令大宋朝上上下下顏面丟盡。這時候,朝野上下都認為只有范仲淹出面去西北地區戍守,才能挽回敗局。仁宗皇帝納諫如流,就把范仲淹派到了西北,與韓琦共同負責經營西北軍事。范仲淹到了西北之後,也確實下了不少功夫,他訓練軍隊,修築城堡,節省軍費開支,搞得是有聲有色。他還到處跟別人說,西夏國內知道他老範到了西北之後,已經膽戰心驚,對自己的國人說道:小范老子胸中有數萬甲兵,不似大範老子可欺。大範老子指的就是原來的範雍。可僅僅過了一個月左右,打臉的時刻來到了,西夏軍隊進兵甘肅平涼,韓琦與范仲淹商量後,派兵反擊。結果西夏軍隊誘敵深入,在西夏境內一個叫好水川的地方大敗宋軍,主將任福等十六位將領戰死沙場,損失兵力又是一萬多人。這次戰役的失敗當然不能全怪在范仲淹身上,任福輕敵冒進負主要責任,但任福戰死,責任自然免除,指揮官韓琦和范仲淹就無可推卸的承擔了責任,兩人都被降職,但權責依舊。這是范仲淹第一次在實戰中亮相,雖然這時他剛到西北不久,責任不大,但戰役失敗畢竟是在他職權範圍之內,所以這第一把火算是徹底搞砸了。

名垂千古的大文豪范仲淹,竟然是個大忽悠?

西夏皇帝李元昊

之後范仲淹繼續籠絡邊地的羌族,修築邊塞工事,總之是以防守為主。老範此時還是要靠他的忽悠,又指使人到處歌唱: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可西夏可不會被老範這些大話嚇倒。到了第二年九月,這個時候范仲淹已經苦心經營了一年多,是騾子是馬也該拉出來溜溜了。好像為了檢驗老範的成果一樣,這年九月,西夏來了個大舉進攻。按理說,在老範的精心調理下,宋軍磨刀霍霍,又是防守一方,應該能夠一雪前恥吧。可惜事與願違,在定川寨,宋軍9400多人又一次成了西夏剽悍騎兵的刀下冤鬼。范仲淹帶領六千多人趕來救援,早已搶了個盆滿缽滿,心滿意足的西夏軍隊散著步就撤回了老家。老範的援軍連西夏軍隊的鬼影子也沒見著,反而在事後向朝廷上報擊退了西夏侵略者,范仲淹因此還升了官,受到了朝廷的嘉獎。這是范仲淹第二次的亮相,又是一次完敗,但結果卻文過飾非、反敗為勝,給自己掙足了面子。

名垂千古的大文豪范仲淹,竟然是個大忽悠?

韓琦

再之後,就沒老範啥事了,估計西夏也累了,西北的宋軍繼續在老範的帶領下,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鴕鳥政策,大搞基礎設施建設。老範在戎馬倥傯之餘,還不忘忙裡偷閒的賦詞歌詠塞外的美景。

到了第三年,西夏就提出了和北宋議和,宋朝在戰場上得不到便宜,巴不得趕緊花點錢買個平安,大宋朝地大物博,又不差錢,區區一點錢財還不是毛毛雨?但天朝上國的面子還是要的,不能讓天下人認為是大宋朝因為打不過人家才與西夏國媾和的。於是和議最終以大宋朝出錢,西夏國稱臣的條件達成。兩國皆大歡喜,貧瘠的西夏國從此有了鐵桿莊稼,而且也不管什麼君子協定,哪天饑荒了,照樣來大宋朝打打秋風,大宋朝也只好睜隻眼閉隻眼。

和議達成,最高興的是范仲淹,其實早在定川寨戰役之前,老範就給皇帝上書提出了和西夏講和的提議,這下和議達成,老範平平安安的衣錦還朝了。此時朝野上下對他一片頌揚聲,老範本人也是沾沾自喜。

再回過頭去看,老範鎮守西北的成績實在是乏善可陳,指揮了兩次戰役均損兵折將,丟盡了臉面不說,還厚顏無恥的到處散佈那些大話鬼話,反正到底西夏人說沒說、聽沒聽到那些話也沒人去求證,老範於是就靠著嘴皮子踐行著自己的精神勝利法。可真要是像他吹噓的那樣,大宋朝早就邊疆寧靖了,何必還要承認人家西夏的獨立自主權,給人家送錢?

所以說,范仲淹的軍功其實就是靠忽悠得來的。當然,一碼歸一碼,老範打仗確實差勁,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他的賢名。單憑一篇《岳陽樓記》,老範就足以名垂千古了。

名垂千古的大文豪范仲淹,竟然是個大忽悠?

岳陽樓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