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擔任丞相,同樣執政理念,卻一個死後封侯,一個被免職

同樣擔任丞相,同樣執政理念,卻一個死後封侯,一個被免職

蕭何

01

什麼樣的官員是稱職的官員,什麼樣的官員是好官員,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論。普遍來說,創業型的官員一般歷史評價都較高,守成型的官員評價高的不太多。因為你想創業成功必須有開拓精神,守成的相對來說就不是必要條件。

同樣擔任丞相,同樣執政理念,卻一個死後封侯,一個被免職

曹參

02

蕭何死後,曹參當上大漢朝的丞相,在日常處理政事時,一切按照蕭何生前確定的章程,一點都不變動。這在歷史上創造了一個成語叫“蕭規曹隨”。

曹參這樣的循規蹈矩,許多大臣很不滿意,也有的大臣是真心替他著急,紛紛向他獻計獻策。可曹參是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

只要是來給自己進言的曹參都請他們喝酒,直到客人喝得酩酊大醉回去了,第二天一回想,昨天光顧喝酒了,正題一點都沒談!

最後,這種狀態連漢惠帝都看不下去了。給你丞相做,難道就是為了讓你尸位素餐嗎?於是,派曹參的兒子(曹窋)回家去好好勸勸自己的父親,誰知兒子的話也聽不進去,不但聽不進去,還讓人鞭笞曹窋了二百下。

同樣擔任丞相,同樣執政理念,卻一個死後封侯,一個被免職

漢惠帝

03

到了朝拜時,惠帝責備曹參說:“為什麼鞭笞曹窋呢?你要知道,曹窋說的話,其實就是我想說的話!你身為相國,卻不好好幫助我治理天下,你能對得起相國這個職務嗎?”

曹參摘下帽子謝罪說:“陛下自己考察一下,和高皇帝比哪個更聖明英武?”

皇上說:“我怎麼敢與先帝比呢!”

曹參又說:“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蕭何比哪一個更強?”

皇上說:“你好像趕不上蕭何。”

曹參說:“陛下說的正確。況且高皇帝和蕭何平定天下後,法令已經規定得很明確了,現在陛下垂拱而治,我們這些做大臣的恪盡職守,遵循既定的法規使之不要丟失,不也可以嗎?”

惠帝說:“好,你歇著去吧。”

曹參平穩的做了漢朝的丞相,在任上去世,死後被諡為懿侯。

同樣擔任丞相,同樣執政理念,卻一個死後封侯,一個被免職

衛綰

04

漢朝還有一個人,叫衛綰的,也是官至丞相。漢文帝時,他以“駕駛技術”高超而當上郎官,遷中郎將,出為河間王太傅。 衛綰為人忠厚嚴謹,但是沒有別的才能。

他一生為官,位居顯要,既無拾遺補闕之功,更談不上興利除弊之績,只是默默無言,守道而已。

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邀請皇帝身邊的大臣飲酒,衛綰素不喜歡那種場合,藉口生病,沒有前往。

文帝臨死之前,囑咐太子說:“衛綰為人忠厚,你要好好地對待他。”

景帝繼位以後,一年多都沒有責怪衛綰當初的無禮舉動。衛綰則每天更加謹慎、勤奮地做事。

同樣擔任丞相,同樣執政理念,卻一個死後封侯,一個被免職

漢文帝

05

有一次,景帝到上林苑遊玩,他命令中郎將陪同乘車。回宮的路上景帝問衛綰說:“你知道朕為什麼讓你陪同乘車嗎?”

衛綰回答說:“臣有幸從一名車兵,連續立功,升任中郎將。臣不知道為什麼皇上如此眷顧臣下。”

皇帝接著問:“朕當太子的時候,邀請你來飲酒。你不願意來,這是為什麼?”

衛綰回答說:“死罪!當時,臣確實生病了。”

同樣擔任丞相,同樣執政理念,卻一個死後封侯,一個被免職

漢景帝

看到衛綰如此忠厚,漢景帝再也不忍心去責備他,便賞賜寶劍給衛綰以示恩寵。衛綰卻不識抬舉地謝絕了:“先帝總共賞賜給臣六把寶劍,因此,臣不敢再奉詔接受了。”

天子說:“寶劍是人們所喜好的,可以自由交換、買賣。你難道把它們都保留到現在嗎?”

衛綰回答說:“是的,它們都在。”

於是,景帝讓他把寶劍全部拿來,結果,寶劍全都在劍鞘中,沒有使用過,這讓景帝十分感動。

同樣擔任丞相,同樣執政理念,卻一個死後封侯,一個被免職

漢景帝

06

郎官有過失,衛綰常常承擔罪責。他不與其他的中郎將爭辯;自己有功勞,也經常地讓給別人。天子認為他廉潔、忠厚,沒有詭計,於是,任命他為河間王的太傅。

諸王之亂的時候,天子任命衛綰為將軍。他率領河間國的軍隊攻打叛軍有功,在平叛以後,被任命為太尉。

後來衛綰取代桃侯劉捨出任丞相。,但他始終沒有為朝廷提出什麼建議。但漢景帝卻認為他誠實、忠厚,可以輔佐少主,便相當地尊崇他,給他的賞賜很多。

衛綰出任丞相三年以後,漢景帝去世,漢武帝繼位。

漢武帝當政後,開始肅整朝綱,一心想有一番大的作為,看到衛綰這樣的老實守成,顯然不合自己的心意,於是找個理由,認為丞相不稱職,果斷將其罷免。

同樣擔任丞相,同樣執政理念,卻一個死後封侯,一個被免職

漢武帝

07

結語:同一個朝代,同樣擔任丞相之職,同樣的執政理念。一個死後被封侯,一個在任上被罷免。他們兩個的結局為什麼會判若雲泥呢?

這就要從那個時代的背景來考慮問題了。大漢初立,穩定的法令政策順應天道民心。當時漢惠帝少小仁弱,大權落在呂后手中,曹參即便想做事也做不了什麼。而且那時黃老的“清靜無為”理論正在大行其道,在這種情況下,“蕭規曹隨”恐怕是最好的選擇了。

同樣擔任丞相,同樣執政理念,卻一個死後封侯,一個被免職

漢武帝

漢武帝時代就大不一樣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國家很窮,朝政不可能有太大的動作,他們倆為什麼合稱“文景之治”,就是說國家在積極儲備力量,蓄勢待發。等漢武帝執政後,國家經過多年的修生養息,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漢武帝不光要對朝政進行大幅度的治理,還要有一番更大的作為,要洗刷漢高祖“白登之圍”所帶來的近百年的恥辱,掃平北方的遊牧民族這個邊關大患。所以衛綰這個守成丞相,已經不適宜站在高位不動作了。於是,“光榮退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軟著陸”,平淡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參考資料:《白話《漢書》》·漢·班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